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当后发企业由追赶向领先转型时,核心技术能力构建成为主要议题。通过对华为公司的实证分析,从总体技术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2个维度考察后发企业转型期的技术追赶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在两大关键电信技术领域内,华为已经基本实现总体技术追赶,但在核心技术上发力较晚,尚未完全达到领先。另外,华为在新兴领域的技术追赶绩效要优于传统领域。  相似文献   

2.
后发企业的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受制于先发企业,这要求后发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基于对我国后发企业追赶的实践观察,发现成功实现追赶的后发企业较多地采用了迭代创新的模式,即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地优化,开发出多代新产品获取动态竞争优势,进而实现追赶。基于上述观察,提出再创能力的概念以揭示中国情境下后发企业追赶所具备的独特能力,并从竞争者导向视角揭示再创能力的形成机理及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基于211家企业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竞争者导向与再创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整合在竞争者导向与再创能力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创造性模仿在二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再创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技术波动负向调节再创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外直接投资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之间的作用机制是企业国际化及后发企业追赶领域的前沿问题。本文以跨国公司理论和后发企业追赶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对对外直接投资、研发强度和制度质量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通过研发强度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制度质量越高,对外直接投资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且对研发强度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后发国家技术追赶历程可以描述为追赶企业、领先企业及后发国家政府之间多主体、多阶段的博弈.具体过程包括"结对学习”与"结对竞争”、二次"深度学习”与"多重竞争”的两个承接阶段.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及我国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案例分析,揭示了追赶企业、领先企业如何依据二者技术势差、追赶企业的学习速度、市场机遇进行行动策略选择;也揭示了后发国家政府根据领先企业的转移意愿、领先企业之间达成技术保守联盟的情况,如何适时调整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5.
国际领先客户与国内产学研对后发企业追赶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目前缺乏将二者动态联系起来的相关研究。通过永新1997-2021年的纵向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后发企业要实现由工艺技术阶段向设计技术阶段的追赶转型,国际领先客户与国内产学研的连接关系将由回应机制向同步机制转变。在工艺技术阶段,由于技术知识特性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都比较低,后发企业采用回应机制连接国际领先客户与国内产学研以实现工艺能力累积;在设计技术阶段,由于技术知识特性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程度都比较高,后发企业通过同步机制连接双方从而具备了设计创新能力。研究通过共演视角把国际领先客户、国内产学研与后发企业追赶联系起来,推进了关于后发企业如何持续追赶的理解,对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也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彭新敏  吴晓波  吴东 《科研管理》2022,43(7):135-143
核心技术与互补资产是后发追赶过程中两种不同的主导策略,后发企业往往面临两种策略如何选择与平衡的难题。本文通过海天塑机集团2001~2017年在全电动注塑机技术领域追赶的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由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动态过程中,主导追赶策略经历了从核心技术到互补资产再到二者并重的演化;从组织双元视角看,在该过程中,企业经历了从探索与利用序列交替的间断型平衡模式向探索与利用共时进行的双元型平衡模式的转变。本文研究发现不仅揭示了后发企业从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机制,同时深化了我们对后发追赶动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后发国家对于领先国家的经济追赶最终体现为技术追赶,而大中型工程因其复杂性和动态性有别于一般的产品技术追赶。通过对中国水电工程成功实现技术追赶的理论总结,揭示了技术追赶的内在机制,也为其他大中型工程实现技术追赶提供借鉴。基于动态能力和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建立概念模型,实证分析了技术整合能力对技术追赶绩效的影响,并探究了商业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技术整合能力对技术追赶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即技术整合能力越强大中型工程的技术追赶绩效越高;(2)商业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在技术整合能力与技术追赶绩效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健康的商业生态系统能更加稳定地发挥技术整合能力从而提升追赶绩效。  相似文献   

8.
摘 要:转型背景下,后发企业同时面临技术和市场双重劣势,如何搜索外部知识实现技术和市场协同追赶备受关注。文章整合创新搜索、后发追赶和组织合法性理论,构建平行搜索对后发企业协同追赶的影响模型,并以212家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领先搜索与跟随搜索对后发企业协同追赶均有倒U形作用;外部合法性正向调节领先搜索与协同追赶的关系,负向调节跟随搜索与协同追赶的关系,内部合法性的调节作用则与之相反;内、外部合法性整合正向调节平行搜索与后发企业协同追赶的关系。文章丰富了平行搜索与后发追赶的相关研究,同时对中国后发企业实现创新跨越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发企业不但面临技术落后的制约,其追赶目标的实现还受限于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法落后等所引致的管理制约。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突破管理制约以及提高管理能力成为现阶段后发企业实现可持续追赶的关键。与传统追赶研究领域关注后发企业技术落后、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提升过程不同,本研究聚焦于后发企业存在的管理制约现实,关注后发企业通过管理学习改善其追赶中管理制约的过程。本文选择中国华为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案例研究法以及三步编码法,文章深度解析了华为追赶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制约问题以及其实施管理学习的过程,研究发现:(1)管理制约导致后发企业陷入追赶困境,其对案例企业追赶行动的限制主要体现为:战略维度的低水平跟随,研发环节的封闭式技术积累,以及人力资源维度的紧缺型人才供给;(2)管理制约的复杂性特征强化了管理制约对后发企业追赶行动的限制,其复杂性具体体现为管理制约的多维性和多层次性,其中案例企业管理制约的多维性体现为战略管理维度、研发流程管理维度和人力资源管理维度管理制约,案例企业管理制约的多层次性体现为战略层面和职能层面管理制约;(3)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学习行动是后发企业突破管理制约的关键,案例企...  相似文献   

10.
后发企业追赶的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追赶、商业模式。不同于以往研究,从企业创新和战略层面探讨其对后发企业追赶行为的影响,并引入消费者接受程度和领先企业对后发企业追赶行为的态度来衡量后发企业是否采用柔性战略,同时衡量后发企业新产品是否具有市场优势以及追赶超越的难度;基于20个典型案例,通过模糊集定性分析法和二分法进行编码、赋值和校准处理,最终得到后发企业实现追赶甚至超越领先企业的6条路径。结果表明:颠覆性创新在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后发企业往往通过边缘市场培植新技术发展直至符合主流市场需求,但后发企业要善于采取颠覆性创新方式;柔性战略可以避免追赶过程中不必要的竞争,弥补后发企业在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不足,发挥企业创新优势;多元化创新方式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综合性、立体性和多维度的创新能力,且与柔性策略交互作用可以提高后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后发企业的追赶。据此提出在多元化创新能力和柔性战略的交互作用下,后发企业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多元创新能力,并充分结合自身创新能力和柔性战略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聚焦于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的行为,从创新方式和策略选择两个方面,选取颠覆性创新和柔性策略相关指标,采用定性比较分析(fsQCA)分析得出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的成功路径,并找到追赶路径中的核心条件和边缘条件。分析结果表明颠覆性创新对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有积极影响;采用柔性策略可以避免追赶过程中不必要的竞争,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优势;多元化创新方式和柔性策略交互作用下可以提高后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优势。根据研究结果给出建议,寄希望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理论支撑,提高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立足后发企业如何实现赶超领先企业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借助对华为和长虹两家企业的跨案例研究,尝试探索在不同产业技术体制及不确定性技术变革的条件下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追赶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不同产业技术体制下制造业企业获取后发优势的过程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不确定性的技术变革在技术追赶过程中影响制造业企业获取后发优势,技术变革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越强,为制造业企业获得后发优势创造的机会越大;第三,在不同技术体制内和不确定性技术变革条件下,采用突破性技术追赶战略的制造业企业更容易获得后发优势,采用渐近性技术追赶战略抑或不能获取长期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3.
李显君  熊昱  冯堃 《科研管理》2020,41(10):1-10
缺乏核心技术,一直是我国产业创新和国际竞争的“软肋”和“瓶颈”。 主流创新理论和技术追赶理论专门研究产业核心技术演化机理的文献十分匮乏,国内创新研究领域对我国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还缺乏系统总结和高质量研究文献。中国高铁从无到有,是后发国家产业赶超发达国家的典范。与汽车等制造业大而不强不同,中国高铁产业不仅里程数绝对领先世界,而且在诸多核心技术领域也实现了突破或赶超。但目前学术界对我国高铁产业核心技术演化、突破路径及机制的系统研究还十分匮乏。本文通过我国高铁三个企业的三项核心技术突破过程的纵向案例实证分析,发现中国高铁核心技术经历了从功能性核心技术到性能性核心技术再到可靠性核心技术的演化路径;在核心技术突破过程中,逆向学习和正向学习都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核心技术突破阶段匹配不同学习模式。本研究揭示中国高铁产业核心技术演化路径与机制,充实了技术演化的微观机理研究,深化了中国情境下的技术追赶研究,丰富了后发国家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同时,本研究对于我国企业及政府认识产业核心技术演化规律、优化核心技术对策与机制、以及突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核心技术封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晓波  房珂一  吴东 《科学学研究》2020,38(11):1944-1953
中国的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时期积累了一定的创新基础,一些企业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追赶的跨越。后发企业通过技术追赶,到达了相对成熟的技术水平,新的价值主张能够帮助后发企业继续提高市场份额。服务化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帮助制造企业更加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为后发企业在超越追赶阶段持续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通过杭氧2007~2019年服务化过程的纵向案例分析发现,后发企业所构建的服务化能力发生了从离散型到合作型再到融合型的动态演进,同时用企互动和技术能力共同影响了这一演进过程。研究结果加强了对后发企业服务化能力动态演化的理解,并为制造企业进行服务化实践提供了新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HTC公司)为例,分析了快变市场环境下基于机会窗口的创新追赶历程及各个阶段对后发企业内在能力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机会窗口出现的成因是多重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技术与市场变化、领先企业"能力陷阱"和后发企业内生能力等因素。创新追赶阶段可分为机会窗口辨识、机会窗口进入、机会窗口扩展三个阶段。机会窗口辨识阶段的能力支撑为企业家技术抱负、市场感知能力、技术搜索能力及快速决策能力,机会窗口进入阶段的主要能力支撑为技术集成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在机会窗口扩展阶段还要求企业具有产业网络整合能力。在创新类型表现上,"微创新"组合也是实现创新追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和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正呈现出起点更高、范围更广、速度更快等"新型技术追赶"特征,而传统技术追赶理论并未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背后的创新能力演化过程与机理。本文依据动态能力理论,通过对中集集团罐箱业务的技术追赶与创新能力演化过程进行纵向案例分析,探讨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新型技术追赶和推动创新能力演化。研究发现:(1)技术并购日益成为开放式创新条件下后发企业实现新型技术追赶、快速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2)企业动态能力在后发企业新型技术追赶和较快积累创新能力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动态能力本身也可以在运用中不断提升。本研究可以为后发企业实现快速技术追赶和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双元性对后发企业追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次序双元实现技术追赶的过程机制仍不清楚。慈星1988~2018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过程中可根据行业技术变革性质开展不同的组织学习,技术范式发生转变的根本性变革期以探索性学习为主导,可由独立的自治机构负责,技术范式趋于稳定的收敛性变革期则以利用性为主导,可在主流机构内完成,同时随着追赶技术难度的增加,企业研发团队由轻量级升级为重量级。技术变革性质、组织学习类型与企业内部要素三者之间的动态匹配,使后发企业有节奏地在探索与利用之间进行转换,形成了次序双元,进而实现了对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追赶。本文研究结论对技术追赶和双元学习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同制造业相比,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与领先企业间存在更高的技术势差。通过对18家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考察发现,高技术势差并不必然导致创新追赶机遇的削弱。"本土环境催化"、"关键人才资源"和"本土市场拉动"共同为本土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创新追赶创造了客观机遇。"国际联接"和"技术地方化"则是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有效的创新追赶行动策略。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创新追赶的"刺激—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19.
张娜娜  梅亮  谢伟 《科学学研究》2023,(10):1844-1853
随着后发企业进入后追赶阶段,可持续追赶逐渐成为后发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技术系统观下,后发企业的成长取决于其技术子系统与行政子系统的发展状况。因此,如何改善企业子系统发展水平以及实现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是后发企业实现整体能力持续积累以及可持续追赶的关键。鉴于此,本研究聚焦于技术与管理两个维度,通过采用案例研究法追踪三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追赶过程来解析后发企业改善其子系统以及实现可持续追赶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后发企业的追赶行动受制于其子系统发展情况,其内部技术系统与行政系统发展缓慢引致技术与管理滞后,进而制约企业实施可持续追赶。具体体现为生产设备与生产线、研发软件与工具等技术系统方面发展缓慢,并直接制约了技术能力的持续积累;人员管理、组织结构等行政系统滞后,并直接制约了管理能力的持续积累。第二,后发企业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学习与管理学习改善子系统滞后性进而实现能力的可持续积累,主要体现为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学习从生产、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等环节改善其技术系统的滞后性并实现技术能力积累,以及通过开展管理学习从组织结构、人才培养、管理手段等方面改善其行政系统的滞后性并实现管理能力积累。第三,技术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网络获取创新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是后发企业实现创新追赶的重要选择。文章从理论分析出发,构筑了网络嵌入-双元创新能力-创新追赶绩效的关系模型,进而通过实证分析进行验证。本研究发现:外部知识网络嵌入形态通过影响内部双元创新能力,进而作用于后发企业的创新追赶绩效,其中关系强度、关系持久度、网络规模和网络位置中心度对后发企业利用性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中心度对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探索性创新能力和利用性创新能力则对创新追赶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后发企业在进行创新追赶过程中,需要注重优化企业外部的网络形态,来有效提升企业内部创新能力和更好地实现追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