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钱丽  肖仁桥  陈忠卫 《科学学研究》2015,33(3):378-389,397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将环境效应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成果转化阶段研究框架内。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DEA模型分析比较了2003-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选取技术落差比率(TGR)指标考察中国三大地区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并按"创新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两维度对各省份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无效率进行分解,寻找创新无效率的根源。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偏低,共同前沿下均值分别为0.683和0.691;两阶段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TGR值偏低,尤其在成果转化阶段;东部大多数省份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无效率源于管理水平偏低,而中西部省份两阶段无效率主要受制于区域创新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两方面,内蒙古等少数中西部省份成果转化无效率源于区域落后的创新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2010-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串联DEA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探究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现状,并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工业企业技术综合创新效率和各阶段创新效率总体不高,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值稍高于技术研发阶段的平均效率值;区域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值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低。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受市场集中程度、政府支持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国有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增耀  周晶晶  沈能 《科学学研究》2016,34(9):1408-1416
基于价值链视角,本文将区域创新过程划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前后相互关联的子阶段,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GMM方法,将开放度作为中介变量对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综合创新效率受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的共同制约;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具有分地区、多阶段的属性,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对外开放具有显著的中介效用,即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金融发展将显著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钱丽  王文平  肖仁桥 《科研管理》2022,43(9):127-138
   绿色创新是缓解当前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区域技术异质性与创新投入共享关联特征,构建共同前沿-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以测算2008—2017年中国省际工业企业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及整体效率。运用“技术落差比率”指标衡量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并对创新无效率值进行分解以挖掘效率损失根源,定位各地区企业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与重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共同前沿下中国工业企业绿色研发效率、成果转化效率和整体效率均值分别为0.774、0.831和0.647,共同前沿下各效率值均未超过群组前沿下效率值;考察期内全国及三大地区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并未有明显改善,呈稳中略降趋势。②三大地区间企业绿色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技术落差比率差异均显著,绿色研发阶段东-中地区企业间技术差距徘徊于0.2左右,而成果转化阶段东-西地区企业间技术差距最为明显,并呈不断扩大趋势。③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损失主要源自区域内企业自身管理不当,而中西部地区企业则因技术差距无效和管理无效均造成效率损失,且由区域技术落后引起的效率损失占比超过50%。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2010—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串联DEA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探究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现状,并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工业企业技术综合创新效率和各阶段创新效率总体不高,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值略高于技术研发阶段的平均效率值;区域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值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低。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受市场集中程度、政府支持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国有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韩莹  孙丽文 《软科学》2023,(5):115-123+130
基于两阶段创新价值链理论,将“三废”治理投资指标纳入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研究框架,利用超效率网络SBM模型测度2006—2019年区域工业企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值,运用GMM模型验证影响因素的动态效果。结果显示:(1)我国绿色创新效率主要由东部地区拉动,中、西部地区需强化绿色创新研发活动,绿色创新成果沿长江流经省域呈T字形扩散;(2)34.48%的中、西部地区为低研发-低转化型,44.81%的中部、沿海地区为低研发-高转化型和高研发-低转化型,可按6种提升类型逐步提高各地区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3)绿色创新研发效率持续影响下一阶段研发活动,而绿色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具有延续性,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与产业聚集、环境规制均呈U型关系,与外商直接投资呈负向关系,绿色创新成果转化阶段需重视企业规模、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创新两阶段视角出发,将企业创新过程分为研发阶段与成果转化阶段,并运用基于松弛变量的数据包络分析SBM-DEA四阶段模型对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2个阶段中的政府财政政策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财政政策在企业成果转化阶段的影响大于在研发阶段,年均政策效率在研发阶段为7.626,在成果转化阶段为12.237。全国各区域的财政政策效率存在差异,其中在研发阶段,青海省的政策效率最高,研发投入大省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省的政策效率却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在成果转化阶段,江苏和广东省的政策效率较高,青海省和宁夏自治区的政策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创新过程划分为相互关联的技术研发和经济转化两阶段,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09-2015年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和经济转化效率,分析了空间效应等因素对两阶段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和经济转化效率均存在较大差异;空间效应对技术研发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经济转化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企业规模与技术研发效率存在显著U型关系,与经济转化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政府资金支持对技术研发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减税行为有利于提高经济转化效率;区域科技水平和区域经济水平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两阶段效率总体均值将各区域分为高研发高转化、高研发低转化、低研发高转化及低研发低转化四种类别。  相似文献   

9.
根据创新价值链理论,将技术创新划分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两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利用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DEA模型,测算各地区在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Tobit回归,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的两种模式,即金融宽化、金融深化与不同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都能够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但在科技研发阶段,金融深度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在成果转化阶段,金融宽度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研发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松弛变量的DEA模型,基于价值链视角将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过程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分别对其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论有: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平均效率都较低,且都主要来自于纯技术无效率;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平均每年分别改进11.9%和3.7%,这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企业所有权结构、市场结构、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有较大影响,而企业规模对研发效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结合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000-2010年的出口效率进行测度.我国出口效率的实证研究表明,各地区技术进步显著,并且比较均衡,技术进步对出口效率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由技术进步所致.出口的规模效率普遍偏低,但同时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这说明,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更加应该注意优化资源配置,注重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调整贸易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生产管理技术发展历程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技术常常来源于制造业。从点效率、线效率、面效率及体效率的角度对生产管理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认为生产管理的发展过程就是提高点效率、线效率、面效率及体效率的过程,具体剖析了点效率、线效率、面效率及体效率的含义,并且得出了生产管理技术的发展就是企业通过学习过程完成战略制定、整合资源,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结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能源短缺、利用率低、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29个省市2009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文章将技术效率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利用其数值来分析能源效率,同时,加入环境变量来分析完善上述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在剔除外部因素和环境变量以前规模效率被高估,纯技术效率被低估。大部分省在第三阶段计算出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这说明很多企业规模较小不能体现出规模经济性。从区域上来看则是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针对这一结果,本文给出几点建议:中西部地区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开发新技术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许治  杨风 《科研管理》2013,(3):145-153
高校技术转让是联系学术研究与产业界生产实践的中间环节,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本文利用2000-2009年期间面板数据,以高校技术转让为产出变量,测度我国高校技术转让人员与资金单因素效率,并从高校分布地域、规格、隶属和类型四个角度对两种单因素效率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技术转让效率均值仅为46.48%,且人员效率与资金效率均值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仅为46.90%和37.61%,除北京、浙江外,其他人员投入、资金投入绝对数均较高的区域,其人员效率与资金效率都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从学校类型来看,重点院校与普通高校单因素效率差异不显著,相比其拥有的优质创新资源而言,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的研究表明,国家继续加大对高校投入的同时,还应切实提高投入要素,尤其是资金要素的资源利用率,扭转高校科研工作供给导向倾向。  相似文献   

15.
林昭文  王焕祥 《科研管理》2008,29(2):128-132
区域创新体系并非仅仅是传统经济学所谓的投入-产出系统,它既包括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及其静态均衡的特征,也具有区域创新的网络特征及其外溢效应特征,同时还具有区域制度机制作用下的制度形态特征。因而,将区域创新效率拓展和定义为包含市场效率、外溢效率及制度形态的后发效率在内的多重效率,并借助“区域创新效率的可能性边界”概念模型,讨论了原发型效率和后发型效率的两种效率增进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变迁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原鹏飞  何枫 《软科学》2005,19(6):31-33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从产业层面详细研究了我国制造业1996~2003年期间各行业生产效率的水平及其变迁情况。结果显示,平均来看所考察期间技术进步是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但期间前几年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后期技术效率的提高与技术进步共同成为促使生产效率提高的因素,说明制造业增长的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在提高产业经济运行的效率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际建筑业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利用中国30个省级单位1994-2006年的建筑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建筑业效率的总体变动趋势及省际差异进行了研究,并且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省际建筑业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建筑业综合技术效率偏低,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纯技术无效率是主要根源.第二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发达程度、城镇化水平和建筑业人均资产均显著提高了建筑业效率,而建筑业国有化程度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则不利于建筑业效率的提高.推进建筑业市场化进程和加强建筑业投融资管理是提高中国建筑业技术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区域生态效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08年区域生态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剥离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效率值的影响后,区域生态效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例及人均受教育年限促进生态效率的增长,而环保财政支出并没有对生态效率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各省市按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来划分可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各省市应该结合自身效率的特点,分别着重进行管理水平的提高或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改善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9.
赵霜  顾颖 《科技管理研究》2016,(14):107-112
基于中国大数据产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DEA方法测度并分析技术效率及其分解指标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大数据产业技术效率较为低下,其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增长拖累;东部地区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规模效率水平低于中西部地区;从变动趋势看,考察期内中国大数据产业技术效率及其构成总体均呈现波动下降的"U"型动态演变趋势,但不同区域的变动存在一定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盈利水平对纯技术效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阻碍了规模效率的提高;资本结构显著抑制了纯技术效率提升,却不利于规模效率改善;资金运用能力对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促进作用;成长能力不足和收益质量不高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在价值链模型的基础上,把技术创新过程划分为两个环节,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1998—2009年的相关数据对五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转换效率和转化效率进行静态比较分析和变异系数差异变化分析,结果发现,我国高技术的技术创新转换效率逐年提升,而转化效率逐年下降,从而揭示了数年来研发投入和经济效益背离的原因;我国五个高技术行业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