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委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已制定和批准通过了5部科技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即《湖南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湖南省企业专利工作条例》、《湖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条例》、《湖南省民营科技企业管理条例》、《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此外1988年还就科技体制改革作了一项决议.即《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决议》,有力地保障了“科技兴湘”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我省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上述地方性法规的过程中,我委根据宪法、法律·以及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制订地方性法现程序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结合《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对比分析,阐述了九条原则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的符合性,以便于更好的理解、运用。  相似文献   

3.
依据《标准化法》和相关规定,技术标准在形式上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但在功能上,它有时会超越其位阶,取代法律、行政法规等上位法决定法律关系。作为法律效力的协调手段,授权给予行政机关的事权范围过大,且不要求技术标准的法律级别。援引也存在界限宽泛、权力分散的现象,两者均无法有效控制行政权扩张。为了将技术标准的法律效力同《立法法》的法规范体系相整合,需要对其实行法规化的改造。具体的方案是:在法律一级,立法机关有权援引只能或更适合由法律规定的技术标准;在行政法规一级,援引和授权通行,并且不得违反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原则。其他下位法不再具有强制性标准的制定权和推荐性标准的援引权。  相似文献   

4.
加强水法制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启家  罗吉 《学会》2004,(3):35-38
1988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和修订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法律,颁布了《河道管理条例》、《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水行政法规20件,部规章90余件;各地也出台了地方性水法规160多件和政府规章170多件和数百件规范性文件。水法规已初步形成体系,各项  相似文献   

5.
刘新山  陈勇  白秀芹 《资源科学》2008,30(4):526-531
本文从法律的视角阐述了渔业和水生生物资源的概念,探讨了渔业捕捞许可、捕捞渔具和渔法管制、禁渔区(期)、重要的渔业生物资源名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和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等渔业生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以及濒危水生动植物名录制度和保护措施,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未依法区分渔业生物和非渔业生物、未建立明晰的重要的渔业生物资源名录、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缴纳义务人范围过窄、区分野生动物为“国家重点和地方重点”的立法思想缺乏科学性、环境资源立法的行政部门性和地方主义等,由此导致渔业法规与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不协调和冲突。建议依据《立法法》修改《渔业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自然保护区条例》,清理有关的法规,维护渔业法规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协调性,厘清各自的适用范围,并依法建立渔业资源增殖基金和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运用法学理论基本原理,通过引入法律的本质、价值、评价标准等基本概念,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农村土地承包法》立法思想相对滞后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部分条款未能真实反映出社会经济生活的法的需求,而且相关法律规定与我们信仰的理论冲突。《农村土地承包法》自身之不足极大地局限了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最终决定了该项法律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7.
郑琳 《现代情报》2021,41(1):130-136
[目的/意义] 分析《澄清海外合法使用数据法》,明确法案出现的背景和核心内容,分析法案所带来的影响与启示。[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法案内容进行剖析,包括法案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将带来的影响以及为我国带来的启示,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结论] 《澄清海外合法使用数据法案》将对数据控制者、数据权利人产生深远影响,将与现有数据保护法案产生法律冲突,对我国数据保护法案和跨境数据获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电子政府先进国家的案例分析,切入公众对电子政府信心的研究,进而引出个人信息保护之与电子政府建设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公众对电子政府信任的因素。提出了约束电子政府对个人信息处理的一般原则:个人信息的专属性、普遍性和长期性原则;信息主体在信息活动中,处理自身信息的完全自由原则;建立与信息的敏感性相适宜的法律保护体系;保密原则。论述了电子政府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之法律框架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筑领域的法律框架体系现已构成。在该法律框架体系中,《建筑法》、《城乡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是基础、核心性法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和《解释》)对某些问题的规定存在冲突,其中对保证期间的界定、性质、起算点及其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的关系甚为混乱。从对上述法律规定的分析入手,探询立法者设计保证期间制度的原意,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一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开拓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渠道,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规范技术经纪人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四川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省技术市场实际,制订本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12.
自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正式生效至今的20多年中,中国陆续制订了包括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在内的一系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入了多项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尤其是,中国对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授权条件及其要求更多地参照和援引了西方国家的成熟做法,使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较易为外国当事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虽然《行政处罚法》和《立法法》等法律规定了政府在某些方面的信息公开义务,但综合的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还没有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公开政府信息,对于正在建设的电子政府无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06,(5):314-316
第一条为促进国家技术创新计划的科学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刘遇 《科教文汇》2009,(24):242-242,259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签名和认证已经十分普遍,相关规范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法律也飞速发展。2005年实施的《电子签名法》为构成电子交易安全的链条、保障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但由于立法比较简单,该法很难适用发展迅猛的商务活动所引发的复杂法律问题,其中电子签名、电子合同和电子认证的法律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之一。本文将对电子签名、电子合同和认证的几个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它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污染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另外,在《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也有类似的法规,这些规定都赋予了环境监察部门的现场检查权。  相似文献   

17.
为正确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国内外图书馆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规现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订提出图书馆职业病防治的理论依据,为广大图书情报从业人员提供职业病防治的有效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9.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也是永恒的主题。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何更好的实施、发挥政府监督职能是目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在政府的鼓励和自身商业利益驱动下,研究并提供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其中动产融资是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较好切入点.但是,2007年《物权法》颁布后,同一动产既能够进行质押,也能够进行抵押,由于现有国内法律体系的缺失,容易造成同一动产下多个担保权冲突,从 而导致银行担保物权落空,这种忧虑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动产担保融资业务的重要障碍.本文深入分析了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从国内物权法的法律实践出发,对比其他大陆法系国家物权法的相关处理规定,提出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手段、提升中小企业的法律认识、完善物权法司法解释和动产担保登记查询体系等多方面建议,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