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86):121-122
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生理与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健康的身体必须有良好心理状态作为基础,不健康的身体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快速生理与心理变化时期,也是其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体育教师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他们的成长,从而为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围绕如何在初中体育中融入健康教育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现代健康的观念已突破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限,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观念的转变.单纯强调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这是新形势对体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健康不外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统一。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体育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生理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从而导致有些学生经不起半点打击和委屈,意志薄弱,心胸狭窄,遇到挫折易走极端,如跳楼、服毒、出走等等。这已在社会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健康是心理健全和身体强壮的完美结合,是一个人身心、社会方面的综合反应。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要“健康第一”的新思维、新理念。如何把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抓住锲机,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任务。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健康是心理健全和身体强壮的完美结合,是一个人身心、社会方面的综合反应。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要"健康第一"的新思维、新理念。如何把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抓住锲机,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任务。  相似文献   

6.
世卫组织对健康做过这样的阐述:健康是人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各个教育环节中都应有所体现。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现状的分析,指出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教育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地教学实践,说明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健康的评价不应局限于医学生物学范畴,还应扩大到心理社会学的领域。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因此学校的体育应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三管齐下,而不能偏颇其一。  相似文献   

8.
丁淑宁 《考试周刊》2012,(89):178-178
谈到健康.人们往往只重视生理方面的健康。而忽视心理方面的健康。其实,这两个方面的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并且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适应新世纪挑战的新型人才.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将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以身体锻炼、体育保健和心理健康有机结合的学校体育教育,以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健康教育只偏重于生理、心理知识的灌输,学校体育又过于偏重技术的教学,忽视锻炼习惯的养成、体育情感的培养,造成了二者分离的现象。因此,如何将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健康教育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文章针对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现状,提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所谓心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科学而系统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的定义,意味着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必须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综合评定,而这就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谈谈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 ,其心理素质决定着大学生将以什么样的面貌跨入新世纪 ,而时代的特征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素质走向。面对新世纪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素质结构中显得更为重要 ,心理教育将显得更为迫切。一、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1 .心理卫生教育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健康 ,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 ,还应有健全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在现代的健康概念中 ,人的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并能充分发挥这几方面的能力。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指出 ,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物…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健康教育不但包括身体健康教育,还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引起心理的巨大变化。产生种种矛盾心理,即俗称“心理断乳期”。  相似文献   

14.
健康不仅包含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而且还涉及到社会道德健康。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身体锻炼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于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实施以来,体育与健康教育成为当今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新热点,它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步发展。体育活动不仅能全面发展人的体能和增强人体的适应,而且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新陈代谢,刺激骨骼生长。同时,体育的心理功能具有更多益处,从健全人格到塑造个性,多角度地锻炼了人的意志品质,为学校体育培养合格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和生理基础。因此,在学校体育工作中,除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我们更应重视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我们认为,体育性格就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在生理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心理和性格得到不断的完善,从而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高校体育不仅要充分发挥增强体质的功能,更要重视体育的渗透功能,通过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智力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推动自我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的协调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首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学科的有关健康知识,将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单纯强调让学生掌握技能技术而言,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体育教育进人“创新教育”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说到健康 ,不少人往往只注意到身体方面的健康状况 ,而忽略了心理上也存在着健康问题。实际上 ,人体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 ,健康的意义不仅在于生理方面 ,在心理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许多时候 ,心理不健康带来的危害更大 ,因此 ,我们不仅要讲生理健康 ,还要讲心理健康。中学生 ,正处在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年龄阶段 ,急剧的生理发育、性意识的萌发、自我意识的空前强烈等都会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许多烦恼和困惑。因此 ,他们不仅经历着生理上的重大转变 ,而且经历着心理上的重大转变。要获得一个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全新”的世界 ,这两者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健康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个人卫生态度行为习惯的认识。方法 :对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的 13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4.2 %的学生认为 :有健壮的身体、健全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者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但仍有 15 .7%的学生仍抱着“身体无病”就是健康的陈旧观念。结论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体育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起全国体育课程改为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好体育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