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法等,研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部分大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不重视体育锻炼是部分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应改善体育教学,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加体育锻炼知识,引导积极投身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选取2012级排球班学生90名.分为实验组45名,对照组45名.实验组运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进行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体育锻炼的依从性与常规教育方式相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可明显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体育素质教育实施和推进几十年,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却在持续下降,根据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运动技能自动化、运动兴趣的激发、体育态度、锻炼信念的条件不成熟,阻碍体育素质教育思想目标的达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及其价值作用的体现,才能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当代大学生在努力争取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了太多的挑战、竞争、挫折与冲突。来自学业、经济、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使许多大学生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心理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缓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中间的身体及心理状态,其反应出的症状虽不能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但同样预示着人体的身体机能已亮起红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目前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缺乏体育锻炼、生活方式不健康,这种种方式使得有一大部分大学生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增加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及人体机能都起着重要影响,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身体茁壮成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个体心理压力大容易造成许多身心健康问题乃至社会问题。通货膨胀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本文结合形势从环境性质、个体主观因素、社会支持等方面,对通胀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在大学生正确对待压力,积极面对生活方面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山西省三所师范类高校共600名在校女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女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主体动机是积极健康的,但是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频度、强度较低,兴趣单一,活动形式单调_因此,高校应加强贯彻阳光体育政策的实施,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结合女生的特点,适时开展集体性、趣味性、多样性的运动项目,从而带动女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高校也应该重视对体育资金的投入,重视场地、器材的改善,从而满足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使女大学生积极参加余暇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实施体质健康测试及评价,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及鼓励大学生以高度的热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继而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为主要目标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既是对学生进行体制健康检测、评价的重要制度之一,也是一种主要的激励及教育手段,这也是体育实践教学必须贯彻和落实的重要宗旨。至此,笔者依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当前研究不多的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影响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周明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2):102-104
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对女大学生生活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女大学生生活质量要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因此,应重视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科学指导女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与健康知识,并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自觉锻炼习惯,为我国终身体育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在培养其积极的自我价值观、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满足"归属感"心理需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体育需要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资金支持,使课外体育锻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的本质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诸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教学因子具有较高的载荷,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影响力最大;其次是学生个体因子、学生家庭因子和社会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对指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效推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阐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说明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希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加大体育锻炼的分量,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问题,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不断增多。本文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为角度,探讨了不同体育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和频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为提高对体育锻炼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具有降低抑郁、缓解焦虑、提高自尊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女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女大学生体质在提高国民健康平均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女大学生身体健康与行为机制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动力、运行及约束方面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机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激发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天津市6所高校934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行为、体育消费和体育信息的获取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意识总体上是积极的,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多数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积极、有效.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建设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体育行为特点,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情绪改善的功能,从而深化对体育锻炼的健心功能的完整认识,为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和运用体育锻炼为手段和途径来维护个体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李河沙 《成才之路》2023,(12):141-144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虽然大部分高校采取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一系列可以预防和消除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举措,但从本质上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未得到完全改善。而运用积极心理学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为大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运用积极心理学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可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构建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19.
运用测试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陇南师专高等专科学校1700名在校大学生三年以来的体质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了学生体质变化的趋势与规律.研究结果认为:现行的《学生健康体质标准》为学生的体质健康状态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大学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并对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健康状态的改善和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健康的自尊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是实现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重要途径,对控制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和个体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格、归因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健康自尊的重要因素,通过培养乐观的人格、积极的归因方式、增加社会支持度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自尊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