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国际环境法作为国际法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在基本原则方面仍存很大差异,这反映了国际环境法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具有的特点。本文从国际法基本原则出发,对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界定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对指出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应包括:公平原则、国际环境合作原则、国家环境主权原则、尊重国外环境权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环境责任原则、预防原则。  相似文献   

2.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从科学层面转向国际政治、国际法律乃至国际经济的综合治理。当气候变化引发环境危机与金融动荡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时候,国际社会需要在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均衡点,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稳定繁荣。通过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环境法为分析对象,明确法经济学的分析前提,探讨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路径,进而剖析国家参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策略,将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建立科学有效的应对机制.并推进“后京都时代”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国家参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必须建立国际气候环境合作秩序,促进多层次的国际政治合作。完善政治目标经济化的手段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国际环境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环境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国际法分支.在近30年来,国际环境受到严重的损害,保护环境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联合国为此召开了几次相当重要的国际会议,并通过了许多重要的国际文件,它们标志着国际环境法的产生.例如,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前一个会议通过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两个重要文件,后一个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一系列的国际文件.  相似文献   

4.
法律人格的确立是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等获得国际环境法主体地位,参与国际环境法律事务,享有国际环境法律权利承担国际环境法律义务的基本前提。本文从国际法主体和国际环境法主体的概念出发,通过对国际环境法主体确立和发展的历史、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及其在国际环保事务中的独特作用、目前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环保实践的情况等的分析,论证了确立非政府组织国际环境法律人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不遵约机制作为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特有机制,已经在多个国际环境条约中出现。在对《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不遵约机制进行介绍的同时,与其他国际环境条约的不遵约机制比较,进而分析不遵约机制的特点以及有待完善之处,与此同时肯定不遵约机制对国际环境条约的促进履约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入中国 ,带给中国环境法的第一个冲击是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环境法的概念和范畴论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可持续环境立法的认识疑障。中国环境法的概念应当回复到以整体环境观为指导的、国际通行的广义环境法概念 ,即把狭隘环境法的调整内容扩展到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自然资源方面的社会活动 ,并重新启用“环境法”术语。复元的中国环境法范畴应当重新界定为三个平行子法 ,即 :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生态环境保护法 (狭义的自然保护法 )。中国环境法融合自然资源法合乎法理 ,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与资源立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环境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评述为适应环境法制建设的需要,促进环境法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入开展环境法研究,国家环境保护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与澳大利亚环境法中心(悉尼)共同发起。联合举办了“环境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将这次会议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  相似文献   

8.
国际环境法是法学特别是国际法学的一个分支,其渊源与传统的国际法的渊源既有同一性,又有特殊性。其主要渊源是国际立法(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司法判例和衡平精神。国家环境条约在其形式和内容上的特殊性;在环境保护领域内,国际习惯在很短时间内的确定和运用;司法判例和衡平精神直接关系到争议各方的权益,是国际环境法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量调整国际环境关系的国际公约、区域协定和双边条约等国际法律制度不断涌现,国际环境法应运而生。然而目前国际环境法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虽然它的理论层面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国利益和立场等不同,国际环境法出现束之高阁、难于执行的局面。本文将结合国际环境法在国际实践中的现状,对它的发展提出新的归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国际环境问题现状和趋势的描述,阐明了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倍受关注的焦点,同时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国际环境法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环境非政府组织广泛地参与了主权国家范围内、地区性以及全球性环境治理,其中,对联合国环境事务的参与所发挥的作用最为突出。环境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的参与具有提供环境信息和引入新议题、推动环境问题的国际公约的制定和监督实施等方面的重要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环境法泛道德化现象由来已久,且有越演越烈之势,致使环境法逐渐偏离法的轨道。环境法表象虽然很繁荣,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专业性不强的危机,法律味不浓是环境法突出的特点。现今的环境法正在逐渐演变为如何保护环境的道德呼吁,难以体现环境法中的法律因子,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法治实践。走出环境法泛道德化的阴影,实现环境法“法”的回归是当代环境法学者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从1997年刑法设立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节到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改为“污染环境罪”,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在不断的进行修正和补充,但是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却没有发挥应有的威慑作用,仍然存在着理念和立法上的不足。因此,及时完善我国的环境刑法已经成为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晚近以来,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成为人类的"对一切"的义务。从国际海洋法庭审理智利"关于东南太平洋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剑鱼案"而言,由于智利的环保贸易措施同时涉及WTO和国际海洋法庭两个争端解决领域,依据不同的法律规范受到审查,因而属于平行诉讼的情形。其实,在国际法发展到"共进国际法"的阶段,通过贸易保护海洋环境,以国家管辖内外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进一步促进贸易发展,应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1980年代以来,随着气候问题逐渐被列入全球政治议程,及其全球治理的深入展开,非国家行为体开始成为国家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秩序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本文详细审视和分析了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这三类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从形塑气候理念到建立全球气候治理制度,它们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影响个体国家的气候谈判立场和政策,它们能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施加重要影响,而且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如能恰当利用它们的作用,将会很好地增强国家治理气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公众参与的规定方面还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环境正义理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凸现了人类环境伦理观的根本性转变。一方面,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另一方面,彰显了国内环境公正、国际环境公正与代际环境公正的基本理念,标志着世界环境保护运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美国环境正义理念进一步影响世界各国国内环境法律与政策,并且在一些国际环境框架公约中得到明显体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经济飞速发展之时,环境正义理念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观和公平正义理论是环境法的两个理论基石。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法存在的目的,是法律坚持以人为本的结果。而公平正义问题又是环境法价值目标的核心内容,也是其进行整个制度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环境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面广、知识点杂以及授课学时短的矛盾,应用概念模型方法(自然本底-环境效应模型、源汇模型、DPSRC模型以及系统工程模型)来架构课程的知识框架以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以"环境科学概论"课程为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