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栗华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191-191,54
动词的习得是母语为非汉语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级留学生2008年-2011年期末试卷为研究语料,通过对语料做对比分析和研究,将中级阶段留学生在动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大致分为遗漏、错序、误加、误代四类,并对动词习得偏误的主要成因及对策加以浅析,以便促进中级阶段的外籍留学生的对外汉语动词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万力群 《科教文汇》2014,(32):41-43
泰国留学生在书面语里出现的偏误现象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复句的逻辑性偏误、程度副词偏误、遗漏偏误、增补偏误、语法规则偏误等。外国学习者所产生的偏误大体上都是基于“五个中心过程”理论而形成的。偏误的产生是正常的,偏误分析的作用就在于针对汉语自身的特点分析、归纳、总结习得者的习得规律,从而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孟瑞凡 《百科知识》2023,(15):61-62
<正>“是……的”句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及口语中均被广泛使用,同时也是国际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显示,在留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是……的”句式的错误使用呈常态化趋势,共出现2629次,频率高达99.999%,占句型错误的41.5%。本文通过强调句式“是……的”的本体研究,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中的“是……的”句型偏误进行总结、分类,归纳出留学生习得偏误的类型并分析其原因,以期为国际中文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A跟B不一样X"是一个语感上可以接受但语料库中难觅实例的句式。本文通过对这一句式特别是对X的探讨,解释了其可以为语感所接受的原因,并根据留学生在习得这一句式时出现的偏误,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于茜 《科教文汇》2009,(36):103-103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教学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结构助词也是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结构助词“的”的角度出发,分析留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并提出一些教学意见。  相似文献   

6.
连词“和”使用频率很高,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偏误。讨论分析了连词“和”产生的偏误并分析了偏误的原因。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的特点,减少偏误的出现,力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阐述了人们习得语言的过程,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理论。"使"字兼语句是留学生在汉语语法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使"字兼语句是兼语句的一种,但与一般兼语句又有所不同,它是汉语中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中非常重要的一块。本文主要尝试将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运用到留学生"使"字兼语句的习得过程中,帮助留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使"字兼语句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哪些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来华韩国留学生与日俱增,他们在汉语语音学习中具有普遍性的偏误.本文主要从母语和训练等方面对韩国留学生的声母发音偏误进行分析,并针对声母的发音偏误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赫 《科教文汇》2011,(28):99-102
语音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是基础、重点,也是难点。语音基础没有打好,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难纠正。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如果声调不同则很容易就听出"洋腔洋调"。因此,有必要将声调教学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本文在实地调查和教学的基础上,借助实验语音学的分析手段,对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特点进行简单地统计和声学分析,讨论了偏误原因,并提出一些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沂 《内江科技》2009,30(6):172-173
在人们日常的语言学习过程中,总会发生偏误和错误,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在说和写的过程里要分清偏误和错误比较困难。本文向第二语言学习者阐明什么是偏误和错误,并且探究了中职学生如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纠正或避免偏误和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赵康 《科教文汇》2011,(32):58-59
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多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符合汉语习惯的偏误,其原因是因为消极修辞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教学中要从词语、句式、篇章和语境各方面重视消极修辞。  相似文献   

12.
王晖琼 《科教文汇》2007,(12S):66-66
来华韩国留学生与日俱增,他们在汉语语音学习中具有普遍性的偏误。本文主要从母语和训练等方面对韩国留学生的声母发音偏误进行分析,并针对声母的发音偏误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范围副词,"一概"和"一律"在基本的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虽有很多共性,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拟在前人与时贤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词性、词义、对文体的选择、语法功能、语义内涵和语义指向、否定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试图廓清二者用法上的异同,以求减少留学生在使用时出现的偏误.  相似文献   

14.
李响 《科教文汇》2014,(10):45-45,47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阐述了人们习得语言的过程,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理论。“使”字兼语句是留学生在汉语语法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使”字兼语句是兼语句的一种,但与一般兼语句又有所不同,它是汉语中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中非常重要的一块。本文主要尝试将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运用到留学生“使”字兼语句的习得过程中,帮助留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使”字兼语句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哪些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汉语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副词状语的位置常偏离原处,发生错序,构成偏误.这种错序的发生跟句子的结构成分有关,句首的话题位置是导致这种错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汉字作为中国的语言符号,在学习中应注重汉字文化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形、音、义等维度,强化对汉字的有效学习,规避汉字偏误的产生。本文立足对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分析,从强化汉字文化学习、树立学习自信心、系统学习构建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外国留学生规避汉字偏误的措施,切实提高汉字学习质量,为留学生深入汉字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老挝留学生在用汉语进行书面语表达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问题。这些偏误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通过对老挝留学生初学成段表达的语料的分析,明确初级汉语水平老挝留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特征和存在的偏误类型,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老挝留学生在用汉语进行书面语表达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问题。这些偏误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通过对老挝留学生初学成段表达的语料的分析,明确初级汉语水平老挝留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特征和存在的偏误类型,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声调则是大多数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重要障碍。本文从留学生声调偏误出发,结合作者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实习的经验,探讨留学生声调偏误的类型以及成因,从而揭示如何克服声调的偏误,改进汉语声调教学。  相似文献   

20.
科技优先领域遴选过程中,人作为认知决策主体,根据"有限性原理",往往会出现认知偏误,影响决策结果。通过研究认知偏误的产生原因和作用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偏误产生,提高决策水平。为此,首先对认知偏误的内涵和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将科技优先领域遴选过程中涉及的认知主体分为备选领域执行者、参与决策者和确定决策者3类;其次,提出认知主体可能产生的认知偏误,从认知主体自发产生和认知主体相互作用2种路径,分析作用机制;最后给出科技优先领域遴选中避免认知偏误的若干建议,以期为我国科技优先领域遴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