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方向。以沪深两市2007—2017年116起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创新存量特征对企业跨国并购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及技术互补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知识基础、专利能力、研发投入与跨国并购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技术互补性正向调节创新存量与跨国并购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跨国并购活动中并购双方的技术互补性特征能够显著提升主并方跨国并购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检验了高管不同层次政治关联与企业并购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发育程度的调节作用。以2005-2009年间109家高技术上市公司183次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本地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在本产业内实施区域内或跨区域并购,而中央政治关联则有助于企业在本产业外实施区域内或区域间并购。研究结果还证实,区域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越高,高管政治关联越能够促进企业并购的实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则在不同层次政治关联与并购之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王向阳  齐莹  金慧琦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828-1836
跨国并购是企业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企业获取OIL优势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组织兼容性是影响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关键变量,且企业不同类型的知识似乎与OIL优势存在内在联系。在跨国并购中,企业究竟应如何通过提高组织兼容性而有效地提高知识转移,进而增强OIL优势?基于一致性理论和折衷理论,本文将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市场知识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进行了匹配,在此基础上,将技术兼容性、文化兼容性、战略兼容性、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纳入到统一的研究框架之中,运用SPSS22.0和LISREL8.70软件对182家中国跨国并购企业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兼容性的不同维度均对跨国并购各类型知识转移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提升OIL优势。具体来讲,技术兼容性对技术知识转移影响程度最大,进而增强所有权优势;文化兼容性对管理知识转移的促进最强,进而使内部化优势得到增强;战略兼容性最有助于促进市场知识,从而增强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4.
与现有相关研究关注技术并购的单一专利组合特征不同,分析相似性、互补性和跨部性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以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对529个技术并购样本进行1对1匹配,考察技术并购以及技术并购的专利组合特征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并购显著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并且互补性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并购及跨部性对非国有企业,金属、汽车和计算机制造业与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更加显著;相似性对采矿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更加显著;互补性对国有企业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孟凡臣  肖盼  刘博文 《科研管理》2016,37(6):151-158
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能力、应对复杂经济环境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但由于文化差异、技术知识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能否有效地进行技术知识的转移成为技术导向型跨国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本文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采用单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结合跨国并购的阶段理论,探讨了跨文化吸收能力与并购绩效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跨文化吸收能力的构成维度识别能力、消化能力、整合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在并购的不同阶段体现各异,并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跨国并购绩效。  相似文献   

6.
周楠  杨竹 《科研管理》2023,(2):81-88
本研究探索东道国和母国在不同维度的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将并购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作为调节变量,通过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以2014年至2017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发生的所有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正式制度距离由于增加了企业面临的外来者劣势而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文化、信仰等非正式制度距离由于能带来知识异质性而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跨国并购经验能削弱正式制度距离对创新绩效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研究,结合Z公司技术创新动因的跨国并购案例,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和区位优势分析风电设备企业跨国并购的技术创新动因。研究表明:风电设备企业跨国并购有技术创新动因,不仅为了获得技术,而且利用被并购企业研发机构逆向融合企业在国内的研发机构,搭建国际化创新平台,获得技术创新优势,增强竞争力。研究技术创新动因的跨国并购,对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大量调查问卷基础上,以江苏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微观行为模式层面考察了影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隐性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吸收能力、组织支持、接收动机、初级转移、高级转移、非正式群体与沟通和成功知识等相关因素后,知识模糊性和显性转移模式与隐性知识转移的效果之间呈现较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且这种正向关系还会因为知识嵌入性和隐转移模式解释变量的舍去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与一般认识不同的是,我们还发现,知识势差、物理距离和组织距离等与跨国并购过程隐性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并不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也不存在所谓的"门槛效应",它们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隐性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转移过程、融合过程、协调过程和反馈过程四种情景验证了企业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特征差异以及它们对跨国并购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内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制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2005—2018年中国企业实施的249起跨国技术并购事件的分析,深入探讨知识产权制度距离对跨国技术并购持续时间、股权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知识产权制度距离与并购持续时间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知识产权制度距离的增大,并购持续时间先延长后缩短;(2)知识产权制度距离与并购股权比例呈U型关系,即在知识产权制度相似和相异程度较大的东道国,中国企业通常会选择高股权并购模式。本研究丰富了制度距离和企业跨国并购的相关研究,识别出知识产权制度距离影响中国企业跨国技术并购过程的拐点。  相似文献   

10.
摘要:组织之间的兼容性成为影响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技术兼容性和惯例兼容性是组织兼容性的重要构成要素。技术兼容性体现为并购双方知识的相似程度,而惯例兼容性表现为并购双方行为惯例的相似性。技术兼容性和惯例兼容性都是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促进因素。因此,本文将技术兼容性、惯例兼容性和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绩效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构建了概念模型,并运用SPSS 22.0和LISREL8.70软件对获取182份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兼容性和惯例兼容性分别对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技术兼容性和惯例兼容性的交互作用也能显著促进跨国并购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点认为,在社会网络中占据一个能获取更多外部资源的位置,对于企业R&D绩效提升来说是一种优势。然而一些实证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种观点。本研究对这种理论和现实的矛盾进行了分析。经过文献的梳理,我们认为技术积累是社会网络位置和企业R&D绩效之间的重要调节变量。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本研究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的二模社会网络,并用结构洞、点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接近度中心性测量了焦点企业的社会网络位置。企业R&D绩效则通过DEA方法测量得出。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技术积累的门槛效应是显著的,但对不同性质的社会网络位置的门槛作用有差异。本研究从技术积累的视角解释了社会网络位置和企业R&D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4-2012年中国车辆标准数据和442家汽车企业专利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双元创新如何在标准联盟组合的关系资本与高技术产业主导设计间发挥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在标准联盟组合的商业关系与高技术产业主导设计间,企业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标准联盟组合的政治关系与高技术产业主导设计间,企业探索式创新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利用式创新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为主导设计与网络组织理论提供了新的经验和证据,为国家和企业推动高技术产业主导设计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阳银娟 《科研管理》2017,38(5):12-19
企业如何将互联网思维渗入企业整体营销以及合作创新战略框架,并由此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提高合作效率以及效益是我国制造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研究以中国193家制造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规范文献定性分析以及结构方程建模实证研究,探讨了企业的网络营销能力、合作有效性以及创新绩效的关系。我们发现:(1)网络营销能力的不同维度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商业资源、对企业的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将合作有效度作为研究模型的中介变量,实证结果表明模型的解释力增加,说明网络营销能力通过影响企业合作有效性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4.
许春 《科研管理》2016,37(7):62-70
国内外一些研究认为多元化战略特别是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会损害企业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但是在技术迅速变化的年代,传统的以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优势理论受到了挑战。固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给企业带来组织惰性。非相关多元化意味着企业将拓展新的产品领域并投资新的技术。非相关多元化有利于企业发展一种动态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探索了企业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内在机理。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从而改变了企业创新的力度;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实施企业建立的多事业部组织机构中部门经理面临的短期财务业绩考核约束了企业创新投入的力度;企业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使用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替代外部不发达资本市场增加了研发项目获得资金支持的机会;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下通过投入不同于原有产品技术的创新增强了自身适应动态变化环境的能力。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12400个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企业的非相关多元化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根据中国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程度分类回归发现,超过90%的企业的非相关多元化程度低于5%,在0到5%区间范围内,非相关多元化与企业的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由于大举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产品会遭遇较高的风险,这些企业只是尝试进入一个新的产业。由于新的产业与原来的产业所需要技术完全不同,新旧技术之间不存在协同效应,因此进入新领域的初期这些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非相关多元化程度超过5%之后,非相关多元化与企业创新投入力度的相关系数为负,但是并不显著。研究还发现企业历史、企业高学历员工比例及其代表的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机会等因素都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总经理短期激励则显著减少了企业创新投入。 本文还根据中国企业的制度背景进行了分类分析。无论对于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非相关多元化都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投入。非国有企业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对创新投入的促进效果略高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更偏好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和研发创新。国有企业总经理短期经济激励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力度要超过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历史促进了创新投入。国有企业负债率、企业经营利润率以及获利的不确定性与研发力度呈现正的联系。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企业所在产业的外部技术机会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彭伟  符正平 《软科学》2012,26(4):17-22
以知识资源获取作为中介变量,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了联盟网络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基于我国19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所提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联盟网络的关系强度以及占据联盟网络中的中心性位置对企业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知识资源获取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此外,环境竞争性正向调节联盟网络的关系强度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正向关系,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联盟网络中的中心性位置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卫武  赵鹤  肖德云 《科研管理》2019,40(2):144-153
企业做出战略决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预测能力。本文从组织注意力的视角切入,提出企业预测能力的影响机制,基于对组织注意力结构维度的分析,收集284名管理者的问卷数据,运用了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组织注意力对组织学习与企业预测能力关系的中介作用及其控制错觉和过度自信的调节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注意力是一个包括关注、编码、解释和聚焦四个维度的过程;组织学习能使企业获取注意力的资源,但只有通过组织注意力才能提升企业预测能力;高度的过度自信将抑制企业的组织注意力对环境预测准确性的积极作用,而控制错觉并不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宛秋  马红君 《科学学研究》2016,33(8):1203-1210
本研究基于2007-2012年上市公司发生的技术并购事件,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并购成熟度、财务资源和公司治理质量三个刻画主并企业并购特征的变量,接着运用回归分析法,检验了并购主体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研发行为在并购主体特征与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主并企业并购成熟度和财务资源对并购后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公司治理质量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并购后增加研发投入会弱化并购成熟度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对于财务资源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却起到积极强化作用。从而为企业技术并购决策以及并购后的研发投资决策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晓玉  汪俊 《软科学》2017,(6):129-133
以信息整合理论为基础,验证了一个跨国并购对本土品牌国际化形象提升效应的模型.发现本土品牌跨国并购对其国际化形象的提升效应来自三方面:一是本土品牌并购前国际化形象的迁移效应;二是被并购方品牌并购前国际化形象的迁移效应;三是消费者对并购事件态度的溢出效应.研究还发现与被并购方品牌相比,本土品牌并购前的国际化形象有更强的迁移效应,这种迁移效应受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负向调节.  相似文献   

19.
张军  曲丽洋  许庆瑞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81-1390
知识创造作为企业内生性知识存量积累的来源以及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在我国强调自主创新的转型经济背景下变得日益重要。相关研究多基于过程视角探索知识创造过程(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却对企业创造的新知识到底如何影响企业成长关注不够,这使得现有研究不能解释为什么具有相同知识创造过程的企业最终会获得不一样成长结果的现象。本文基于新颖度区分的企业知识创造结果视角,以华为时间序列数据为对象进行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对企业所创造的不同新颖程度的新知识与企业成长间动态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知识创造对企业成长的积极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期,并随时间推移呈现出先递增再递减的倒U型特征;随着所创造知识的新颖程度提高,知识创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呈现出近似U型的特征。最后,文章讨论了理论贡献、管理意义与研究局限。  相似文献   

20.
研发投资是企业发展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资源观,运用233家上市公司2007年-2011年为样本的面板数据,研究可吸收冗余、政治关系强度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直接影响及交互效应。通过F检验表明该回归模型为个体固定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得出已吸收冗余与企业研发投资强度呈倒U型关系,政治关系强度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企业政治关系强度进一步增强已吸收冗余与研发投资强度的倒U型关系。本研究拓展了研发投资的理论研究,同时对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