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技术人工物不断趋于智能化。智能可穿戴装置作为技术人工物的一种,以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问题的功能性装置为主。现代科学不仅要关心如何为智能可穿戴装置提供技术应用,还要思考如何将道德价值和伦理责任设计到智能可穿戴装置中,这是智能人工物技术治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技术现象学还原法,追溯了智能可穿戴装置的价值和责任问题,分析了其起源和范围以及责任划分,以期为智能可穿戴设计中的技术伦理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最后得出智能可穿戴装置的价值分为其技术设计价值、道德伦理主体价值,责任则是四个主要责任主体由设计师和工程师、智能可穿戴装置、用户和政府监管单位形成了一个责任闭环。  相似文献   

2.
麻旭娥 《科教文汇》2013,(5):133+136
思维导向是新课程语境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数学实验情境有效联系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习条件的适应性,凸显了学生在数学探究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价值,实现了学习主体在亲历数学发现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和完善,最终达成数学课堂教学的思维及情感指向。  相似文献   

3.
麻旭娥 《科教文汇》2013,(15):133-133,136
思维导向是新课程语境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数学实验情境有效联系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习条件的适应性,凸显了学生在数学探究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价值,实现了学习主体在亲历数学发现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和完善,最终达成数学课堂教学的思维及情感指向。  相似文献   

4.
技术人工物双重属性的技术解释学论纲强调,技术的结构由设计所确定,而技术的功能则由使用所赋予,这就进一步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到生活世界,由此产生的一个困惑是:可持续的到底是技术还是使用?诚然,技术为使用提供的仅仅是“已经在此”的人工物,而使用则将这种“已经在此”的人工物转变为“上手”和“在手”的人工物。  相似文献   

5.
从技术知识视角看,技术情境的生成源于技术知识的嵌入态。技术情境由技术场域中分布的技术共同体、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工具知识、行动知识和技术范式等知识要素建构。技术情境能够塑造技术主体,减小行动和思想的盲目性,具有积聚和传承技术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工具,更是调节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中介,它在使用过程中影响着用户的知觉和行为,进而影响人们的伦理行为决策。因此,需要对技术中介与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作出把握,通过中介分析和设计,将道德物质化人工物的设计之中,以促进技术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源于现象学的技术中介理论引入技术伦理学领域,有助于丰富对技术自身特性的认识,有助于建立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高技术伦理学"。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在使用信息系统进行操作决策的过程中,用户对何种目标框架的安全提示更为遵从,在对安全提示情境进行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以系统用户为对象,设计E-prime情境实验并运用后测问卷分析方法,采用“接收刺激-大脑反应-动作响应”(S-O-R)模式分析用户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的全过程,研究不同目标框架下用户遵从意愿的差异性。研究发现:较之于负性目标框架,正性目标框架的安全提示更能增强用户的遵从意愿,且不同性别用户在正性目标框架下的遵从意愿更强;而在不同学历水平的个体差异下,框架效应的作用无差异。基于此,提出根据用户的性别差异设计不同信息描述的安全提示,同时保证内容表述的可理解性和可遵从性等对策建议,以促进信息系统安全提示完善、增强用户的遵从意愿。  相似文献   

8.
技术人工物的本体属性经过还原后存在多种争议,造成使用者和设计者在对其认知和行为方式上的困扰。本文通过技术人工物的“两重性”和“三重性”的溯源;伦理实在性的前提批判;伦理本体属性的考量和“四重性”的实践进路,四个层面解析技术人工物底层属性逻辑的问题,以期伦理转向视角为技术人工物的技术治理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群智(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CI)设计是数字时代涌现出的设计新形态。采用多案例研究法,以6个群智设计项目为样本,从生态系统视角探索群智设计活动的协同机制。研究发现:“设计生态系统”的存在是开展群智设计的基本条件;群智设计的过程包括设计创意互启、共划设计目的、同担设计任务、共创设计内容、设计价值共识五类活动,呈现出“链环—回路”全过程协同的特点;“人本逻辑”促进了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平衡和协调,实现了多主体、多要素在群智设计中的协同。群智设计活动的基本条件、过程特点、协同方式,从生态系统视角综合阐明了群智设计的协同机制。群智设计提升了设计的原创性和开放性,突显了设计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0.
技术功能失常是技术人工物功能和结构之间关系的一个普遍现象。技术功能失常在哲学理论上是指附着一定意向性的人工物的结构不能使意向性实现;在工程实践中是指人工物在声称能满足功能要求的时候(已经交付给客户使用的情况下)或被期待能满足功能要求的时候(例如在测试阶段),没有满足其已经列出的功能要求。工程实践中,技术功能失常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建构,技术设计、判定是否存在技术功能失常、判定技术功能失常的原因都带有社会性、协商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吕素香 《科教文汇》2007,(8X):28-28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协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主体契合、利益相关者协同、价值共创等理论,本文选择宁波和丰创意广场为案例对象,分析创意生态圈多主体价值共创的系统化过程。研究发现:创意生态圈的创意产业集聚和生态位多样性为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提供了契机。创意环境下多主体契合与资源交互过程表现为共建契合平台的网络效应强化了资源依赖关系,为企业开展异质性契合资源的搜寻识别提供支持,强联结下的信任关系助推创意企业更便捷地获取与共享跨界互补性资源,进而实现合作模式下的资源对接,以此完成资源交互过程中的进化与溢出。这一共创活动过程从企业价值产出维度促进了创新设计,从生态系统多主体价值产出角度加强了多主体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绿色转型,以中石化为例,基于资源编排视角,遵循“情境—过程—绩效”的逻辑主线,探索重污染企业资源识别、资源行动和价值创造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认知结合情境所对应的资源状况,依托资源识别能力,匹配绿色转型需求,推动企业采取差异化的行动策略。(2)受情境驱动的影响,资源行动在资源识别和价值创造之间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按照“资源构建—资源转化—资源协奏”的渐进式轨迹演化。(3)资源行动带来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汇集,通过开展高质量的价值创造活动,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双向融合到全价值链交融的不断进阶的价值优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情境感知的资源推荐研究综述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禄金  吕先竞  乔强 《现代情报》2009,29(2):153-157
[目的/意义] 情境感知推荐是推荐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其核心思想是将情境信息融入资源推荐的过程中,以此提高资源推荐系统的准确性。作为资源推荐的重要技术,情境感知推荐吸引了各领域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资源推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过程] 本文以筛选于WOS、CNKI等数据库的文献集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首先系统梳理、总结了情境感知推荐的主要方法—情境前过滤推荐方法、情境后过滤推荐方法以及情境建模方法,然后从情境数据采集和情境感知应用两个方面总结分析情境感知推荐实践进展,最后总结情境及情境感知技术对资源推荐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的现实意义。[结果/结论] 未来研究将综合3种主流情境感知资源推荐方法,以混合形式融合情境要素,构建多维、复杂的情境推荐模型,进一步提升精细化、个性化信息资源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5.
西宝  陈瑜  姜照华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15-1624
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治理是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然而技术治理缺乏一个清晰的概念框架。以协同治理为理论基础,基于技术治理问题"结构-过程-关系"研究框架,认为该框架隐含"价值"要素的后置情境,特别在中国背景下,价值后置给技术政策过程实施产生冲击和扭曲。因此,提出"价值-结构-过程-关系"技术协同治理框架与机制,以解释协同治理主体结构间如何调节、塑造治理技术的形式以及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网络的角色与关系,以期提高技术政策可接受度。研究结果认为技术协同治理框架应包括科技人员、科协、政府、企业、高校、金融部门、中介等社会组织及公众、国外部门八个主体;技术协同治理机制应包括问责机制、参与机制、评价机制、交流机制以及共享机制。研究结果建议技术协同治理框架与机制可以应用、复制类似的政府治理问题,以供例如我国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城市化协同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技术使用者的三重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使用者是技术在使用阶段的主体,在STS关系之网中至少承担三种角色意义:经济学意义上的技术发展者、社会学意义上的技术建构者和伦理学意义上的技术责任者。技术使用者所承担的这些角色不仅彰显了使用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预示着技术与社会研究中的使用转向。  相似文献   

17.
伴随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作为技术活动中心环节的技术设计成为研究的中心和焦点.基于马克思实践技术观,技术设计发生了巨大变化.设计主体呈多层次性、异质性;设计路径贯彻民主集中制;设计指向表现为合力耦合趋向;设计程式采取惯性与创造性结合.  相似文献   

18.
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主要围绕消费社会中的技术物展开,技术物成了他思考消费社会技术问题和技术的出发点。围绕消费社会中的技术物,鲍德里亚探讨了技术与技术物、技术物与人、技术物与灾难等方面的关系,表达了其对消费社会中技术物的批判性思考,反映了其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决定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的,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上课方式,设计出各种活动和问题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发言;通过设置各种“情境”完成对意义的建构,帮助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要点;用不同形式的协作学习等活动来加强学习者的主动探索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互相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 v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