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校园废水的处理效果,减轻对环境的污染,选择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校园废水,探讨了该方法对COD、NH3-N、TP去除效率的影响。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D平均去除率为90.18%,NH3-N平均去除率为81.07%,TP平均去除率为75.19%。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徐浩  祝志勇  叶芸 《科研管理》2020,41(2):73-82
本文首先系统剖析了行政环境优化、偏向性投资与技术创新间的作用机制,其次以我国97个地级市2005-2016年数据为样本,采用动态空间模型(SEM)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偏向性投资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党的十八大后有所减弱;(2)行政环境优化对技术创新具有直接的正向推动作用,党的十八大后有所增强。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3)行政环境优化通过提升地方政府"经济政治人"诉求的机会成本弱化了偏向性投资对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该中介效应可以解释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总效应的8.51%.最后,本研究可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针对屠宰废水不达标问题,采用气浮-ABR-SBR法工艺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COD、SS、NH3-N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56%、95%、87.5%,出水达到《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表2标准,运行成本为1.11元/t。  相似文献   

4.
针对合成氨废水高氨氮特点,采用隔油调节池+厌氧挡板反应器+填料式序批式反应池相结合的组合处理工艺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COD、SS、NH3-N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6%、85%、98%,出水达到《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 1627-2008)直排标准,运行成本为1.4元/t。  相似文献   

5.
林原  袁宏林  陈海清 《科技风》2011,(6):128+133
以陕西鼓风机有限公司厂区内所收集的雨水为研究对象,对2010年全年的降雨进行监测,并选择了三场较为典型的降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径流中COD、NH3-N、TP的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要求,各污染物质的初期冲刷效应并不明显,最终确定雨水的收集量为12mm。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膜生物反应器(MBR)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特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微污染水中化学需氧量(CODG),氨氮(NH3-N),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出水CODG为30~45mg/L,去除率高达85%,NH3-N为0.3~1.8mg/L,去除率高达97%,满足中水回用的要求;TP为0.2~2mg/L,去除率为34%.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去除效果的比较表明:MBR处理微污染水时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人工模拟气候下的冷冻实验,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冷冻法对水中有机物和NH3-N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冷冻法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对COD去除效率达到80%左右,对NH3-N去除效率达到90%左右。本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高效低耗,特别适合我国北方冬季长、气温低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8.
对乌金河受污染河段上游进行截污,采用接触氧化-人工快滤联合进行处理,实际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来水水质COD≤372mg/L,BOD≤153 mg/L,NH3-N≤15 mg/L,TP≤3.56 mg/L,SS≤94 mg/L情况下,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系统运行稳定,可以对城市河流段污水进行治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大型海藻对海水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选取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和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等3种大型海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3种大型海藻在72h内对海水养殖水体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3种大型海藻对海水养殖水体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羊栖菜、细基江蓠、裙带菜对养殖水体中NH+4-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9.87%、83.96%、75.62%;对养殖水体中NO-3-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5.99%、72.22%、59.11%;对养殖水体中PO3-4-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9.61%、84.56%、67.37%。其中细基江蓠对养殖水体中NH+4-N、NO-3-N及PO3—4P的净化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再生水景观水体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其出水COD、NH4+-N、TN、TP均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标准。影响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植物、水力负荷以及温度。  相似文献   

11.
以碱处理玉米秸秆作为外加碳源,研究外加碳源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不同条件下的两组装置(A潜流人工湿地空白对照;B添加碱处理秸秆的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实验,测定体系中TN、NH4+-N、NO3--N、NO2--N、COD、p H等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碱处理玉米秸秆的潜流人工湿地较空白对照装置TN去除率提高了30%左右;NH4+-N去除率提高了11%左右;NO3--N去除率提高了14%左右;NO2--N去除率提高了56%左右;COD去除率提高了31%左右。经过碱处理的玉米秸秆可以为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提供反硝化所需要的碳源。添加碳源可明显提高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性能,而且不会给系统带来负担。  相似文献   

12.
刘海春  沈东升  龙焰  于现荣 《科技通报》2007,23(5):747-750,754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存在厌氧、兼氧及好氧环境区域的特点和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理论,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脱氮功能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对新型脱氮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特性研究表明,通过48 d的启动运行,产甲烷生物反应器M1,M2对进水COD去除率已稳定在80%以上;硝化反应器N出水COD去除率、NH 4-N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硝化细菌的数量已达2.39×105(个.g.干垃圾-1)。这将有助于后续稳定运行阶段新型脱氮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对垃圾的降解,实现垃圾脱碳、脱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选取天然的斜发沸石作为填料,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某小区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挂膜成功后,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和85%左右,结果表明,以斜发沸石作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某小区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徐浩  祝志勇  叶芸 《科研管理》2006,41(2):73-82
厘清行政环境(行政治理、法治水平)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先,本文系统剖析了行政环境优化、偏向性投资和技术创新间的作用机制,其次,以2005-2016年我国9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结合动态空间计量模型(SEM)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偏向性投资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挤出效应,且该效应在西部地区最强;(2)行政环境优化对技术创新具有直接的正向推动作用,该效应在东部地区最强;(3)十八大后,偏向性投资的挤出效应有所下降,行政环境优化的推动效应有所上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4)行政环境优化通过提升地方政府“经济政治人”诉求的机会成本,弱化了偏向性投资对技术创新的负向技术效应。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中介效应可以解释行政环境优化促进技术创新总效应的8.51%。最后,本文认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基层司法部门的省级直管是改善行政环境,进而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韩春威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101-101,358
研究SBR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的工程应用,为屠宰废水处理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在14h,溶解氧3.45mg/L,容积负荷为1.36kgCOD/(m3·d)的条件下,出水COD和NH4+-N去除率已经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海洋表层沉积物中的无机氮在扰动情况下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模拟了海洋表层沉积物再悬浮对海水中NH+4-N、NO-3-N浓度的贡献。通过实验,观察到海水中NH+4-N的浓度与沉积物和海水的混合比例成负相关性。在不同震荡速率的试验中,60rpm震荡速率下的NH+4-N浓度逐渐降低到三种速率中的最低,120rpm震荡速率下的NH+4-N浓度升至最高。所选海区的沉积物在再悬浮过程中细粒径沉积物对上层水体NH+4-N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中粒径沉积物、粗粒径沉积物。海水中NO-3-N的浓度与混合比例和震荡速率均成负相关性。粗、细粒径沉积物在试验过程中对水体的贡献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中粒径沉积物对水体的贡献要大于粗、细粒径沉积物的贡献。再悬浮过程中沉积物对海水中NO-3-N、NH+4-N的贡献主要来源于KCl浸取态氮和HAc-NaAc浸取态氮。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转型使各产业间相互融合,边界收缩消失,为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采用2011年至2018年31个省域经济空间面板数据,从数字化转型劳动力投入、数字化转型资本投入、数字化转型平台投入和数字化转型环境投入等维度,运用Matlab2012b软件构建了数字化转型对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模型。分析发现:(1)我国产业融合度不高,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2)数字化转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平台投入、环境投入对产业融合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和空间外溢效应,并对影响程度的权重进行了确定。(3)数字化转型环境投入具有 “阴影效应”,数字化转型资本投入具有“标杆效应”。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东江干支流水体氮素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2009年7月(丰水期)、2010年7月(丰水期)和2009年12月(枯水期)在东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体进行了3次系统水样采集,通过实验测定分析了水体中各形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东江干支流的氮素污染状况较为严重,TN平均浓度在(1.45~1.93) mg/L之间,整个干支流中Ⅳ-Ⅴ类水体达42%;②不同季节期间水体中氮含量存在一定变化,表现为丰水期TN、DIN、NH4-N和NO3-N浓度均小于枯水期;③按水体中氮含量划分水质等级,可将东江干流分为5个区段:东江源头低值区河段、枫树坝水库上游高值区河段、新丰江水库上游中值区河段、惠州地区上游中值区河段、惠州地区下游高值区河段,干流河段氮浓度空间变化表现为“低值-升高-下降-维持-再升高”趋势;④枫树坝水库上游高值区河段的氮来源主要来自干流沿途的农业面源污染,而惠州地区下游高值区河段的氮来源主要来自生活和工业直排点源污染,其中又以秋香江、西枝江、淡水河、石马河、沙河等支流的输入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陈林  肖倩冰  蓝淑菁 《资源科学》2021,43(2):341-356
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是环境政策单独作用的结果,通常还与政策作用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中国2006—2016年1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面板数据,以“大气十条”政策作为环境规制的代理虚拟变量,结合双重差分法,研究“大气十条”政策的实施是否有利于降低京津冀晋鲁蒙、长三角、珠三角3个目标区域内城市的雾霾污染水平,并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探索该政策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影响雾霾污染治理。进一步,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验证“大气十条”政策实施背景下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对雾霾污染治理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回归结果显示:①双重差分回归中,全样本下,“大气十条”的政策效果不显著;分区域样本下,政策对京津冀晋鲁蒙区域产生了显著的雾霾治理效应,而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没有产生明显的政策效果。②中介效应模型中,京津冀晋鲁蒙区域“大气十条”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作用于雾霾污染治理,且为部分中介效应;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作用于雾霾污染治理则为完全中介效应;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不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③面板门槛回归中,京津冀晋鲁蒙与周边区域样本、长三角与周边区域样本下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均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20.
郭卫香  孙慧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239-247
为探究环境规制政策是否能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红利”,本研究采用松弛模型的方向距离函数(SBM-DDF)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通过测算2006-2016年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刻画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空间特征,进一步厘清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份全要素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高-高集聚(H-H)省份多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低-低集聚(L-L)省份多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2)环境规制会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且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本地效应”大于“邻地效应”;(3)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