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eakdy  M 贺鉴 《科学中国》1997,(10):62-67
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属一个新种把双足状态动物的起源推到约400万年前。  相似文献   

2.
人类起源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以前,古人类学关于人的定义是“制造工具的动物”。那时已发现的最早工具是北京猿人石器,距今大约50万年,一般估计人类历史有100万年。1959年在非洲发现175万年前的石器,延长了人类历史的记录。此后人们认识到制造工具并不是人类独有的特征,不应作为区分人与猿的界线,改而采用直立行走作为人类最初具有的特征。人的定义这样一改,便把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也划入了人类的范畴,70年代发现了300多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阿法种(A.afarensis),也包括著  相似文献   

3.
李海军 《科学中国》2007,(10):45-47
人们知道,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人类是从种灭绝的古猿类演化而来的。目前,科学家们区分人类和猿类的主要标准是:是否以习惯性两足直立行走作为主要行动方式。一般认为,人类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一直到现代人。  相似文献   

4.
也许,你曾经诧异过,为什么我们人类每只手是5个手指,每只脚也不多不少是5个脚趾,而不是6个或者7个呢?为此,科学家通过对长有多余脚趾的老鼠的观察试验,声称他们已经洞悉了其中的奥秘。他们指出,其实5个指头已经是极限了。如果动物长有更多的脚趾,那么它们肢体别的部位的骨骼会因此变形,使其不能正常行走或奔跑,严重影响其捕食和逃避天敌的能力。 在英国一个老鼠染色体研究中心,从事异常老鼠研究的科学家发现:如果动物长有5个以上的指头,它们的手掌或脚掌就会被迫长成弧形,以适应这些多出来的手指或脚趾。而多出来的指头顶部也会扭曲变形,影响动物的灵活性和步法,以至于它们不能很好地行走或奔跑,而这一变化对动物捕食及逃跑的能力产生了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它们的生存能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动物的进化都沿袭着每肢长5个指头这条道儿。 科学家发现,老鼠多余的脚趾会压迫其肢体骨骼,迫使其成弓形生长而不是直线生长,因此那些有着5个以上脚趾的动物,根本无法让它们的脚在地面上踩平。因为弯曲的腿骨,动物只能与地面成一定的角度,勉强对付着行走,它们甚至是在用脚踝走路!科学家还发现,动物的脚趾越多,其灵活性就越差。在他们的试验中,有一只...  相似文献   

5.
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远古人吃什么,怎么吃,这是人类学上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解开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能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而且能从古人的生活方式中得到许多有益于今天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启示。人类学家已经发现,食性与进化有密切的关系。生活在森林中的黑猩猩和猩猩主要在树上进食,吃比较软、较少有硬壳的食物。而最早的人类--南方古猿所吃的食物种类则比较多,而且带有较多的硬壳。纤细型南方古猿是杂食的,可能已有了食肉的习惯;粗壮型南方古猿主要是素食的。由于食性不同,这两个种系在进化过程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前者的脑容量…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的进化树如果只看主枝而不考虑分枝,可以描述为:拉密达地猿(又名始祖地猿)→南方古猿湖畔种→南方古猿阿法种→南方古猿非洲种→能人与直立人(又称匠人)共存→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但是,也有研究人员认为,能人之后才是直立人,即能人是直立人的祖先。  相似文献   

7.
贴身的精彩     
白珊 《世界发明》2007,(12):84-88
什么才是人类文明开始进化的标志?是人类开始下地行走?还是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工具?抑或是那些2000万年以前的古猿开始用火烹制食物?不不不,这一切都不是,文明不等同于生存,  相似文献   

8.
五指之谜     
也许,你曾经诧异过,为什么我们人类每只手是5个手指,每只脚是5个脚趾,而不是6个或者7个昵?为了弄清楚我们人类每只手(脚)都不多不少地是5个手指(脚趾)这个问题,英国科学家通过对长有多余脚趾的老鼠的专门研究,声称已经找到了答案。他们指出,其实5个已经是极限了。他们的解释是,如果动物长有多于5个的脚趾,那么它的肢体别的部位骨骼会因此变形,导致其不能正常行走或奔跑,严重影响其捕食和逃避天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科技快递     
正人脸是"打"出来的人脸之所以进化成现在这个样子,此前占主流的一种假说认为主要是受饮食驱动的,即咀嚼坚硬食物的结果。但一些科学家研究分析古猿的牙齿磨损后认为,多数古猿并不咀嚼坚硬食物。现在,美国一项对人类祖先南方古猿的新研究发现,人脸尤其是男性的脸长成如今的模样,是为了尽量减少在"被打脸"后所造成的伤害。南方古猿的脸部最坚硬之处也是在争斗过程中最容易受  相似文献   

10.
陈刚  宿建乐 《今日科苑》2010,(14):38-38,39
双足步行机器人发展至今,不自然的机械步态依然没有多大的改变,且一般依赖大力矩、高增益的反馈驱动系统以及上层的轨迹规划和姿态平衡控制来实现稳定双足步行。由于采用复杂控制策略和驱动系统造成机器人能量使用效率较低,而且不利于研究人类自然、高效的行走机理。本文旨在为欠驱动双足步行机器人提供稳定,可靠的关节控制器解决方案,以达到快速、精确控制,实现仿人类的动态稳定、自然高效步行。本文主要包括介绍机器人关节控制器的硬件系统设计,基于Hebb学习的单神经元PID算法在机器人关节控制器控制策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发展史,合起来就是一部发明与创新的鸿篇巨制。最远的时代,古猿下树直立行走,便是一种创新;燧人氏引出的星星之火,亦是一种发明。历史有那  相似文献   

12.
《学会》2001,(5):19
人类的起源 最近在肯尼亚Turkana湖西岸进行的野外考察所发现的新的证据表明,在东非,早在上新世中期,人科动物就已经分化成了各种不同的形式.这一发现(包括本期封面所示的KNM-WT40000,距今350万年)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相当完整的人头盖骨化石.这一标本反映了"很像现代人的"面部特征与原始的脑颅特征的一种独特组合,它与同时代的"南方古猿"afarensis(如"Lucy")有很大不同,被认为是人亚科的一个新属.  相似文献   

13.
刘霞 《今日科苑》2012,(14):37-42
我们是依靠双足直立行走的猿类,只是失去了皮毛,而且,我们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为什么会这样呢?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对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与人类的历史和过往有关但一直悬而未解的谜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类从那里来?是从古猿演化而来的。如果再追问下去,古猿又是从那里来的?这样一连串的问下去,势必要问到最早的动物是什麽。我们知道,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由蛋白质转变来的。由蛋白质形成了最早的单细胞的原始生物。它们最初还分不清究竟是动物还是植物,後来才逐渐发展,分成了动物和植物。最早的原生动物构造很简单,并且带有许多植物的特征。现在逐存在着的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等就是这种生物。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简单的动物才变为具有复杂的身体结构:一部分在身体上长出许多环节,形成现代的昆虫界,如蝴蝶、龙虾、蜘蛛等;一部分在身体上长出一根脊椎骨,如鱼、蛙和各种鸟兽都属於这一类。人和猿类就是从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一般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而"露西"则被称为"人类的祖母"。"露西"其实是一具南方古猿阿法种遗骸化石的昵称,1974年发现于埃塞俄比亚境内,距今已有320万年历史。"露西"的出土被认为是人类起源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发现。可是,近年来的一些新的发现和新的研究成果显示,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比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批从非洲而来的古猿,在欧洲经受种种挑战和考验,最终又返回故乡非洲。而这时,它们已经为进化成智慧人类做好了准备。大约700至2000万年前,地球真的是一颗"人猿星球"。在世界最早的人类出现之前,至少有100种人猿。它们有着庞大的数量和奇妙的多样性,但更令人着迷的还是我们能从它们身上看到的——关于人类自己的起源故事。  相似文献   

17.
虽然机器人的研究、制作和使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双足直立行走的机器人世界上很少。主要因为稳定性控制及双足行走控制非常复杂,但为了研究出与人更加接近的机器人,这是必须克服的难关。本设计主要是解决直立行走机器人腿部平衡的问题。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的设计,侧重于对硬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类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这台定名为“先行者”的类人型机器人,高1.4米,重20公斤,不但具有人类一样的头部、眼睛、脖颈、身躯、双臂与两足,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功能。与国防科技大学1 990年研制的我国首台两足机器人相比,这台类人型机器人实现了多项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从只能平地静态步行,到快速自动的动态行走;从只能在已知环境中行走,到可在小偏差、不确定的环境中行走;行走频率也由每6秒1步,提高到每秒2步。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文化》2005,(10):7-7
我们人类要是想了解自己是否营养不良,一般都要到医院借助医学仪器才能知道。在自然界里有一种以昆虫为食的无脊椎动物如蜘蛛,它们称得上是天生的平衡饮食专家,能不断根据体内营养状况,自觉调整食谱,从而达到平衡饮食、强身健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英国动物学家麦克奈尔·亚历山大借助现代物理学、工程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对许多古动物和现代动物进行了比较形态功能分析研究,得出了令人吃惊而有趣的结论在研究了恐龙的骨骼化石和足印化石后,亚历山大做出判断认为,很多大型的四足行走的蜥脚类恐龙确实是行动慢吞吞的“笨伯”,行走速度只有大约每秒钟1米,与人类散步的速度相47科学之谜近。很大的两足行走的恐龙的足迹表明,它们的行走速度一般不超过每秒钟2.2米,这与人类快速行走时的速度差不多。外形有点类似当今非洲草原上的白犀牛的三角龙最快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9米,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