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少数民族的文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关注与研究的一部分,它所展现的气息与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怀,在其欣赏与领悟中,引领着我们感知别样的风采与民族特色,本文就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情怀与审美价值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剖析,为民族文化的探索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学,形成了以肩负历史和民族责任、追求文学参与历史过程因而突出文学对国民群体的精神重建的文学价值系统,与以追求个体的生命价值和个性自由因而追求文学超越意义的文学价值系统。这两大文学价值系统与传统文学观和文化精神有着深层的关联。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其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特别指出一些作家重蹈传统“自我中心主义”覆辙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韦宁钰 《科学大众》2014,(12):146-147
"现当代文学"是汉语文学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当代文学修养和人文精神等。但是近几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对实用性人才需求的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逐渐由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向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转变。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以新时期高职高专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为例,对新时期的高职高专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日本古代文学在亚洲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没有一种文明像日本文明如此执着于本土文明的传统,又如此广泛摄取外来文明,并且调适和保持两者的平衡,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新文明体系。在这种独特的文明体系影响下,物语作为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充分体现了自成一格地发展为既吸收别国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文学特色。明显体现了自己的本土文化和汉文化的融合,并直接影响了之后的近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5.
鸳鸯蝴蝶派是贯穿现当代文学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通俗文学流派,它是在近现代中国殖民地经济文化发展、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和文学商业化转向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趣味在于游戏消遣。但也有接收新思想新观念、反帝反封的爱国进步因素,在艺术上对中国小说形式发展也作出过独特的贡献,与新文学从雅俗互补角度构建了五四小说整体风貌,推动了现代文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白银时代是俄罗斯社会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但是这一时期的文学不再以传统的现实主义出现,而是充满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元素,其间文学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名品辈出,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文学特色.从分析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入手,分析了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的独特的精神特质,发掘出潜藏在作品背后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苦思索国家民族前途的深沉情怀.  相似文献   

7.
别睿 《科教文汇》2008,(5):152-153
鸳鸯蝴蝶派是贯穿现当代文学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通俗文学流派,它是在近现代中国殖民地经济文化发展、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和文学商业化转向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趣味在于游戏消遣。但也有接收新思想新观念、反帝反封的爱国进步因素,在艺术上对中国小说形式发展也作出过独特的贡献,与新文学从雅俗互补角度构建了五四小说整体风貌.推动了现代文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汉族作家的民族叙事参与了全球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建构,他们通过对少数民族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书写,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生命、社会等问题的重新思考,彰显出自觉的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体验和复杂的文化认同,从而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为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拓展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朱静霞 《科教文汇》2011,(23):74-75
本文主要探讨了语文教学中游记作品的情感陶冶作用,重点探讨阅读古代和现当代游记文学作品能够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文化领域也逐渐壮大。我国当代文学创作主体对于民俗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民俗学的意识也从"自为"转变为"自觉"。民俗学的意识主要分为感性意识和理性意识。本文将对民俗与文学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对现当代文学民俗意识形态的表现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始终表现出巨大的力量,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是中国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对奥运精神,中国民族精神的分析,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奥运精神与我国民族精神相互融合,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也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复兴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汤红霞 《大众科技》2009,(8):202-202,199
日本文学史上最早的和歌总集<万叶集>被誉为日本民族心灵的故乡.它以雄浑、纯朴和清新的风格为日本文学奠定了基础.而作品反映的恋情与无常,自然,羁旅三大主题则成为日本文学中古往今来反复咏唱的主题以及日本民族在悠久岁月中一脉相承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如意》中,石义海形象表达了刘心武人道主义情怀。他的言行既有着传统民族文化的烙印,又在文革语言滥用现象的清醒态度中表现出现代性精神。他在文本人物结构中地位的变化隐喻了20世纪80年代前期文学启蒙资源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愚公移山》和《老人与海》是两部产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题材的作品,但它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相近的人物形象、相通的精神内涵。中西文学中这种惊人的暗合现象,也表明了不同地域的人类共同心理的客观存在,以及“和而不同”的深层文化意蕴。中西方社会所经历的社会阶段必然存在着重大差异,所以这种差异必然要反映在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反映在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中。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在寻觅不同文学发展通则和规律的同时,深入挖掘出各种相似文学现象的内在异质构成。从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这一文学交流的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红旗渠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论证了红旗渠精神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依托红旗渠精神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文学作品是获取艺术鉴赏力、感悟丰富百态的生活、濡染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贯穿高中课程始终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则通过整本书的导读实现阅读的科学有效性,强化了阅读文学作品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次胜利,都与民族精神密切关联。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民族先进思想和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移,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一个时代的面貌;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优秀人物,他们张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他们是坚强的民族脊梁。  相似文献   

18.
文化"走出去"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之一,是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翻译保质保量的文学作品并送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美国文学翻译家葛浩文翻译了五十多部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使中国的文学作品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一种能鼓舞人奋发进去的精神。中国奥运精神正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应运而生。她是以往精神珍宝的继承和发扬是溶入13亿人心血的新力作。奥运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相融相通的坚实基础;弘扬奥运精神为升华民族精神提供了新的契机、载体和生长点;立足弘扬奥运精神的实践不断开拓民族精神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是一门以培养专门从事小学教师工作的人才为目标的新型专业。从小教专业中文方向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实际出发,对教学的观念、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