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是发展迅速的一种新技术,它集多种技术于一身,已成为空间数据获取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主要应用于快速获取地面的三维位置,进而生成DSM、数字地图、正射影像和建立地理信息库等,是三维位置信息的测量系统。本文通过对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与传统测量方法的比较得出机载激光雷达的特点并对其工程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测量工程事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一些新型的现代化测量技术在测量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应用价值颇高。其中,机载激光雷达(机载LiDAR)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一些测量工作中便具备诸多的优势,包括:可实现24小时全天候工作,具备迅速获取数据的能力,建模效率高等。鉴于此,本课题在对机载LiDAR与倾斜摄影测量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机载LiDAR与倾斜摄影测量在区域三维建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以期全面提高区域三维建模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遥感领域也取得革命性成就,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并列入当前最为先进的三维遥感技术之列,本文将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作为根本切入点对其组成和原理进行分析。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高的用电需求对国家电网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如何保证电网运输稳定以及电力运输安全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机载激光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历史,对当前主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技术水平进展、相对于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剖析,最后讨论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激光雷达是现在非常典型的一种数码测绘技术,属于高配置高原理集成系统。文章对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进行了简述,并对其原理进行了讲解,最后针对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领域中的应用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供同行进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我国的工程测绘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文中笔者将从激光雷达测绘技术概述、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浅析,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LIDAR详细介绍及其应用举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DAR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英文缩写,称为激光雷达,是激光扫描与探测系统的简称。它大致可以分为机载LIDAR系统和地面LIDAR系统两大类。同时,按照使用用途和功能差异来划分,机载LIDAR系统又可以划分为用于获得地面三维信息数据的地形LIDAR系统和用于获得水下地形的海道测量LIDAR系统。该技术在三维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方面产生了重大突破,为获取高时空分辨率地球空间信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它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受天气影响小、数据生产周期短、精度高等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了LIDAR的相关概念、LIDAR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探讨了LIDAR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检验检测手段在高大结构型式特种设备应用上的局限性,本文在借鉴无人机机载检测系统在电力巡查、桥梁检测等方面应用基础上,介绍了无人机机载检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探讨了无人机机载检测技术在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检验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最后比较分析了两种检验检测手段的优缺点,并针对无人机机载检测技术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上的应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姚丰 《中国科技信息》2014,(24):157-158
1前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逐渐被应用在地质探测与资源发现等方面,其中卓有成效的技术手段包括陆地资源卫星、机载激光雷达、星载SAR等计算机技术,都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促使航空摄影测量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以空间数据为核心的技术处理方式,实现了野外测量的综合技术应用。从技术角度来讲,它是一种以内业为主的数据采集模式,尤其是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对于推动城市建设以及城市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利用激光雷达点云处理技术来对基于航空摄影立体像对影像匹配DTM点云进行处理,快速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和正射影像产品的设想,并利用激光雷达点云处理软件TerraSolid进行了实际的生产探索。  相似文献   

11.
A novel ground-moving target detec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using a distinguishing target, and clutter feature for airborne radar. The clutter proximity feature is extracted based on the Euclidean distance between a signal pixel and the expected clutter ridge in the angle-Doppler domain. Subsequently, target and clutter pixels ar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extracted features for target detection without actually removing clutters or clutter estimation.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effective airborne radar target detection in the unknown ground clutt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valid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approach, which enables ground moving target detection in inhomogeneous clutter.  相似文献   

12.
方芳  李欣欣 《情报探索》2014,(11):65-68
概述了专利地图方法,以机载相控阵雷达技术专利地图分析为例,介绍了专利地图的制作流程,包括技术主题目标解析、确定检索词并制定检索策略、专利数据采集、专利数据整理、专利地图制作与解读,及其在国防技术领域的应用,探讨了专利地图方法对国防科技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某型雷达天线结构特点,对其天线单元及相应馈线系统、天线骨架、天线罩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其天线总成系统进行描述并进行相应仿真分析。该型雷达天线的研制对后续类似该型雷达阵面的天线结构研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机载SAR采用相控阵天线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运动补偿系统对机载SAR系统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坐标映射的方法将大地坐标系下的预定波束指向映射到天线平台坐标系下,并转换为天线阵元的相位偏移,完成波束控制,实现了机载SAR的运动补偿.在基于DSP和FPGA的硬件平台上实现了该算法.初步实验结果验证了软、硬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无扫描3D成像激光雷达方案,发射激光脉冲照亮视场,利用ICCD相机探测回波信号,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相位探测技术,本方案优点是激光脉冲可以相对较宽,降低了对带宽要求.经过仿真分析,发射脉冲下降时间与选通门上升时间对归一化积分系数的影响极小,降低了对器件的要求,验证了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波束形成(DBF)的机载SAR自适应干扰抑制方案.该方案根据干扰的方向,在成像的过程中,实时地调整接收波束方向图,使得主波束对准成像区域,同时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为了在成像过程中,只对波束进行有限次调整,采用了宽零陷波束形成算法.并对该方案的性能进行分析,仿真表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稀疏激光采样点的建筑物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三维成像仪对所获取的稀疏激光采样点信息进行了城市人工建筑物提取的研究.首先根据激光点的高度相似性和距离相邻性可以分割出属于同一建筑物上的激光采样点,然后基于预测方向的方位角从同一建筑物上的激光点中分离出最靠近建筑物轮廓边缘上的激光采样点.对分离出的激光边界点依据建筑物的特点进行了边缘规格化处理.同时依据边缘点连线方向角的变化进行边界点的分组,再依据分组的边界点计算出建筑物的主方向.通过主方向对边界点组进行边缘规格化,最后得到建筑物最外侧边缘的轮廓.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具体应用,给出一种C波段宽带二维扫描固态有源相控阵天线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该天线辐射阵面采用双层矩形微带贴片,由宽带偶极子激励.通过增加金属隔墙和金属接地螺钉的加载来降低天线单元间互耦,实现了宽带二维相控扫描.测试结果表明,辐射单元阵中驻波带宽(VSWR< 1.6)达到800 MHz(相对带宽约15%).  相似文献   

19.
民用飞机机载软件适航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外先进民用飞机机载系统机载软件技术现状为背景,以DO-178B为机载软件适航审定基础,并结合某型号飞机机载软件的研制管理情况,对民用飞机机载系统机载软件适航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On September 17, 1979, scientists from the CAS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succeeded in obtaining their first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images from a prototype air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system. Over the past 25 years,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won many R&D results and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developing SAR and its ground receiv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