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舛互("舛"意为"违背")这一修辞格,是1983年10月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编的<修辞新格>(福建教育出版社,谭良祥主编)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所谓"舛互",是指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肯定,是为了衬托,强调否定部分;否定,是为了衬托、强调肯定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做好,等待行动。比喻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但尚差一个条件才能完成整件事情。成语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令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典  相似文献   

3.
请先看一首题为《有些人》的诗:什么都学/就是不学好/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亏/什么都讲/就是不讲理/什么都要/就是不要脸这首诗有意思吧?它以短短三十六字,竭力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斤斤计较、蛮不讲理、贪婪无耻的人。你知道它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吗?诗中用的就是矛盾修辞方法。矛盾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意思相对立、相矛盾的反义词、反义短语、反义句子置于一处,造成一种表面的不合逻辑的假象。这种矛盾的语言往往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它通常用肯定加否定或否定加肯定的形式构成,突出强调的却是后一部分内容。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强调“…  相似文献   

4.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只有老王太太跟她俩小子没有挑到好牲口",对这类句子不少人认为是违反逻辑的病句.笔者读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编的《修辞新格》才知上述各句是使用了"舛互"这一修辞手法.所谓"舛互",是指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其肯定是为了更有力地强调被否定的部分"否定,是为了更有力地强调被肯定的部分.正象对"夸张"、"移就"等修辞格一样,万万不可  相似文献   

5.
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是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这种有点儿"是非舛互"的修辞现象,我们把它叫作舛互。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训:"相违背,错乱。""舛互",意谓"交相抵触"。(《辞海》)这种"是非舛互"的修辞现象,既常见于名家名篇、书报杂志,也出现于语文教科书中。  相似文献   

6.
“舛互”是一种修辞格,“自相矛盾”是病句的一种类型,但由于两者都具有“互相矛盾”的因素,所以常被混为一谈,那么,如何辨别“舛互”与“自相矛盾”呢?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舛互”?它与“自相矛盾”有什么不同?“舛互”是“对事物既全部肯定,又全部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的一种修辞格。肯定  相似文献   

7.
苏轼在《上皇帝书》中写道:“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既说“绝无”,又说“仅有”,岂不自相矛盾,舛错相违?还有成语中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俱备”,又“只欠”,岂不也相矛盾?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人们立了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叫做“舛互”。“舛”,音chuǎn,差错。专  相似文献   

8.
对于“全班同学的作业都交了,只有陈华一个人还没交”,认定不是病句的一方认为:这种说法符合语言习惯,属于修辞上舛互辞格的运用,不能全用逻辑来解释。认定是病句的一方认为:这种说法和舛互辞格是有本质区别的,违背了逻辑上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双方的共同点是都认可有舛互这种辞格,分歧在:(1)这种说法是否属于舛互;(2)这种说法是否违反形式逻辑的矛盾律。汉语修辞格中,的确有一种叫做“舛互”的辞格,定义是:对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全部肯定,是为了强调、突出部分的否定;反之亦然。如“,大伯,…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特选”修辞手法呢?“特选”修辞手法,就是在行文造句中,借用反衬,先对某一事物全部肯定或者全部否定,然后再用“只”、“惟““独”、“只是”、“只有”、“惟有”、“惟独”之类的副词加以否定或者肯定其个别现象,从而突出或者强调后面的个别现象的修辞手法。例如:①“早晨,我来到学校,校园静悄悄的,只有几个同学在大声地朗读外语。”例①中,先全部肯定“校园静悄悄的”,然后再个别否定,“只有几个同学在大声地朗读外语”,这样便达到了突出“几个同学”勤奋学  相似文献   

10.
在讲解唯物辩证法关于“整体和部分”以及“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方法论意义时 ,笔者引用“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这则成语作为例子 ,从哲学、文学、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对这一成语作了分析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这则成语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周瑜因破曹在即 ,苦无东风相助 ,焦虑成疾 ,卧床不起。诸葛亮深知周瑜病因 ,前去探望 ,在病榻前密书“欲破曹公 ,宜用火攻。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从文学的角度看 ,这则成语的本意是说 ,样样条件都已俱备 ,只差最后一个重要的条件 ,使计划不得实施。从哲学上…  相似文献   

11.
最近电视上常播出这样一句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不少师生认为这是一个病句。这种类型的句子之所以被认定为病句,是因为在不少学生看来。其中包含着逻辑矛盾。即“不收礼”与“只收脑白金”自相矛盾,而句意在逻辑上矛盾的句子自然是病句。笔者认为“脑白金”广告语写得很好,并没有错误。说它是病句是因为对“舛互”这种修辞方法不了解。所谓“舛互”,是指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利用字面矛盾。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读了贵刊2005第7 ̄8期《这类句子不是病句》一文。文中认为“全班同学的作业都交了,只有陈华一个人还没交”是舛互修辞手法的运用,不能算是病句。对此说法,笔者不敢苟同,特撰写此文与张老师商榷。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舛互的修辞手法。所谓舛互,就其实质来说,是指先对事物看似全部、实质并非全部的对象肯定或否定,接着再否定或肯定事物的部分对象;或者先肯定或否定事物的全部,再否定或肯定一个表面看似包含在该事物中、实际并不包含在该事物中的对象。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后者的作用。肯定,是为了更有力地衬托、强…  相似文献   

13.
最能引起他们关注的,肯定不是跟他们生活无关的事情,而是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和事,也就是他们身边的事情。既然这样,我们历史教学的方式又该如何改进呢?如何才能找到历史学习的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又如何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呢?这是我们无数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达·芬奇曾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近视的人们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表示:既然是窗户,那就给它们装上玻璃。我们身边"近视"的人越来越多,但只要佩戴上度数合适的眼镜,模糊的世界又能重新变得清晰。等等,难道在眼镜出现以前就没人近视了吗?如果一个古代人近视了,TA又该如何正常生活呢?  相似文献   

15.
彭晚晚卷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世人面对此诗,均迷惑了:“既然是空手,又怎么能拿锄头呢?既然是用脚走,为什么又骑着水牛呢?为什么流动的是桥而不是水呢?”人们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一个个皱紧眉头,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6.
<正>第一节课一下课,小利就哭哭啼啼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我新买的文具盒不见了!"我一听头就大了:怎么又有同学少东西?我问小利:"什么时候,在哪儿丢的?""我放在桌洞里的,上晨读课时还有呢。"既然上节课还有,文具盒肯定跑不远。我的脑海里立刻闪出一个念头:马上到教室里,让同位互相搜一搜;但转念一想,这样怀疑全班同学等于是对全班同学的不尊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想必同学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既然同学们喜欢,我们又何尝不可把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的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呢?从一定意义上说,游戏本身除具有娱乐功能外,还具有学习功能。它从来就是和儿童不可分的,是儿童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能使儿童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体验。孩子是在游戏中长大的,游戏化的学习和生活是更适合他们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在"玩"中学,寓教于乐,又该如何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成长呢?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反思。  相似文献   

18.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谭永祥在《修辞新格》一书中指出:“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是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这种有点儿‘是非舛互’的修辞现象,我们把它叫做舛互。”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训:“相违背,错乱。”“舛互”,意谓“交相抵触”。(《辞海》)这种“是非舛互”的修辞现象,既常见于名家名篇、书报杂志,也出现于小语教科书中。例如: [例句一]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第二册《诚实的孩子》) [例句二]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12,(4):54
"虚假的证词"答案:彼尔证词里有许多矛盾的地方。第一,既然两名强盗进门时都戴着面具,怎么可能看见他们叼着烟呢?第二,打他的那个大个儿胖子既然戴着手套,怎么能看见他手上戴着金戒指,还有上面镶着的蓝宝石呢?第三,既然列车行进的时候声音很大,怎么能够听见那两声轻轻的敲门声呢?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七月一日是香港回归一周年的日子,是中国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香港回归这一伟大实践的成功,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可是有些人对“一国两制”至今仍存有传统的偏见:“在一个国家内,怎么能同时存在着两种水火不相容的制度呢?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允许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这不是非驴非马吗?”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不能不引起理论界的注意.为什么有些人对“非驴即马”或“‘非马即驴”持肯定态度,而对“非驴非马”持否定态度呢?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一提到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规律,人们就会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