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科学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纵观科学发展历程,人类通过科普实现知识体系的开放与共享、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科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明理性的启蒙与教育。文章分析了科普的作用和价值,指出科普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升科技治理水平效能,有利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保障公民行使科学文化权力,有利于加强创新系统和创新文化建设。进而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背景,指出科普在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社会治理、对外开放等方面大有作为。最后,从坚持科技为民的科普理念、筑牢科普传播阵地、立足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推动开放科学的大力发展、促进科普国际交流与协作等方面指明了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与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17)
在我国科普中,科学家不为乃至少为的现象,是我国科普工作不能有效进行的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科学家在科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科普功能的实现如何,需要科学家肩负起在科普中的责任。本文旨在明确科学家在科普中应尽的责任,促进科学家向公众传播科学,让公众了解科学,使科学更好的服务于公众,促进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全 《今日科苑》2010,(8):252-252
科普工作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科技传播事业及活动。抓好群众性科普工作也是企业科协组织肩负的一项重要职责。实践证明,科普工作在推动企业科技发展,促进企业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企业与员工全面进步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必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召开的中国科协六届五次全委会议提出,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要以不断提高公众科学化素质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工作,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平台,提高科普事业发展能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努力促进我国精神丈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对科普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具体问题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大大调动了广大科普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科普作家的积极性,使我国科普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  相似文献   

6.
国外不同类型网站科普内容的比重差异较大,门户网站科普内容占总信息量比重很低,新闻媒体的科学新闻是重要版块,英国等欧洲国家学术机构网站的科学传播内容丰富,政府部门网站为获公众支持而重视科学传播功能展现。国外网络科普注重受众细分;网络科普供给由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主导,网络资源以集成为主;传播方式充分利用Web2.0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科学媒介中心网站对公众科学意识的增强和对待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理性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建议将建设优质的网络科学传播资源平台作为我国网络科普工作的重心;大力促进学校科学课程与网络科普资源的相互匹配;创建中国科学媒介中心网站,为科学新闻深度报道提供权威来源;开展网络科普内容的监测与评估,促进网络科普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协论坛》2013,(5):16-16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为推动科普文化创作,通过摄影艺术手段与科普的结合,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一步营造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科普文化建设,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促进科普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促进公众参与理解科普,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8.
英国科技社团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种力量,形成了成熟灵活的科技传播和科学教育网络,已成为英国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英国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社会化和社团化运作无疑将为尚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科普事业提供宝贵经验,而这些成功社团也是我国科技系统开展中外科普合作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9.
《科协论坛》2013,(5):16
本刊讯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为推动科普文化创作,通过摄影艺术手段与科普的结合,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一步营造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科普文化建设,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  相似文献   

10.
科普主题的研学活动是传播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从多个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分析各方在科普主题研学活动设计及实施阶段的主要问题和诉求,最终构建四条首都科普主题研学发展路径,即:主题研学带动首都科普品牌推广及科学知识传播、加强科技文化旅游融合、构建互动交流机制、搭建首都科普研学平台。并提出相应的协同运行保障机制,促进北京市科普研学资源的整合和有效联动,推动首都科普主题研学引领社会科普资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播媒介是科技传播与普及的重要工具和渠道,其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则是造成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力提高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与普及的能力已迫在眉睫.文章以大量数据和实证案例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与普及的基本现状,剖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科普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当下,为探究我国微信科普的发展现状,从科学计量的视角对我国典型科普微信公众号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其科普信息在推送频次、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点分析,探究社交媒体时代科普信息在微信平台的传播路径。研究表明,微信公众号在科普信息推送方面有较高的活跃度,且不同公众号有各自的运营模式;在科普内容方面信息更加多元化,除注重知识的科普外,还传播文化、新闻等类型的相关科普信息;在科普效果方面,受众关注度与参与性逐步提高,整体积极向好,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1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提出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向公众提供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医疗卫生、教育等机构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中国健康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专家共识》指出,要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医疗全流程、贯穿“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科普教育体系,全方位保障公众健康。因此,该文从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必要性、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作用、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目的、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条件以及医学院校健康科普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科研与科普的内在联系,界定了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内涵;基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四种科技资源,总结梳理了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工作等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主要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发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动力、拓宽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的经费渠道等促进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呼声日益增加,在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结合的背景下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成为评价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的一项要求,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指南,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文章通过梳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结合的历史以及有关政策中的相关要求,分析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结合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给出提高科研人员科学普及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持续提供有效科普产品和服务,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科学文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而支撑创新发展的综合实力。文章基于我国科普能力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普能力建设中的不足和服务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科普能力发展方向,尝试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加强科普法治建设是保障我国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任务。文章立足于完善法制体系、实现法治目标,系统回顾了我国科学普及法律、制度建设的发展脉络、现状与成效,进而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指出了我国科普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在总结世界各国科普领域的法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当前我国科学普及法治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作为创新发展的一体两翼,已成为决定国家物质文化发展水平和民族创造力最根本的因素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优秀代表,在我国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积极承担科普社会责任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知识爆炸和数字化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推动科普理念转变、实现高质量科普供给、构建大科普格局、谋划大科普战略,以高质量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基于院士群体开展科普(以下简称“院士科普”)的特征分析和实践经验,从新的历史方位重新理解院士科普的作用和意义,并对更好发挥院士作用推进科普事业繁荣发展提出了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党的二十大对科学普及新要求着手,提出了科普现代化的发展思路。深入分析科学普及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梳理科学普及大力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研判当前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面临新的形势与问题,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引领新时代科普创新的发展方向。系统阐释科普现代化的内涵范畴,并提出了目标现代化、体系现代化、协同现代化、机制现代化、手段现代化等 5 个本质特征。进而从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众需求充分满足,科普体系完备高效、创新成果转化顺畅,科学文化厚植人心、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等 3 个方面提出了科普现代化的愿景目标。并基于此,提出了科普现代化的建构思路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