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刑事责任事实即决定或者影响刑事责任存在或者大小变化的罪前、罪中、罪后主客观相统一的并体现罪犯社会危害性或人身危险性的法定或者酌定的事实因素。基于犯罪、刑事责任及刑罚三者之间内在的紧密统一性,笔者主张确立“刑事责任事实”的概念,并视其为统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量刑情节的上位概念。从而使罪、责、刑三者之间在理论逻辑上圆合贯通。刑事责任事实依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笔者认为,刑事责任事实可分为:案内事实与案外事实,要件性事实与非要件性事实,增量性事实与减量性事实等。  相似文献   

2.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强奸、放火、贩毒、爆炸、投毒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于潇  王健  赵希 《科技风》2012,(7):203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军人违反职责罪中并不存在单位犯罪的问题.但是,随着军事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现实中已经出现军事单位实施犯罪的现象或者存在这种可能性.军事单位作为独立的主体,不仅具有自己的认识和意志能力,同时还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因此立法上应当重新考量军事单位的犯罪主体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树学 《科教文汇》2009,(5):222-222
主要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概念、内涵、构成要件、及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的相关个罪,包括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违法运用资金罪。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笼统地规定了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这里的醉酒在学理上被认为是指生理性醉酒,而对病理性醉酒的刑事责任并未明确规定,通过比较分析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对病理性醉酒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认为不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醉酒的不同而予以一概定论,显然不合法理。  相似文献   

6.
知识管理研究中数据、信息、知识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总结辞典、哲学、人工智能及知识管理各领域对数据、信息、知识定义和解释基础上.对照指出知识管理领域对这三个概念定义和解释的不足以及消极影响.借用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事实"的概念,把其作为三者统一的认知对象,从而把三者统一到对事实的认识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明确性原则是罪刑法定主义的实质侧面和刑法立法的基本要求.定量因素是我国刑法在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中,用以表述和说明行为数额、情节、后果的量或程度的一些要素或事实情况,所反映的是行为对法益侵害程度的数量要件.学界在定量因素是否满足明确性要求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但是,定量因素与明确性原则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通与契合,并不违反明确性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德国同属大陆法系,有关商业秘密的刑事立法可以相互借鉴。首先,两国关于商业秘密的内涵与外延不甚相同。其次,两国关于商业秘密刑事保护的立法体制不同。再次,对两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构成进行比较。最后,两国在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责任上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9.
挪用公款罪是司法实践中多发的犯罪。它不仅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而且也侵犯公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正确认定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客体和犯罪的对象、犯罪主体、犯罪客观要件以及共同犯罪等问题,可以准确区分挪用公款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更好地运用刑事法律打击挪用公款犯罪,保护国有财产不受非法侵犯。  相似文献   

10.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斌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1):119-120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现行刑法规定的一种新型犯罪。从刑法理论及社会实践看,本罪还存在一些缺陷,应主要从罪名、犯罪主体、犯罪客体及刑事责任四个方面予以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劳动关系的形成与建立往往是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劳动合同为前提和标志,但我国法律也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符合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和实质要件,未按国家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和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满后未续签劳动合同所形成的一种劳动关系可以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同样受我国劳动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李梦佳 《百科知识》2021,(24):35-36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犯人数量相比21世纪初有了成倍的增长.就犯罪情况来看,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情节更加恶劣,社会不良影响愈加突出.研究已经表明,与成年人显著不同的一点是,未成年人周围的社会环境是致使其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处理原则是"教育为主,刑罚为辅",而随着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矫正的实践发展,司法矫正工作也引入了新的社会力量,基于儿童福利理念、社会服务理念及未成年人司法矫正与社会工作的契合性理念,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建构逐渐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中一个颇富成果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朱卫华  李欣 《科教文汇》2008,(3):113-113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了我国刑法关于因果的规定:我国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点,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等。期望读者从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4.
张浩  孙新波  张雨  张媛 《科学学研究》2018,36(2):296-303
针对"为什么是某些人发现和识别创业机会"的传统难题,从创业认知理论视角,系统考察了创业者反事实思维、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警觉性以及特质性调节焦点间的内在关系,构建了反事实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模型,并详细探讨了反事实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通过对182位创业者的问卷调查,研究表明:(1)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正相关;(2)创业警觉性在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3)特质性调节焦点在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客体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制度。为了明确《刑法》第213条至215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刑事责任标准,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响应中央政府严厉打击假冒犯罪的形势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于2001年4月18日联合发布《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4年两高又颁布了新的司法解释。这些规定为司法机关及商标所有人打击假冒犯罪提供了比较明确的追诉标准及案件移送程序。我国应该扩大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对象范围,将假冒注册证明商标行为规定为犯罪,并给予驰名商标特殊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6.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客体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制度.为了明确<刑法>第213条至215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刑事责任标准,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响应中央政府严厉打击假冒犯罪的形势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于2001年4月18日联合发布<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4年两高又颁布了新的司法解释.这些规定为司法机关及商标所有人打击假冒犯罪提供了比较明确的追诉标准及案件移送程序.我国应该扩大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对象范围,将假冒注册证明商标行为规定为犯罪,并给予驰名商标特殊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7.
许娜娜 《科教文汇》2007,(9Z):154-154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客体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制度。为了明确《刑法》第213条至215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刑事责任标准,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响应中央政府严厉打击假冒犯罪的形势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于2001年4月18日联合发布《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4年两高又颁布了新的司法解释。这些规定为司法机关及商标所有人打击假冒犯罪提供了比较明确的追诉标准及案件移送程序。我国应该扩大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对象范围,将假冒注册证明商标行为规定为犯罪,并给予驰名商标特殊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8.
何某于1991年11月实施过一次抢劫,1995年2月他又犯了故意伤害罪(轻伤),这两罪直到2001年12月才被司法机关发现,但法院最终只以抢劫罪判处何某有期徒刑8年,这是何故? 这里涉及到我国刑法上的追诉时效问题.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超过了此期限,司法机关就不能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相似文献   

19.
“使用盗窃”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盗窃"行为在传统的刑事立法,首先,它是一个理论概念而非法律概念,又是一个犯罪类型的抽象,而非某个具体犯罪或罪名;其次,德日"使用盗窃"中之"盗窃"非我国刑法典中之"盗窃";第三,为了达到我国学者所期望解决问题的程度,应使用犯罪更为广泛的"非法使用罪".  相似文献   

20.
袁进华  黄倩 《今日科苑》2010,(4):255-255
行为人主观的认识与客观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刑法上我们称之为认识错误。根据错误是关于事实本身还是关于行为的违法性质,可将错误分为事实的错误和违法性的错误。其中事实的错误包括构成要件的错误,也包括违法性的事实(或违法阻却事由)的错误,还包括期待可能性的错误;而违法性的错误是指行为人虽对事实本身有正确认识但对行为的法律评价(是否违法)发生错误。本文对这一规则的不同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实际对不知者不罪规则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