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要在基础科学前沿实现原创性突破2018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无疑会对我国原始性创新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为我们带来继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40年之后,又一个"科学的春天"。基础研究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由探索式的基础研究,由科学家兴趣驱动。此  相似文献   

2.
技术科学的概念由钱学森提出。技术科学在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创新链条中居于中间地位,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对技术科学的概念甚少提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的科技政策或者偏向基础研究端,或者偏向工程技术端,这既不利于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也会导致"卡脖子"现象的发生。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阐述技术科学基本思想及其在科技创新供给侧的关键作用,进而构建以基础科学为源头、技术科学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全链条模型,并从知识、人才和政策3个维度对我国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力求通过科技创新的供给侧改革,加速推动科技创新的全链条的贯通,为创新驱动提供强大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正>基础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体系是技术创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源泉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摇篮[1],也是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没有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就不会有技术的划时代发展。我国要跻身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拥有充足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和大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在我国科技资助计划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是基础科学研究资助的重要力  相似文献   

4.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是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平台.按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是科技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为其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内涵和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脉络,然后对比分析国外典型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作为重要的技术创新主体,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2035,让企业成为基础研究中的重要力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础研究是重大创新的源头。与发达的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基础科学短板比较突出,原始创新能力薄弱。中美贸易摩擦也暴露了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痛点。我国基础研究薄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推进基础研究的政策和体制机制,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中央政府投入。《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基础研究的多元投入机制,增加企业和社会力量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布局建设,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创新主引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际,对比分析主要地区和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基础,提出新时期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优先选择。在此基础上,多维对比分析建设西安兰州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与优势,提出以“点线面”结合方式,以“秦创园”和“陇创带”建设“串珠型”科技走廊和10个方面的创新联合体,积极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探索建立协同联动、高效高能、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切实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总体考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我国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整体较好,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观念和科技创新制度三个方面,而传统文化、社会风气和教育模式正是影响我国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美桂  赵兰香  张大蒙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97-1904
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路径和着力点等问题成为学界、政界亟待破解的难题。从产业知识基础视角研究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两类产业知识基础——解析型知识基础和综合型知识基础影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框架,并用熵值法确定权重计算了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两类产业知识基础存量值以及2000-2013年北京地区两类产业知识基础存量值,将2013年北京两类产业知识基础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实证结果显示:北京的产业知识基础存量值与资源基础和制度环境极不相称,不能对北京科技创新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应提高产业知识基础水平,尤其是关注以激进型创新为主的解析型知识基础。本研究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大连市科技创新大会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通过研究大连科技创新的基础和现状,分析大连打造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发挥开放龙头作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努力将大连打造成为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1.
王莹 《科学学研究》1994,12(4):18-22,31
基础科学研究是科学的基石,是新生产力的起源.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后盾。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然而,基础科学研究还面临许多问题:缺乏对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应有的长远认识,认为基础科学研究并不能给国家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基础科学研究投资强度不够;学科发展缺乏总体部署;研究队伍状况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经过分析,作者建议基础科学研究要走向世界,队伍要多而精,要抓紧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实行鼓励、奖励运行机制,促进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发展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科技创新平台,对促进我国科学源头创新,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社会公众对两者的建设背景、理念、历程和功能定位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统一的认识。为此本研究着重梳理了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历程与现状,以帮助社会公众对两者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本文还指出了当前两者在建设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生力军、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方面军。这些描述主要是针对高等学校的“国家队”而言。而高等学校的“地方队”即地方高校要真正从社会的边缘走到社会的中心 ,还必须在科技发展、特色培育上下大力气。地方高校科技发展状况大体可概括为 :发表论文多但原始性创新成果少 ;承担项目多但高层次重大项目少 ;理论研究多但成果转化少。出现这种“三多三少”的局面 ,除地方高校的科研设施差、科研经费少、学术氛围弱外 ,最关键的是地方高校缺乏高层次拔尖人才。人才是高校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科研工作方针。“稳住一头”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队伍的建设,以保证科学研究和科技工作的协调发展。近气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加强基础研究方面,勇于探索新路,除了在科技政策上对基础研究工作进行倾斜外,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注重建立一支精干的基础研究队伍,同时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积极开展创新合作,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转移转化、合作网络与平台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和新形势对“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创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总结经验,找准科技合作领域。在此背景下,文章梳理了“一带一路”的科技创新建设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研判了未来科技创新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任务,进一步针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战略需求与发展基础,提出了具体的科技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五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符合湖北实际、具有湖北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文章介绍了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做法,并论述了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取得的主要成效,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基本经验。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发挥北京高校在基础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区域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依据2012—2017年北京高校在RD人员、RD经费投入、科技产出及成果、专利所有权转让及技术合同成交等方面的数据,找出北京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问题与短板,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在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背景下,港澳青年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法和访谈等方法,研究认为,目前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人才资源方面主要面临人才要素流通不畅、人才同构现象严重、高端科技人才资源较为匮乏等问题;而港澳的科技人才培养和社会就业问题,以及引起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业创业顾虑的主要因素是影响港澳青年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提出大湾区建设更多世界一流大学、激发院校创新活力,结合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扎实推进青年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地方政府加强协同与引导、建立青年科技创新平台、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不断完善人才社会保障政策等对策措施,以期促进港澳青年投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建设华南科技创新中心是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作,而首要是基础的框架设计。文章从宗旨、功能、工作重点等涉及到科技创新基本定位问题作了讨论。主要阐述了如下几个观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追求的目标是科技范畴中的知识产权获取与应用效果;主要的功能体现是自主创新活动的产生与组织能力、科技创新资源集合与配置能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与扩散能力;根据基本功能和广州的基础条件应把高技术研究以及应用与产业化示范、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的产学研攻关、科技服务业的培育与发展、穗港联手构筑对外科技合作的桥梁等方面作为重要抓手,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力求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日本大阪大学免疫学前沿研究中心为例,介绍了其在世界顶级国际研究中心形成促进计划资助期结束后,与企业间基于“共同创造”理念创新发展的产学研“共创价值合作模式”。具体阐述了此种模式对高校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总结归纳了我国高校与企业间开展长期、深入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和启示,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完善延续资助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