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 《未来与发展》2011,34(9):47-50
城市化加速了城市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使城市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过多地强调城市经济而忽视与之匹配的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缺乏日趋严重。因此,有必要清楚认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文化冲突,探求其存在原因,积极探索应对策略,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探究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这对坚持城市化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厦门城市创新力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创新力指标体系,选取厦门、深圳、大连、宁波作为样本城市,选择2006年、2008年及2009年作为考察年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以上城市的创新力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厦门创新力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寻找厦门市城市创新力发展变化背后存在的原因,为其他城市提升城市创新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1981年-2007年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可  张安录  马爱慧  苏向学 《资源科学》2010,32(12):2329-2335
为考察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1981年-2007年的两者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会偏离长期均衡,城市建设用地长期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44.9%,而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均衡时,仅以9.4%力度被调整到均衡状态;②经济增长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Grange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③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能够解释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50%以上,而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水平仅仅保持在10%左右。城市政府应该改变过去城市发展"摊大饼"的模式,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效率,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地型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城市扩张对农田生态健康的影响,在划定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的城市边缘区基础上,依次对在城市、城市边缘区及乡村范围内农田的耕地、草地和林地三类生境的大中型土壤动物进行取样,分析了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并通过计量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农田中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土壤线虫,常见类群为隐翅甲科、象甲科、蜘蛛目等11类。无论在农田尺度还是生境尺度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均由城市、城市边缘区至乡村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物种量均无明显规律性变化。其原因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均高于城市和乡村,农田受人为干扰最为强烈,造成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减少最多。而物种量无明显变化或因沈北新区城市扩张时间较短尚未对物种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一带一路"上城市的生产能力与效率,为未来的投资规划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一带一路"上的35个城市进行了实证性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2013年35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3.4%,TFP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技术变动的增长,技术效率与TFP增长率的变化相反。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敏  许世远  侯立军  欧冬妮 《资源科学》2010,32(8):1533-1537
本文通过研究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中土地覆被的类型,动态变化过程和环境效应等方面,发现整个长江三角洲城市建城区面积在13年间净增了1500km2。其中,上海、苏锡常地区、杭州等中心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最大,城市化进程最为迅速。长江三角洲耕地流失严重,平均年耕地递减率达0.55%,约为同期全国平均值的2倍。近6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递减率变化总体上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经历了由缓慢减少→迅速减少→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的变化过程。城镇扩展、交通道路建设以及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水系缩减迅速,主要表现在湖泊的湮废与河流的填塞两方面。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同水网体系消失紧密相关,同时它也深刻地影响着河流、湖泊水质、城市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城市气候。  相似文献   

7.
1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东北生态环境的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以重工业为主,物资和能源消耗量大,"三废"排放量巨大,城市与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投资严重不足。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落后的技术条件下,必然采  相似文献   

8.
通过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以下简称2011版总规)与1999年批准的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以下简称96版总规)进行对比,看到了城市各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思维的变化,是城市走向繁荣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基于中国27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3年以来的监测数据对NO_2浓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构建了社会经济要素对城市NO_2污染影响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10年间,城市NO_2浓度年均值整体呈现先波动下降再增加的"U"形曲线特征,NO_2浓度年达标率由2004年78.1%降至2013年最低值73.0%,NO_2污染的控制总体不稳定。(2)城市NO_2浓度分布格局总体发生一定变化,并在局部区域有显著改变。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等东部经济发达城市是主要NO_2高污染区,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集聚状态)。(3)解析了城市NO_2浓度分布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10年间,城市经济增长依然是影响NO_2浓度和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呈"U"型曲线特征;人口城市化水平、二产比重和机动车数量激增是恶化城市NO_2浓度的重要因素。空间自回归系数值为0.236 659,表明城市的NO_2浓度除受自身影响外,还受相邻城市的溢出扩散影响。未来,需继续加强氮氧化物减排控制,并在NO_2治理过程中注重城市间的联合防控。  相似文献   

10.
黄和平  彭小琳 《资源科学》2016,38(3):493-500
土地利用效率研究一直是城镇化过程中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关方面关注的热点.将脱钩分析的理论框架应用于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的研究,构建基于脱钩视角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的分析范式,剖析1990年以来南昌市在不同时期段以及连续时期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并进一步讨论提升南昌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策略.结果表明:①大多数时期段内南昌市土地利用效率下降,并未实现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消耗的脱钩;②连续时期之间南昌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波动上升的趋势.探究这两类变化的原因之后,本文认为"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这一般性策略仍然非常适用于南昌市脱钩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消耗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并辅以产业优化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信息的中心,同时也是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巨大承灾体,一旦遭受灾害影响其损失也是巨大的。在全球化的时代,减灾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项管理技能。本文首先从灾害和城市灾害的概念入手,研究了城市灾害的特征和发生原因,分析了城市灾害的发展趋势及其严重危害,然后对当前我国城市减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进而为改善我国城市减灾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庆作为靠自然资源(石油、草原、耕地)发展起来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同时也是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地区之一,具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剧烈的特点。利用大庆市5个时段遥感影像解译得出的大庆市的土地利用数据,分3个阶段对大庆市三大产业产值和土地利用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并且计算了大庆1992年至2001年的大庆市区及4个县的产业工业化与土地利用的耦合系数。根据典型相关分析及耦合系数的结果,对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产业结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大庆由于受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影响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有独特的特点,土地利用变化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受工业产值,特别是与石油有关工业产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陈文哲 《今日科苑》2008,(4):124-125
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反映失业率、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一直为政策制订者提供重要的分析工具。本文通过结合隐性失业率和城市登记失业率计算出了有效失业率,并得到了中国的结合隐性失业率的菲利普斯曲线。且进一步对中国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实证分析,解释了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走向及趋势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00-2011年中国主要旅游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龙 《资源科学》2014,36(8):1626-1634
历时性绩效分析可以对一定时期决策单元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城市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载体和基本行政单元,评价城市的旅游发展效率水平对不同类型城市选择针对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下简称DEA)的相关模型,以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为指标,对中国58个主要城市2000-2011年期间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时期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变化以增长为主要特征,但效率变化以下降为主要特征。且效率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但从影响程度上看,技术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大于效率变化。从空间格局上看,西部地区城市旅游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高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效率变化呈现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一致的特征,但技术变化则呈现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依次递减的特征。本文从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特征出发,对上述结果形成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旅游产业的低技术本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影响上述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最后,将58个城市按照分解特性分为4个象限,并就每个象限城市的旅游发展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大城市能耗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飞  刘毅  金凤君 《资源科学》2013,35(2):240-249
特大城市的能耗已从生产领域转向城市功能和自身发展方面,因此其能耗具有与中小城市不同的特性。本文首先分析2010年61个特大城市能耗的空间分布特点,再利用D氏数指分解法对1996年-2010年间32个特大城市的能耗变化做因素分解分析,在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选取经济规模、单位产值能耗、人均能耗、人口密度、能源空间支持等5项指标,计算其对城市能耗的贡献率,分析共性与区域差异。结论显示:城市所处区域(特别是气候条件、资源禀赋)对其能耗量和能源利用方式有较大影响;经济因素仍是特大城市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因素贡献率较大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人口因素在特大城市能耗变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低碳型的生活方式是特大城市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紧凑型空间是城市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应提倡精明增长,建设紧凑型城市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分析城市人才流失的原因入手,探究城市高校与企业合作所产生的积极意义,论述了依托校企合作有效缓解城市人才流失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探究——以城市河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识到了城市河流水体污染的严重性,分析了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简要从整体上对城市河流治理进行述说,主要对城市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进行阐述,以便对不同城市河流水污染状况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理,促进城市河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50年来东部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丽君  孙根年  谢越法  龙茂兴 《资源科学》2010,32(10):1955-1962
利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综合舒适指数及相关气候资料,对50年来东部5个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①50年来各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明显,北方城市各月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的变化幅度大于南方城市,纬度越高变化越大,纬度越低变化越小;②各月气候舒适指数变化存在较大差异,6月-9月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变化较小,1月、3月和10月-12月变化较大;③综合舒适指数以4月-5月、8月、10月和12月变化为最大,其它各月变化幅度较小,各城市气候舒适度变化形状变胖、谷变宽变深;④纬度较高的城市年综合舒适指数呈上升趋势,气候舒适期增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纬度较低的城市年综合舒适指数呈下降趋势,气候舒适期缩短,抑制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全球升温,气候舒适度呈下降趋势的城市将越来越多,对我国旅游业的抑制作用将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9.
李江苏  孙威  余建辉 《资源科学》2020,42(12):2285-2299
黄河流域是中国生态脆弱性较典型的国土空间范围,流域内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差异大,研究两者三生空间的演变与区域差异,对认知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很重要。在三生空间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泰尔指数,测度了流域内两类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①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均变化较大,生活空间上升显著,资源型城市生态空间被生活、生产空间挤压的时段更长;非资源型城市生产空间被生活、生态空间挤压的时段更长。②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具有空间聚集特征,三生空间的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较稳定。③对于影响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区域差异的要素(经济和人口)而言,经济发展更易扰动三生空间变化。在经济和人口要素的影响下,非资源型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较大,而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差异较小,其可能的原因与非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多样而资源型城市相对单一有关。黄河流域所有城市三生空间的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两类城市内部。资源型城市生产、生态空间的区域差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生活空间的区域差异,对黄河流域所有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产生主要影响。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管控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安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用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婕  张华丽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0,32(8):1520-152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西安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城市用水量和用水部门结构也在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西安市1978年-2007年城市用水和城市化有关数据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安城市化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程度对城市用水量影响的关系模型,并对城市化主要指标和城市用水部门结构进行曲线拟合,探究西安城市化主要指标对城市用水部门结构的影响,为促进西安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西安城市用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但增长速度逐渐降低。城市用水部门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城市生活用水量随人口城市化率的变化呈现单调上升的特征;生产用水量随GDP的变化呈倒"U"型线走势,符合库兹涅茨曲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