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意识,是推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动力.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创新能力的各影响因素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累计概率分布对原始数据进行正态标准化,借助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两种统计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各地区的科技创新投入的不均衡,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以及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人才是决定区域创新能力强弱的根本因素,技能型创新人才是区域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可通过构建区域创新高职人才培养体系、调整区域高等教育的比例、促进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培养更多的创新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是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是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通过收集创新能力指标的相关数据样本,采用TOPSIS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价与合理分类,结果显示:2000-2013年安徽省各市的区域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转变,省内地区创新能力分布不均,合肥市处于核心地位,皖南地区创新能力明显优于皖北地区的各城市,基本形成了"一核多中心"的区域创新能力体系;在分类上近十几年来基本形成了以合肥市为第一等级、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为第二等级、其他各市为第三等级的区域创新空间等级体系;最后提出了增强安徽省及各市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未来发展潜力的一个维度,如何准确量化区域创新能力一直是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个方面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6年、 2010年、 2014年和2017年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极大序差值法比较不同年份不同地市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和排名差异.结果发现,河南省内地市间创新能力差距较大,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均衡.最后结合河南省的发展情况提出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扶持创新企业发展;吸收人才,培养更多规模以上企业;加快信息化发展,实现创新互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大别山实验区发展的动力,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和模式.发现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投入、产学研合作运行模式和促成产学研合作的推力,制约着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体制,可以有效地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制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类经济发展由创新、要素、投资、财富驱动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创新驱动对促进区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包括人、资源、环境、机会四个要素。实践证明,人才在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基于区域创新能力视域,在论述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区域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新疆高校教育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的分析、高校教育对于区域体系创新发展的意义、新疆高校教育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对高校教育更好地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作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域创新空间联系的相关理论,通过构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改进重力模型和最大引力线测算成渝城市群城市间创新联系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内部的创新节点城市.研究发现:重庆市、成都市、绵阳市为成渝城市群创新能力较为活跃的区域,眉山市、广安市、资阳市创新活动最为薄弱.区域创新联系强度逐年增强,呈现出以成都市、重庆市为一级创新节点城市,德阳市、自贡市为二级创新节点城市,内江市为三级创新节点城市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情况的重要标准,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包含14个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7地市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得出山东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山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制度运行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激励创新是知识产权制度运行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运行将直接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制度运行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器物层,直接提升地区的知识创造能力和知识的流动能力;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制度层,构建区域创新环境;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文化层,从根本上提高区域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能力不仅是国家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是区域创新的关键,努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中的引导和支持,积极探索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于区域技术创新的途径。制度创新是区域创新的保证,应从区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突出区域特色为中心营造制度环境和进行制度安排。观念创新是区域创新的灵魂,加快培育创新观念已成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引导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空间布局的实施和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发挥财政导向功能,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注重财政扶持,促进科技创新与转化.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财政政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以其巨大的潜在市场、优质廉价的人力资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具有吸引力的外资政策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研发投资,外资研发已成为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本土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备受学者关注。与此同时,区域创新系统正在成为创新活动的主要单元。从区域创新系统的视角分析外资研发对本土创新能力的影响,可知外资研发与区域创新系统互动的机制,主要包括自然介入互动、知识创新互动、技术创新互动、人力资本互动、政府政策互动和中介服务互动六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外资研发与区域互动指数评价体系。还将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作为因变量,以区域创新总投入为控制变量,以各项互动指数为自变量,构建互动情况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模型,并利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地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资研发的自然介入深度与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他各项互动指数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对此,地方政府在调整外资管理政策时,应该从单纯的吸引外资研发转变为鼓励外资研发与区域创新系统互动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佩璐  楚世伟 《考试周刊》2013,(71):193-195
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度厚度则描述了一个区域通过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搭配产生协同作用而使得该地区获得经济动力,可见制度厚度对于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近几年关于制度厚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测量体系,并以长春市工业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和测量长春市区域创新能力,再通过制度厚度的构成要素,探讨制度厚度对于区域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组提出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洛阳区域创新能力主要有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创新环境几方面构成。洛阳科技优势并未消失,知识创造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河南省具有优势,但知识流动性和创新环境相对较差。提升洛阳区域创新能力应当采取4方面的对策:强化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推动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发展和完善;完善区域创新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自"国家创新体系"这一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弗里曼于1987年首次提出并于1996年引入我国以来,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全方位、深层次研究推动了我国国家创新能力乃至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其系统思想多维度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等系统的创新取向和改革路径.而国家创新体系是以系统各节点上的微观主体的创新能力为依托的,微观主体的创新能力的高低最终决定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正是通过人才培养这个接口完成与国家创新体系中其他各子系统的对接,并因之而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动力系统,推动着国家创新体系创新功能的良性循环.高校培养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大小.因此,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理念,研究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教育科学》2005,(5):F003-F003
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局以“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个性培养、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培养的‘双基’教学的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区域创新教育的实践体系”为总目标,以“创新教育学科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区域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原则策略方法研究、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研究”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于1999年正式启动区域创新教育整体改革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隋慧 《华章》2010,(20)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在系统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是否能够顺畅流动,决定了系统创新能力的大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本文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对廊坊外语类院校基于廊坊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为导向的知识流动现状和知识流动途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湖州市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有多大的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可以分解为科技创新能力、基础创新能力和制度环境创新能力的三元结构。湖州在这三方面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其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有限、科研机构少、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高层次人才匮乏、外商直接投资相对偏少。为此,湖州市可以从建立市场导向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培养和发展创新网络,多元化及系统化的创新人才开发,围绕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创新能力是与区域创新过程密切相关的组织、机构、实现条件等组成的社会系统的功能体现.遵循综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一套评估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区区域创新能力差分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程中,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创新型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发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刻不容缓。因此,有必要整合区域创新人才开发的各个环节,探索构建区域创新人才整合性开发系统,使区域创新人才得以良好开发利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