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赋,最早是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出现的。春秋时卜商的《毛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周礼·春宫·大师》郑玄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卷一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称六  相似文献   

2.
《说文》用“一曰”的体例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说文》中用“一曰”的体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禋下云:“凡义有两歧者,出一日之例。”实际上,凡字形字义字音有两歧者,许慎都用“一曰”等表示。其作用正如王念孙所说:“凡言‘一曰’及所引经类多有之。盖以广异闻、备多识,而不限于一隅也。”(见《说文解字注序》)这种兼存歧说的训诂方法,《说文》中俯拾皆是。仅《玉部》中就有七例:  相似文献   

3.
高二册《鸿门宴》中 ,樊哙在指斥项羽时有句云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此中“王之” ,以前的课本 (人教社 1991年4月第 1版 )注为 :“王 ,为王。之 ,指咸阳。”现在的课本 ( 1995年 6月第 2版)则改作 :“王 ,使他为王。之 ,指咸阳。”笔者以为 ,改注较旧注错之更甚 :将“王”视为使动用法 ,除这个改注外 ,课本中还有两处 :一是《鸿门宴》文后练习第二题第 3小题 ,《教学参考书》提供的参考答案是 :“王 ,动词 ,使动用法 ,封……为王。”一是高三册《单元知识和训练·词的活用》中在解释“使动用法”时云 :“‘王之’…  相似文献   

4.
宗周与成周     
明胡应麟《四部正讹》云:“《穆天子传》六卷,其文曲则淳古,宛然三代范型,盖周穆史官所记。”胡说甚是。《穆传》固非伪书,其记周穆“西征”所经地名、路线及所述人物故事,亦非伪託。“西征”之“征”,乃“征行”之“征”,有“巡狩”或“巡游”之意。《传》中所载事迹确是研究西周穆王时此一重大事件和有关历史地理之重要文献。《穆天子传》曰:西征“自宗周瀍水以西”,郭璞注:“瀍水,今在洛阳;洛,即宗周也。”古史  相似文献   

5.
引言《新唐书》卷50《兵志》说:“唐有天下二百馀年,而兵之大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彍骑,彍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及其末也,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又说:“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既曰禁军包括南、北衙兵,又称北衙兵为禁军,  相似文献   

6.
何谓祈赛?祈者祷也、求也。《说文》:“祈,求福也。”蔡邕《月令问答》:“祈,求之祭也。”《尔雅》卷三:“祈,叫也。”注云:“祈祭者叫呼而请事。”疏云:“释曰:祈犹祷也、求也。春官大祝掌六祝之辞,以祈福祥求永贞。”祈就是向神祈祷以求福佑。赛亦作塞,报赛之意。《国语·鲁语》上:“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注曰:“报,报德,谓祭也。”《后汉书·曹节  相似文献   

7.
(一)王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史记·项羽本记》) 高二册语文课本注“王之,就是‘以之为王。’”按:王(wāng),做王。之,代词。代“咸阳”。实际上是称代关中,并非代“先破秦入咸阳者”。语文课本注认为“王”是名词的意动用法,“王之”就是“以他为王”;也有人认为“王”是名词的使动用法,“王之”就是“使他为王”。其实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其错误根源则是在于对“之”字的含义不甚了了,误以为“之”是代人的,具体是指“先破秦入咸阳者”,  相似文献   

8.
皇帝的女儿被称作公主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是公主这称谓是后起的,最初称为“王姬”。《左传·庄公元年》:“夏,单伯送王姬。”杨伯峻注:“王姬者,周王之女之通称。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同姓诸侯为之主,己不主婚,以天子与诸侯尊卑不称故也。周王将嫁女于齐,鲁侯主婚,故天子之卿单伯送女来鲁,以备出嫁。”又“秋,筑王姬之馆于外。”杨伯峻注:“于外者,孔《疏》引郑玄《箴膏肓》云:“宫庙,朝廷各有定处,无所馆天子之女,故宜筑于宫外。”杨伯峻先生是今人,孔颖达是唐朝人,郑玄是汉朝人,杨引孔说:孔引郑说,足见他们虽各异代,但都  相似文献   

9.
《捕蛇者说》之“说”字是一种文体的名称。这一义项是由“说”字的本义演变而来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释也。一曰谈说也,从言兑,会意。按兑亦声。《墨子·经上》‘说,所以明也。’(孙诒让注:谓谈说所以明其意义。毕云,解说)《广雅·释诂二》:‘说,论也。’《周礼·大祝》:‘六曰说’。注,以辞责之。《礼记·少仪》:‘游于说。’疏为论说。”从朱骏声的解释来看,“说”有解说、论说的意义。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的取名来看,《说文解字》即为解释文字之书,其“说”字就是解  相似文献   

10.
六诗古义解     
《毛诗》“六义”之说,本于《周礼·春宫》:“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诗序》因之,称为“六义”。郑玄注“六诗”曰:“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  相似文献   

11.
《诗经·魏风·伐檀》次章曰:“坎坎伐辐兮,寞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毛传》:“直,直波也。”朱熹《诗集传》:“直,波文之直也。”近代说诗诸家,或避而不注。或承《毛传》、《诗集传》而注,如蒋立甫《诗经  相似文献   

12.
驸马都尉     
驸马,是我国封建社会人们对皇帝的女婿的专称。驸马原是驸马都尉的简称。汉武帝设置驸马都尉这一官职,专门掌握皇家马匹,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据颜师古注引《说文·马部》云:“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为副马。一曰驸,近也,疾也。”颜师古把《说文》的三种解释都原原本本摊出来了。我以为选最后一解“疾也”为宜。因为疾字有快的意思,驸马即是快马,快马则是骏马,天子之马非驸而何?“都尉”又怎样理解呢?颜师古注引应劲云:“主诸官”故曰都;有卒徒武事,故曰尉。“依此解释,我们是否可以说  相似文献   

13.
古今之人读纪传体史书均有一个误会,即天子方书本纪.试言其例:裴松之曰:“天子称本纪”;司马贞曰:“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刘知几曰:“司马迁之著《史记》也,又到天子行事,以本纪名篇,……又纪者既以编年为主、唯叙天子一人,有大事可书者,则见之于年月”;赵翼曰:“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叙帝王”。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4.
课本注释《触龙说赵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一句为:“气冲冲地答应接见他。揖,原意是拱手,这里表示接见的样子。”但读了这条注释仍有不少疑点。“揖,原意是拱手”这是不错的,不过说得不够具体。《辞海》释“揖”说:“拱手为礼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凡拱其手使前曰揖……《礼经》有揖有厌。推手曰揖,引手曰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课本《鸿门宴》中有云:“(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大王)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这里的“取”,是评价行为得失的,课本上释为“采取”,我认为不妥。请看下面的例句。例一、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相似文献   

16.
赋,最早是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出现的。春秋时卜商的《毛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周礼·春宫·大师》郏玄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卷一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歧说 《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的训解,历来多存歧义。综诸家之说,有代表性的有五种: 1.治民之术说。 此说以汉代郑玄和晋人张凭为代表。郑注曰:“民,冥也。其见人道远。由,从也。言王者设教,务使人从之。若皆知其本末,则愚者或轻而不行。”(见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论语郑氏注》)张注曰:“为政以德,则各得其性,天下日用而不知,故曰可使由之。若为政以刑,则防民之为奸,民知有防而为奸弥巧,故曰不可使知之。言为政当以德,民由之而已;不可用刑,民知其术也。”(见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论语张氏注》)。  相似文献   

18.
《廉颇蔺和如列传》一课中,编者对“列传”作了这样的注释:“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用以记述天子、王侯以外的人的事迹。”这样的注释,可能是受了张守节的影响。张守节引用裴松之的《史目》说: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于是编者照此推理:“列传”纪述的当然是天子、王侯之外的人物了。旧时为《史记》作注的现存只  相似文献   

19.
《楚辞章句》流传既古,亥豕帝虎,舛误甚多。余用明以来《章句》《补注》(“章句”部分)十多个刻本互校,并参验古注类书,对《章句》校勘是正,有一些收获。今略举二则,以示其例: 误而又衍之例:《招魂》“倚沼畦瀛”,王逸注云:“瀛,池中也,楚人名池泽中曰瀛。”《章句》《补注》各本同;《文选》各本王注作“瀛,池中也,楚人名泽中曰灜”。案:“瀛,池中也”之“池”字各本误,字本作“泽”。《文选·蜀都赋》刘渊林注引《招魂》本句,又引“王逸云:瀛,泽中也”,则王注本作“灜,泽中也,楚人名泽中曰瀛”,这才符合王注之  相似文献   

20.
一、皇帝之妻后皇帝的正妻。《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皇后皇帝的正妻。《史记·孝文本纪》:“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女君皇后。《三国志·魏·文德郭皇后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