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方曦  尤宇  刘云 《科研管理》2022,43(12):14-2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创新链的知识产权育成是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问题。由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参与主体多且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叠加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导致知识产权的育成绩效较低。为此,文章首先提出全创新链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机制的概念模型,以知识产权育成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识别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创新链与知识产权育成阶段之间的耦合关系。其次,通过分析影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提炼影响知识产权育成的关键要素。最后,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起知识产权育成机制的因果回路图与流图,并将知识产权的育成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技术标准制定子系统、专利育成子系统、创新收益子系统和外界环境影响效应子系统,剖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创新链知识产权育成机理。对于设计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有效路径与制定相关政策,增加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方曦  何华  刘云  尤宇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0):150-158
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突破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阻碍、与国家重大工程相承接的目标,为系统研究影响其知识产权育成因素,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提取17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进行建模,通过一组具有博弈关系的有向拓扑层级图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结构和相关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突破性创新、创新投入、市场机会、自主创新能力是最根本的因素,知识产权应用和产业化是最终因素;存在3个要素间相互影响的因果回路,其中创新投入和创新战略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风险预警、管理保护和市场竞争互为因果、同时发挥作用,创新成果、自主知识产权、产权升级和衍生创新具有重要地位.据此对促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提出注重立项审查、加强资源投入,建立全创新链知识产权育成全过程管理制度,以及进一步完善监测评价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突破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阻碍、与国家重大工程相承接的目标,为系统研究影响其知识产权育成的因素,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提取17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进行建模,通过一组具有博弈关系的有向拓扑层级图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结构和相关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突破性创新、创新投入、市场机会、自主创新能力是最根本的因素,知识产权应用和产业化是最终因素;存在3个要素间相互影响的因果回路,其中创新投入和创新战略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风险预警、管理保护和市场竞争互为因果、同时发挥作用,创新成果、自主知识产权、产权升级和衍生创新具有重要地位。据此对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提出注重立项审查、加强资源投入,建立全创新链知识产权育成全过程管理制度,以及进一步完善监测评价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方曦  尤宇  何华  刘云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2):162-171
针对我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对主观、规范性较弱等问题,基于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流程分析,探索构建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对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概念进行界定;其次综合前人研究,在分析重大专项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及后评估阶段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从上述4个维度设计共包含29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MATLAB和SPSS数据分析软件,利用群组决策方程根法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关键指标进行筛选,得出评价的重点方向。并以某卫星型号项目为例,构建卫星型号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全过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验证所提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可行性,为其他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重大科技专项是一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首先界定了重大科技专项的基本特征,从前期论证、组织设置、过程管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方面分析了国外若干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的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等都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任务部署的重要内容.重大专项和其他科技计划在领域范围和创新链分布上紧密相关,“十一五”项目安排中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部分重大专项对其他科技计划提出了一些任务安排需求.两类科技计划的管理文件中提出了做好衔接的要求,但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现实障碍.为实现两类计划的配套实施,建议按照系统设计、统筹协调、全程衔接、定期评估的基本思路,将目标设置、任务部署、已有成果、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作为衔接重点.  相似文献   

7.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推出是我国新时期科技计划体系改革的重大创举,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科技由跟踪模仿为主到自主创新为主的重要战略手段.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则是对重大专项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我国"十五"期间重大专项的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国外知识产权管理经验借鉴,旨在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以来,河南省在农业、生物及新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近500项,其中盾构、新能源客车、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等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通过梳理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管理概况,并与山西、安徽、广东等专项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明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在专项布局、过程管理、监督与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建立中长期、战略性、高层级的专项设计与布局机制;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全链条一体化布局;突出目标导向,多部门协同攻关;引入专业机构,有效提升专项项目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增强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与国家、省内相关科技规划衔接.以期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美国曼哈顿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代表,根据国家战略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重大科技工程或项目已成为国外政府经常采用的做法。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国家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或专项中的组织协调、资助机制和评估机制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如何更好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刘君亮  王延超 《科研管理》2006,41(2):277-282
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以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导向性和方向性,项目设置高度反应了国家意志和发展需求,形成机制和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对申报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解决自身不足,积极争取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提升高校原始创新力、加速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例,科技计划改革以来,针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及实施的研究主要针对于某一特定领域或特定单位的思考,对高校在面临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申报过程中的共性问题的总结和分析不足。本文通过梳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的形成机制和组织管理特性,分析高校在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的优势与不足,对高校有效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独占性和联动性等特性,以及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要求,高校应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基础扎实、学科门类齐全和科研人才丰富等优势,着力解决示范能力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等问题,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寻求突破,建立健全“大兵团”联合攻关的协同创新机制,构建高效共享、协同创新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强战略研究,结合自身特色、区域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使管理部门的权利义务和管理程序等拥有完善制度依据,创新管理方式,做好服务保障,从而着力提升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加速创新性人才培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计划项目对广东省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广东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措施与项目的增长速度、发展规模不相适应。应当在全面分析广东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政策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政策调整与优化,对科技计划项目实行全流程管理,实现科技项目与知识产权的全方位衔接,推动广东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与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2.
硬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指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和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优势,有效形成支撑经济体制建设的高质量科技供给能力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将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支撑作用作为目标,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逐步探索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定位的高质量科技供给能力生成方式和前沿科技产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出现严重问题,根本是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显著增强。中国在法规政策执行中并不存在"强迫"问题,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中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我国应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创新法律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与重大产出,实行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政策,积极发展知识产权经济,大力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边扬帆  成全 《情报探索》2020,(1):112-119
[目的/意义]旨在了解国内科技政策的热点及政策导向,以期为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2015-2018年国务院和科学技术部印发的科技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及TF-IDF算法对热点主题词进行提取并分析,采用狄利克雷主题模型(LDA)提取科技政策主题并进行主题聚类,挖掘重点关注的政策主题,并对科技政策文本运用MDS(multidimensional scaling)方法进行降维分析,并对科技政策的走向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主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科研诚信、专项研究、科技人才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主题领域进行;关于教育、产能激励、装备制造、创新创业、众创空间、加工贸易、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领域已经引起并将持续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制度作为鼓励和保护创新、促进人类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世界通行的、必然的基本制度安排,在经济和科技活动中的地位得到了历史性的提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将知识产权保护上升为治理国家的国策。我们需要借鉴他国经验,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从源头抓起,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大幅度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保护创新成果,促进经济、科技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6.
科技研发应当遵循“科技向善”的理念,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的建立十分重要。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是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从“形式要件”到“实质要件”,均应当体现实体伦理正义和程序伦理正义的科技善治。我国应当构建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二元体系结构:在内部审查结构中,制定具有统一性的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实体性规则、程序性规则,从审查方式、审查标准、审查类型、主体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对科技研发行为和科技产出成果予以规范。在外部审查结构中,建立信用机制及负面清单制度,形塑公众参与式审查模式,以期从源头有效规避科技伦理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