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工笔花鸟画既是花鸟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我国民族绘画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技法的一门独立的画科,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花鸟画的技法形式亦在不断演变,尤其是现代工笔花鸟画,既有传统技法的特色,又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中一些形式因素.使其表现形式和风格更趋于多样化。对现代工笔花鸟画技法的探索、研究、总结是为了促进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世界美术分东西方两大体系,两大体系又衍生出不同的美术创作,产生出美术视野的多元性,就绘画而言,东方绘画以中国为代表,我们就以东方艺术的一个代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支流西方风景画进行比较,看看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首先是两个画种几乎相近的起源;其次是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最后我们看看中西方风景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异同,以及工具材料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美术作为艺术范畴的重要方面,在现代社会的文化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并列为世界两大绘画体系。中国画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渗透着中国儒、道、释各家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中国画中的意境,在各个时期都已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有人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质疑。科技化的今天,摄影、电影以及电脑为主的现代美术形式表现技法的蓬勃发展,中国画的确显得脚步放慢了,但是中西文化应是相互交流的。  相似文献   

4.
油画作为西方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画种已有着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它有着其独特的艺术语言魅力和特有的传统技法表现形式,经历了具象形式、抽象形式以及多样形式并存的几大历史阶段。现代绘画既受到了西方传统油画技法的影响,同时也得到了东方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表现技巧方面的启发。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如何学习油画技法以及油画技法的重要性和它的出奇制胜的魅力,并提高美术创作和鉴赏力,从而提高技法水平和提高鉴赏者的审美修养和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绘画技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的介绍具有较大的比例.并且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美术教学中只有可操作性。通过对中西方山水、风景画技法的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绘画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民族绘画的优秀画种之一,我们在花鸟画的基础教学中应该强调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倡导艺术创新,两者不能偏废。在此基础上形成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本文从花鸟画的表现语言和材料,以及调和东西方艺术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7.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美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狭义的美术主要指绘画和雕塑。绘画分为中国画和西洋画。中国画有山水画、花鸟画、仕女画等之分,又有工笔画、写意画以及水墨画、粉画、漆画之分。西洋画中有油画、钢笔画、水彩画之分,有静物、人物、风景画之分。本文着重谈谈对中国画和雕塑的欣赏。 面对一件美术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欣赏它呢? 首先,我们要看它反映和表现了什么。一切艺术作品都是通过生动具体的感情形象,这样或那样地表现作者对于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认识。翻开西方美术史,大家会发现这样一种艺术现象:人体美术几乎占据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整个艺坛。人们不禁要问:当时的艺术家为什么那样热衷于表现人体呢?当然有其历史原因。自五世纪到十五世纪的欧洲封建社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笔花鸟画,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推陈出新的成果,不论是在技法,还是在用笔中都有了明显的时代符号,在现代的工笔花鸟画创作中,本人简单的总结了自己在花鸟画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对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想法,不但对传统的工笔花鸟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还使自己在绘画创作中有了更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的大旗,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以林风眠为代表的一批美术家积极引进西方美术的写实方法,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手法及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相融合,走出一条改革中国画的新路,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生机.本文以林风眠先生对传统与现代绘画思想与手法的融合角度来揭示他对现代中国画的几点创新.  相似文献   

10.
当代置身于花鸟画探索的人越来越多,全新的语言样式在中国画坛百花齐放,工笔花鸟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创作观念和语言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文章以花鸟画创作的意境为基点,从意境与意象造型、技法拓展、图式拓广等方面结合当今画坛较活跃的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对花鸟画艺术在当代的转型与重构作了一系列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印象派绘画作为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以追求在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这种创作方法对当代中国美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创作理念、色彩运用,绘画技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印象派绘画与中国油画艺术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为中国油画走向世界拓展了视野,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西艺术交流始于明清,这一时期最大的特色是"西学东渐"。明末清初,传教士的进入促进了西方古典主义写实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融合与发展,一改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及线描风格。这个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集中在记实性,其中发展较为瞩目的题材包括装饰性壁画、人物风俗、人物肖像、战功图及祭祀等。本文以《乾隆皇帝大阅图》为研究对象,从造型、明暗、构图及透视等方面详细阐述西方绘画技法对中国画的影响,认为西方绘画技法促进了中国画对光影元素的运用、明暗和透视法的兴起以及色彩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与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是中国墨竹画历史上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作经验表述。前者体现了墨竹画技法程式尚不完备时期的绘画特征,后者则反映了技法程式高度完备条件下的画竹特点。中国人临摹学画的过程既是熟悉作画套路的过程,也是建立记忆表象的过程。记忆表象的笔墨化导致了创作意象的瞬间生成,而作画活动的程序化则削弱了画家对艺术构思依赖性。如此,画竹而"胸无成竹"才成为可能。本文试结合中国墨竹画的发展来分析文与可画竹与郑板桥画竹创作活动的异同,并由此论证表现技法程式化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活动尤其是创作构思心理活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艺术的发展与人们视觉方式的改变,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审美需求下,写实技法作为西方绘画创作的一种表现语言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演变。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西方绘画经历了诸多流派的交替更迭,探索并实践了诸多绘画语言与表现技巧,创造出无数的写实形象,但都因各个时期审美追求与表达观念的不同而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在悠悠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中西美术两大绘画体系,即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与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以上两大绘画体系各有其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根深蒂固的文化根基,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西方艺术尚形,而中国艺术尚意;西方艺术重再现、重理性,而中国艺术重表现、重感性.通过中西美术比较,既可以找到其不同之中的相似之处,进而找到这些相似之中的不同,从而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中找到自身文化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方油画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材料技法的演变史。由于结合剂的改变,绘画经历了从蜡画、镶嵌画、干壁画、湿壁画、坦培拉绘画到油画的历史变迁。绘画材料的发展丰富了技法表现,而艺术观念则直接导致了技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傅抱石以民族美术复兴为己任,借鉴域外美术精华,对传统文人"诗意画"进行了革新,成为现代中国诗意山水画创作的典范。文章围绕傅抱石在诗意山水画现代性转化过程中,对绘画观念的现代赋形、现代性绘画语言的提炼和现代性诗意的创构等方面所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油画和中国水墨画是绘画种类中具有地域特点的画种,在美术教学中,一般都是将两者从绘画风格、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历史地位等多方面进行一定的区别。这个区别让很多学生会认为两者是"水火不容"的对立画种。在一次县中小学美术特色课堂展示、教研活动中,笔者选择了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本中的《水墨变体画》在二年级进行授课(二年级学生基本参加了学校水墨画社团,授课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体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韵味外,感受一下用水墨画油画的乐趣),在这一课中尝试了用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来表现西方油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海上画派”是我国近代绘画史上一个重要流派。“海上画派”在继承传统绘画“扬州八怪”绘画思想的基础上,具有其独特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时代感。他们的画作既保持了中国画的一些传统特点,又以开放的胸怀融合着西方绘画,这些绘画的特点为后来中国的花鸟画如何包容并消化西方绘画的冲击而寻求的变革而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这些启示对于中国现代的水墨花鸟画创作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在继承隋唐山水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绘画技法,建构了独到的绘画理论,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把山水画创作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尤其对两宋山水画创作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荆浩《笔记法》及其绘画创作为北方山水画代表,试图从理论认识、技法演化和创作实践诸方面探析五代山水画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