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对沙冬青、四合木、绵刺这3种典型荒漠植物在不同浓度PEG胁迫下保护酶的变化作比较,阐述植物适应环境过程中不同的外部形态与其内部生理变化的关系,揭示它们适应干旱胁迫的机制,并针对保护该物种提出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2.
植物抗逆性     
植物体是一个开放体系,生存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是恒定不变的,天南地北,水热条件相差悬殊,即使同一地区,一年四季也有冷热旱涝之分。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称之为逆境,又称胁迫,胁迫包括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有又病害,虫害,杂草;非生物胁迫包括寒冷,高温,干旱,盐渍等。有些植物不能适应这些不良环境,无法生存。有些植物却能适应这些环境,生存下去。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叫做该植物的抗逆性。抗性是植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对逆境的适应形成的。植物的抗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比避逆性,即植物整个生育期不与逆境相遇;二是耐逆性,即植物通过自身的形态和代谢来忍耐逆境,大多数植物属于此类。  相似文献   

3.
吴长锋  周慧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I0001-I0001
<正>[导读]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曹树青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植物响应重金属镉胁迫信号转导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基因资源。科技日报讯(记者吴长锋通讯员周慧)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曹树青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4.
科技信息     
新技术修复植物可吸收土壤里重金属
  [导读]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曹树青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植物响应重金属镉胁迫信号转导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菘蓝的光合作用比较:由于光合作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因此,研究盐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为提高药用植物的耐盐性,改良药用植物品种,促进药用植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世界上盐土面积约占陆地表面的6%。在我国东北地区,盐害也是农业生产的威胁之一。在盐土上植物的特殊适应机制和提高盐生生态系统生产力等研究,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3]。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其内部机制表现在影  相似文献   

6.
植物响应干旱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植物面临最主要的环境胁迫,植物长期在干旱环境下生存,形成了一系列抵御干旱逆境的生理机制。研究植物响应干旱的生理机制是当前抗旱研究中的热点。文章综述了植物适应干旱的类型,气孔调节、代谢调节、渗透调节、干旱信号传递等适应干旱的生理机制,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植物抗旱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抗旱性研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干旱胁迫感知、信号传导及引起植物细胞水平生理反应和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等方面论述了植物抗旱性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植物纳米仿生学是一个涉及化学、纳米科学等多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旨在通过纳米手段提高植物自身抗性以及给予植物本身不具有的能力.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吴洪洪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纳米抗逆及其机理机制研究及植物盐胁迫下钠钾离子的调控机制研究,对植物纳米仿生学有着长期研究和独到见解.近年来,吴洪洪研究团队围绕植物纳米生物学及其在植物抗逆、转基因及植物纳米仿生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揭示氧化铈纳米颗粒提高植物抗冷、抗强光、抗高温、耐盐能力的生物学机制,开发能够实时探测植物体内活性氧含量和葡萄糖信号变化的纳米感应元件,取得一系列进展并形成丰硕学术成果.近5年来,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no Letters、ACS Nano、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文章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引用超过1000次,H指数为19, 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学、形态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分别对植物适应不同逆境因子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分析和总结。从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实验研究的深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观点,并对植物适应逆境因子机制的多样性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植物角质层作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直接屏障,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功能,在植物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角质层的组成与形成机制目前已有大量报道,但人类对植物角质层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在角质组分的转运及角质聚合方面一直没有统一的观点。本文简略回顾了植物角质层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对象、基本研究方法、角质层的基本结构等,重点关注了近年来在角质层组分从细胞内转运到表皮细胞外以及角质聚合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毛荣森 《学会》2004,(12):24-24
广东省植物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原华南植物研究所)博士学位研究生(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在职博士生):王英强、张奠湘研究员、陈忠毅研究员在2004年9月2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Nature)》第431期上发表了题为《A new self-pollination mechanism》的科学论文,近几年来,我学会的上述三位专家,经过长期的野外观察和研究,他们在广东、广西的热带季雨林中的姜科植物黄花大苞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自花授粉机制——花粉滑动(Pollen sliding)。这个新的发现,对于研究有花植物繁育系统的演化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具有重要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过程中受多种胁迫的影响,盐、碱胁迫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对作物的危害仅次于干旱。本文阐述了小冰麦抗盐碱的机制,为提高小冰麦耐盐碱能力及抗盐碱的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膜离子转运蛋白对植物盐适应能力的调节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永生  陈集双 《科技通报》2005,21(6):683-688
细胞质是生理生化反应的集中部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维持胞质内离子的相对稳态。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危害表现为Na 在胞质中的大量累积所造成的细胞生理生化代谢过程的抑制以及胞质内离子平衡的破坏。细胞质维持K /Na 比相对恒定的能力是植物盐适应的决定因素之一,这种能力主要通过膜转运蛋白介导的吸K 拒Na 的选择性吸收、离子外排和区域化等过程来实现。在本文中,作者就膜离子转运蛋白对植物盐适应能力的调节机制作了综述性讨论。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繁育系统和传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及其进展。姜科有50余属1500多种,是一个泛热带分布的、动物传粉的单子叶植物大科。姜科植物中存在着雌花两性花异株、雄花两性花同株、花柱卷曲性、雄性先熟、自交不亲和等多种性表达方式和花部机制。姜科植物重要的传粉动物包括各种蜂类、天蛾、蝴蝶、鸟类等,不同的传粉动物对应不同的花部特征。在相对有限的研究中,姜科植物展现出了一些独特的传粉和繁育机制,在豆蔻属Amomum、山姜属Alpinia等植物中发现的花柱卷曲性被认为是植物界中一种独特的促进异交的行为机制,在对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的研究中发现了植物界中一种全新的花粉滑动自花传粉机制,这些新的研究和发现丰富了我们对姜科植物传粉和繁育系统多样性的认识。本文提出了今后姜科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的建议:对更多未知姜科植物类群的传粉和繁育系统进行研究;从系统发育的角度开展姜科不同类群植物的传粉和繁育系统的演化研究;对花柱卷曲性这一独特的性多态现象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因病原微生物侵染导致的植物病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化学农药能够较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害,但其大量施用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污染。植物和病原微生物在漫长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了互相识别、共同进化的机制。深刻理解农作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的识别与互作分子机制,可以加快农作物抗性品种分子育种,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近十多年来,植物免疫识别和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逐渐形成了植物与病原微生物分子互作的进化模型,这些成果为农作物的抗病性研究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功能解析奠定了基础,也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植物抗病性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文章综述了植物先天免疫研究的重要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取正交试验设计和室内盆栽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城市绿地系统中几种常见园林植物的混种模式、不同施氮水平和盐分胁迫处理对植物生长、植物耐盐性和氮营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处理对植物生长以及氮营养水平均有明显的影响,但以植物种植模式对植物生长和氮营养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三种种植模式中以白三叶+红叶甜菜+高羊茅种植体系效果最好,其生物量、耐盐性和氮营养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单作和混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重金属污染对优势植物的影响仍然处于搜索阶段,受优势植物种类以及生长环境的影响,当前研究方法针对优势植物重金属胁迫机理的诊断仍然存在不明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由植物波谱参数反演重金属含量的定量模型,在不同污染程度的分布区内采集特定植物的波谱曲线,提取优势植物波谱图像波长反射率、植被指数、吸收深度等特征参数,结合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得到由优势植物波谱特征参数至重金属含量的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所提分析模型可用于测度不同Cu2+胁迫梯度下藤本植物叶片的光谱间差异和污染程度,除了宁明县分布区桑科榕属植物红谷和近红外内测度的值随着Cu2+胁迫梯度的逐渐增加而减小外,其他子波段均随着Cu2+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增大;上金乡分布区双子叶植物近红外(720~1250 nm)反射率随着Zn处理浓度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降低,4种分布区优势植物近红外(720~1250 nm)处的反射率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都较高;验证了所提分析模型在区分被子植物光谱曲线极度近似的微小差异上具有可行性,可为重金属胁迫问题研究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林植生     
《科学中国人》2016,(22):14-15
荒漠植物适应干旱的水分收集和运输新模式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元明团队与美国科学家合作,以齿肋赤藓为研究材料,阐明了荒漠植物叶片特殊结构在植物体适应干旱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荒漠植物高效利用干燥空气水分维持生命的机制,提出了荒漠植物"由上至下"吸收水分的新模式,相关结果发表于《自然-植物》杂志。荒漠植物大多拥有高度进化的水分吸收和运输系统,传统理论认为它们能通过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从沙土中吸收水分,向上传输到茎、叶,同时借助特殊的叶片结构减少水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植物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流中处于最关键的地位。 2 0世纪植物科学经历了描述植物学、实验植物学到现代植物学的发展 ,形成多个系统的植物学分支。 2 1世纪植物学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更趋明显 ,学科内部更趋融合 ,研究方法多样化 ;资源植物及植物科学在环境、农、林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将受到广泛重视。我国植物学应结合与国家需求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和农业问题 ,重点进行在人类活动干扰和胁迫环境条件下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择小叶榕(Ficus concinna Miq.)、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er)、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枸杞(Lycium barbarum L.)等5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模拟盐碱地植物生境,用不同浓度梯度的海水浇灌,以盆栽的方式研究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对无机离子的累积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盐胁迫影响5种植物株高和茎粗,但影响显著性不一,盐分使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小,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盐胁迫下丙二醛以及过氧化酶含量显著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随盐分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另外实验中土壤含盐量、土壤pH值和植物体内的Na+、K+浓度都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综合分析,5种植物耐盐性强弱依次为:扶芳藤枸杞小叶榕一串红南天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