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慎重重启核电建设步伐,核能仍然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核能是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现阶段,稳步有序推进核能正常发展;确保安全第一,是核能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基础保障;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为核能发展拓展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能源危机横行全球的今天,日本福岛核泄漏给最具潜力的核能带来冲击.核泄漏环境风险极大,其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严重威胁生态安全.我国相关核能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且层次低,应当从立法体系、基本原则、实施机制、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法律制度建构,制定《原子能法》作为核能领域的最高法律防范和处理核泄漏,对于保障经济持续发展,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之后,世界各地的专家纷纷就核能的开发利用及安全问题发表意见,以下几位国外专家的意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面,l盏的挑战及应对措施上面,是我们从在英国伦敦注册的科学与发展网络(SciDevNet)上节录下来的。该网站的中国区域负责人是资深科学记者贾贺鹏。  相似文献   

4.
自从贝尔纳提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以来,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一直为社会关注.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核武器的问世,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受到了更多的重视.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危机和近几年我国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把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为此,中国科协于2011年3月29日举办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专题学术讨论会,邀请专家就公众担心的"核能安全与利用"、"核辐射影响与防护"、"食品安全"等问题做了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5.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广大公众和社会各界予以高度关注。一些群众被传言误导,担心受到核污染影响。为加强核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防止恐慌情绪蔓延,日前,中国科协发出《关于组织开展核科学技术知识科普宣传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相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地方科协组织大力加强核科学技术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11,(4):8-8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广大公众和社会各界予以高度关注。一些群众被传言误导,担心受到核污染影响。为加强核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防止恐慌情绪蔓延,目前,中国科协发出《关于组织开展核科学技术知识科普宣传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相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地方科协组织大力加强核科学技术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
秦风 《百科知识》2011,(9):15-16
日本福岛地震引起的核泄漏使人们谈核色变。3月29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宣布,从福岛第一核电站区域内土壤中检测出放射性元素钚,并表明了“事故的重大性和严重性”。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28日宣布,其研究小组开发出了能够高效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放射性铯离子的布料。这种布料有望用于清除福岛核泄漏事故后土壤和水中的放射性铯污染。  相似文献   

9.
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简要回顾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进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以及事故对核电站本身、周边环境、公众健康和社会的影响,并就事故对我国核电技术选择、核安全管理、核能发展战略、核安全文化与教育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核裂变能是一种安全、低温室气体排放且经济性好的能源。然而,核裂变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在日本福岛事故之后,公众对发展核能存有恐惧心理,这就对未来先进核能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在确保安全(safety and security)的前提下,核裂变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经济可行地解决核燃料的稳定供应和核废料的安全处理两大问题。后一个问题是我国乃至国际核能界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也是尚未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11.
核能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发的一种新型能源,这种能源由于可再生、能力强,而受到高度重视。可以说,在二十一世纪,哪个国家能够最快的掌握核能相关技术,哪个国家就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处于有利地位。当然,核能也有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比如,核反应的安全性问题就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过多次核泄漏事故了。这种事故的出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为了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作,我们往往会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来对其进行保护,核电站安全壳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仅在沿海地区布局和建设核电,选址受限,制约核能可持续发展,也难以缓解内陆省份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结构不合理之间的矛盾。重启内陆核电站,最大难点不是建设的“硬指标”,而是公众是否接受这一“硬条件”。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并引入感知风险和信任,建立理论模型,以湖南省桃花江核电站周边居民实地调查为基础,探讨感知有用、感知风险、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信任对公众接受内陆核电重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行为态度和信任对内陆核电重启公众接受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其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内陆核电重启公众接受度与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感知有用对行为态度和信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众对技术风险的感知虽基于客观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主观建构性",而这种主观建构的风险感知不会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现实中的触发因素而发生转变,而当公众的风险感知发生转变时,为了获得公众的重新接受与支持,就必须对科技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增强其适应性;文章以依赖公众接受度的核能政策发展,分析全球范围内公众感知的转变带来全球核电政策的调整与转变,并提出为了保证科技政策能实现对公众风险感知转变的灵敏快速反应,需建立对公众风险感知的监测机制、调查机制、回应机制以及公众参与的相应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绿色核能未来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三里岛到苏联切尔诺贝利,再到日本福岛,几起大的核泄漏事故发生后,许多人对核电站的安全性非常担忧,可是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又不得不发展核电。以德国为例,由于今年年初遭到罕见寒流袭击,该国被迫重启部分已经关闭的核反应堆,这令其2022年前逐步废除核能发电的计划面临考验。那么,未来有没有洁净而安全的核能可供选择呢?当然有。俗称"人造太阳"的可控热核聚变就将是人类能源的希望,但它距离实际应用还为时尚早。因此,核裂变能仍将是21世纪的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15.
核殇     
<正>日本里氏9.0级特大地震不但引发了日本东海岸福岛核电站核泄漏重大灾难性事帮,同时也再次引起了全世界对核能发电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付出巨大代价得来的科学成果——核能利用,对人类来说,福兮?祸兮?自从1897年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把它分离出来以后,人类便开始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深入探索研究核能的开发利用之路,以求造福人类。正如科学家们期望的那样,核能利用确实给人类带来了福祉: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考古学、法学、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为发展生产、改善人民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政府3月22日确定了暂停重新启动核电站计划一年的方针,此后议会将做出正式决定。这是意大利政府应对受福岛核泄漏事故影响的意大利国民对核电的不安情绪的措施。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意大利国民通过全民投票的方式废止了核电相关法律。所有的核电站关闭,新建计划就此冻结。  相似文献   

17.
《金秋科苑》2012,(7):1-1
如今,日本“3·11”大地震已逾周年,而福岛核殇之痛犹在。直到现在,遭核事故影响的许多村民仍流离失所、苦受折磨。此事故曾一度引发各国人民的反核运动和惶恐心理,但面对谈“核”色变的公众,核能专家称,为替代传统能源并保证供给,核能的开发和使用还不能终止,可见,人类在短期内恐怕还无法戒掉“核能瘾”。另外,武装核威胁也是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隐忧之一。尽管本·拉登已被击毙,但国际反恐形势并无明显好转。而中东动荡,巴、阿形势紧张,朝核问题多年未决,国际恐怖势力在潜藏蛰伏之后,还可能制造更多茶毒生灵之举。因此,确保核材料安全是防范核恐怖主义的最有效手段,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苑》2012,(7):1-1
如今,日本“3·11”大地震已逾周年,而福岛核殇之痛犹在。直到现在,遭核事故影响的许多村民仍流离失所、苦受折磨。此事故曾一度引发各国人民的反核运动和惶恐心理,但面对谈“核”色变的公众,核能专家称,为替代传统能源并保证供给,核能的开发和使用还不能终止,可见,人类在短期内恐怕还无法戒掉“核能瘾”。另外,武装核威胁也是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隐忧之一。尽管本·拉登已被击毙,但国际反恐形势并无明显好转。而中东动荡,巴、阿形势紧张,朝核问题多年未决,国际恐怖势力在潜藏蛰伏之后,还可能制造更多茶毒生灵之举。因此,确保核材料安全是防范核恐怖主义的最有效手段,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9.
柯林斯和埃文斯的专长研究为技术决策中延伸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路径。具体而言,通过区分两类专长的本质差异来为科学专家与公众划界,并论证了技术决策中公众参与无限延伸的非合理性及互动专家如何在公众参与科学的“技术阶段”发挥“帮助”作用;此外,仅就理论方面来看,专长研究相关成就的阐发有利于缓和科学家与人文社会学者之间的矛盾,也能在公众理解科学方面产生积极效应。这启示我们有必要深入发掘专长研究的成果,将它们运用于公众对科学与科学家的理解和科学家和人文社会学者之间信任关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务接受度研究——基于TAM与TTF整合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严重影响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有效性和公众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在技术接受模型TAM与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的整合模型的基础上,有用认知与易用认知两方面的分析,得出影响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的因素主要有:服务获取渠道的便利程度、系统的可操作性、电子政务服务的一站式水平、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度等.政府必须加大对公共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公共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力度,了解公众需求,提供公众需要的公共服务,并积极推广电子政务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