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赵雪艳 《考试周刊》2012,(74):21-23
双语语义通达的心理机制研究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总结了以往有关双语语义通达机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双语语义通达机制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成果,进一步讨论了语义通达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研究范式探讨非熟练藏汉双语者在不同学习、测试语言情境下英语词汇语义通达情况。实验结果:反应时结果表明,当学习语言与测试语言一致时,汉语学习方式下抽象词汇通过汉语通达语义,藏语学习方式更利于具体词汇通过藏语通达语义;当测试阶段采用多种语言时,抽象词汇与具体词汇均能通过学习语言通达语义,比一致条件更具优势。正确率结果表明,测试阶段采用多种语言更有利于英语词汇的学习,英语词汇通达语义的过程中对藏语具有更大的依赖性,具体词汇比抽象词汇更容易与藏语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3.
阅读中的二语词汇语义通达是指通过视觉接受输入二语词汇信息,并提取词义的过程。受不同表征观及实验方法的影响,研究者在双语者是否需要借助母语通达二语词义这一核心问题上仍存在巨大分歧。目前研究者构建的二语词汇语义通达模型假设主要有:语义独立储存理论下二语词汇语义通达模型、语义共同存储理论下二语词汇语义通达模型和混合(mixed)语义表征理论下多维二语词汇语义通达模型。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二语词汇语义通达受双语者二语熟练度、认识能力、认知压力、二语接触方式和程度、二语习得年龄、双语平衡度、词频、词长、词型、词形相似度、语义相关度和语言相似度等多个维度影响。然而目前有关各因素交互效应的研究并不太多,且多以行为实验为主。未来应着眼于对影响二语词义通达的各种因素交互效应进行整合性研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严格控制实验过程,才可能进一步完善现有二语词汇语义通达模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第二语言学习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从个体语言学习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第二语言学习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在第二语言学习的积极作用方面,大量的实验证据证明双语者在执行功能方面表现出优势,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者提出了不同观点。在第二语言学习的消极影响方面,很多研究发现双语者存在词汇通达劣势,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这种影响是暂时的,甚至双语者的某些语言能力还会好于单语者。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不仅要加强对第二语言学习利与弊的系统研究,探讨第二语言学习利与弊的发展轨迹和内在机制,而且应该尝试使用因果设计更直接地探讨第二语言学习对个体语言与认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实验,考察了二语词汇的熟悉度和抽象度以及一语与二语的词汇形似度对非熟练中日双语者语义通达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要求被试在学习阶段完成日语单词的概念判断任务,测验阶段完成汉语单词的词汇判断任务时,不论是熟悉度高还是熟悉度低的日语单词,均没有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抽象名词出现了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而具体名词没有出现;不论是词汇形似度高还是词汇形似度低的日语单词,均没有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由此可见,词汇抽象度对非熟练中日双语者的语义通达方式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它们需要通过一语词汇表征来通达二语抽象名词的概念层面,但可以直接通达二语具体名词的概念层面。  相似文献   

6.
双语记忆表征研究主要探讨两种语言是如何在双语者的大脑中进行储存和组织的。先前研究围绕着上述问题、运用翻译等范式、以成人双语者为被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文章重点介绍了双语记忆表征现代研究的几个新视角,包括运用基于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进一步探讨双语记忆加工的过程、关注双语者掌握的两种语言词汇的意义量差异所造成的记忆表征的差异以及将第二语言获得年龄效应引入到双语记忆表征问题上来。  相似文献   

7.
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关联干扰词对图片命名或起干扰作用,或起促进作用。不同理论对语义干扰效应的实质和产生阶段提出不同观点。词汇选择竞争假设认为,语义干扰效应是干扰词和目标词的词汇节点相互竞争的结果,发生在词汇通达阶段;概念选择模型认为,语义干扰效应由干扰词与目标词的语义表征的相互竞争引发,发生在前词汇的语义水平;反应选择假设认为,语义干扰效应是由非目标的反应先于目标反应占据输出缓冲器造成,发生在后词汇水平。三种理论都得到一些实验研究支持。在已有理论研究基础上,未来研究应该注重扩展研究领域和研究角度,全面深入地分析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发生机制,建立更具有普适性和预测力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典型启动效应的实验范式,语义和语音两种不同加工水平的试验任务,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中英双语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被试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学生38名。结果发现:在基于语义的范畴判断任务中,当启动刺激(英)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启动刺激(中)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即与实验一对等的跨语言语义启动试验,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而且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启动值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实验二);当启动刺激(中)的翻译对等词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音相同或相近关系时,采用基于语音的词汇判断任务,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大学生程度的中英双语者来说,他们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既直接通达语义概念表征,又可以借助第一语言的词汇表征为中介再通达语义概念表征,与Kroll等提出的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9.
汉语阅读中词汇通达的认知加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中词汇通达的模型主要有三种,即直通模型、语音中介模型、二重通路模型。汉字是一种不同于拼音文字的表意文字,汉字字形的表意作用大于拼音文字,在汉字词汇通达中,汉语字(词)义的提取可能更符合直通理论的假设,不同于英文更符合双通道理论的假设。所以应针对不同文字类型提出相应不同的词义通达理论,探讨出不同文字类型间认知加工的差异,才能真正弄清汉语阅读的词汇通达机制。  相似文献   

10.
自我相关刺激的加工优势体现于多种心理加工过程,然而自我相关刺激是否具有意识通达的优先性,还需对以往研究进行系统梳理。采用降级刺激强度、视觉掩蔽、双眼竞争、连续闪烁抑制、非注意盲、注意瞬脱作为意识阻碍的实验方法,同时将睡眠、麻醉与严重意识障碍条件作为研究手段,考查自我相关刺激在以上范式和条件中是否具有意识通达优势。部分研究发现了自我信息具有意识通达优先性的证据,并提出了诸多不同甚至冲突的假设,如:注意瞬脱和非注意盲通过中断注意过程阻碍视觉意识,那么是注意早期选择理论还是晚期选择理论能够更准确地解释自我相关刺激在两种范式中的加工优势。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不一致的现象,探讨其背后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双语语义表征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表征尤其是两种语言在头脑中的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以双语语义表征的理论即“同一表征说”和“独立表征说”为出发点,阐述了词汇联想实验、双语Stroop效应实验、跨语言的语义启动实验、神出鬼没经心理方法、脑成像技术等实验研究的研究范式、理论依据和实验假设,及其实验对语义表征理论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2.
双语词汇表征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cinreich首先从宏观上提出了双语的两种语言问可能存在的三种关系类型,但此种类型的划分以及据此通过实验研究而建立的双语词汇表征模型采用的是用一元化的观点,不能正确反映语言间的关系。在确立了双语两种语言中词汇联系与概念联系并存之后,双语词汇表征模型从基于语言特征和基于双语语言水平的两种模型的对立发展到语言因素与双语语言水平因素并存的模型,实现了模型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为探讨语言的加工机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心理词典是指外部词汇在人心理的表征,它存储着词汇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的信息,在结构上包括概念表征和词汇表征。双语者的两个心理词典之间存在符合关系,即双语者两个心理词典在语义水平上是共同表征的,但在词汇水平是独立表征的。双语心理问典实验研究既有词汇联想实验和Stoop效应等比较粗放的实验手段,也有事件相关电位实验、功能核磁共振和正电子层描术等高精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现已出版的四十多种汉哈双语词典存在的缺憾主要是:(一)词目集合不够全面。因此,选词标准要明确,词的界限要严格,词形应整齐划一,词语书写应规范,应扩大非词词目范畴。(二)词条解释不够准确。应当重视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平面的分析,加强文化语义阐释,释义手段要多样化,译语和描写应该相结合,注意构建语义映射,增加本族语主观评价,还应适当解释词源。为此,建立互译辞书的编纂理论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Martin East   《Assessing Writing》2006,11(3):179-197
Writing assessment essentially juxtaposes two elements: how ‘good writing’ is to be defined, and how ‘good measurement’ of that writing is to be carried out. The timed test is often used in large-scale L2 writing assessments because it is considered to provide reliable measurement. It is, however, highly inauthentic. One way of enhancing authenticity in a way that might also promote good writing is to include access to support resources in the test. This article reports a study into whether allowing a bilingual dictionary enhances good writing in German writing tests. Participants (n = 47) took two tests, one with and one without a bilingual dictionary. The essays of sub-sets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lexical sophistication, lexical accuracy and test score. Lexical sophistication was measured by means of the Lexical Frequency Profile (Laufer & Nation, 1995). Lexical accuracy was determined through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words looked up in the dictionary. The results revealed an increase in lexical sophistication in ‘with dictionary’ tests but frequent misuse of look-ups. There was also no improvement in test scores. Subsequent issues for the use of dictionaries in writing tests are raised.  相似文献   

16.
双语大脑词库的表征模式是共同表征还是独立表征,母语和二语词库的语义连接模式是怎样的,以及二语词库提取的语义表征和语音表征模型是大脑词库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大脑词库研究的相关理论,认为大脑词库的研究必须考虑双语词库的发展过程,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大脑词库的存储和提取机制。  相似文献   

17.
Many studies involving lexical access in picture-naming tasks have been undertaken at a point in time, mainly focusing on age of acquisition (AoA). To identify the real determinates of lexical access in recovery and their traces in the brain, we carried out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a Chinese pure anomic patient using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 found that AoA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arly recovery but not in total recovery, whereas familiarity was significant in the whole process. From a new dynamic point of view,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oA and familiarity are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lexical access in anomia recovery. We suggest that the changing effects of AoA during recovery may be related to the pathologic process; AoA and familiarit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constructing materials to assess and treat anom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研究:理论、方法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年来,在词汇歧义消解领域,研究者采用多种技术进行实验,提出了4 种典型的模型,即多重通过模型、选择通达模型、重排序通过模型和整合模型。到目前 为止,不同的研究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分歧。今后的研究应该在考察语境作用时间点的同 时,重点探讨语境影响歧义词意义通达的机制,特别是应该重视对歧义词加工中抑制过 程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