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是刑事诉讼证明的核心问题,控诉方负举证责任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有原则就有例外,被告人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也应当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如果其举证不力,将承担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即对被告人实行有罪推定。被告方承担举证责任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是刑事诉讼证明的需要,也是实现刑事诉讼价值目标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是诉讼证明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本文认为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应明确划分为举证责任和结果责任,以理清刑事诉讼过程中控辩双方的证明责任的分配及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恢复性司法注重修复被犯罪侵害的社会关系,刑事和解正是其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实然体现.刑事和解的价值追求契合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但原有的立法空白使得我国刑事和解的司法尝试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新刑事诉讼法辟专章规定了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等一系列内容,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基本法依据.刑事和解制度的确立与不断完善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犯罪明知是嫌疑人的内心状态,是难以用证据证明的.在司法实践中,对明知的认定大都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予以推定.明知的推定有助于解决案件证明环节上的困难,有助于实现刑事司法的目的,对推动刑事司法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证明标准是刑事司法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诉讼成败的关键。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传统的证明标准有法律真实说和客观真实说。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就采用法律真实说。通过对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标准和西方刑事司法证明标准的分析,从中吸取了西方先进合理的证明标准,将它与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标准相结合,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证明标准——确信无疑。  相似文献   

6.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基础,刑事诉讼活动是围绕着证据来进行和开展的,非法证据却是刑事诉讼中的“毒瘤”,严重损害着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刑事非法证据作为刑事司法领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通常反映着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的诉讼理念和诉讼价值.国内外立志于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在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进行了长时间悉心研究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准备构建和确立什么样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了极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涉及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三个法域的跨境犯罪日益频繁,三地之间进行的刑事司法协助工作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基于解决现阶段司法协助的突出问题,以及我国刑事司法改革长远发展的双重考虑,有必要对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刑事诉讼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作为我国三大诉讼之一 ,有着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不同的特点。本文拟从举证责任、提供证据的期限、证据种类形式和法院调取证据等方面就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特殊性进行探讨。一、关于举证责任举证责任 ,是指当事人对有利于自己的主张 ,有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 ,加以证明的责任 ,如果当事人不能举证证明其主张时 ,就要承担败诉的后果。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举证责任 ,主要适用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具有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不同的特殊规定。在刑事诉讼中 ,公诉案件的举证责任由司法机关承担。《刑事诉讼法》第 43…  相似文献   

9.
公诉案件的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承担,这是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但在特殊防卫案件中,由于特殊的立法目的以及对特殊防卫案件追究的困难程度决定了可以采用特殊的举证原则,即由被告人承担对特殊防卫案件的举证责任,如果其未能履行这种责任,可以推定其有罪。由于特殊防卫案件的司法认定以及控辩双方在诉讼中强弱相比的特殊地位,被告方只需针对公诉机关的犯罪指控,达到证明特殊防卫事实存在之可能性大于其不存在之可能性,即完成了举证责任。这不仅考虑到了而且可以弥补特殊防卫制度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疏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行为人假借特殊防卫而实施犯罪。  相似文献   

10.
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展开了一系列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实践,但在犯罪认定、刑罚裁量、恐怖组织认定和刑事司法合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中国应完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立法;在刑事司法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恐怖组织认定机制;加强反恐领域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告人举证责任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刑事被告人举证责任范围,是由举证责任性质以及控辩角色差异决定的,是实现控辩对抗、防止司法机关转嫁举证责任的必然要求。明确被告人举证责任范围,应当遵循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并重的原则,从立法上规定被告人只对有利于自己的主张负举证责任。被告人的举证责任分为自由举证责任和强制举证责任,前者以保障人权为主要价值取向,后者体现人权保障与惩罚犯罪的统一。为保障刑事被告人实现其举证责任,还需要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充实辩护律师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为控制纠合式跨地域和非接触性的财产犯罪而采取的"体系化打击",使并案管辖的行为人在刑法的"微观标准"适用和相对公允的刑罚适用方面产生冲突。冲突产生的宏观原因是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二律背反。微观原因分别存在于刑事实体法和刑事司法中,在刑事实体法上表现为中国刑法构成犯罪的标准相对抽象且采取定性和定量的递进成罪标准,该因素因中国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而导致影响被放大;在刑事司法上表现为司法文化圈在趋同性中凸显了差异性且司法文化圈中的司法者对司法产生重大影响,刑事司法的效率要求与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规范存在冲突。解决冲突的方式是通过确定以行为人犯罪地为主居住地为辅的刑法差别化适用成罪标准实现相对公平,解决冲突的路径是司法官员对并案管辖保持清醒的认识以实现同案行为人的差别化处理,而且对差别化处理作好充分的说理以期获得公众的认同,并通过适当控制个案的规模,以免冲突剧烈而为差别化处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举证倒置"原则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案件审理过程中."举证倒置"原则是与传统意义上"谁主张、谁举证"的司法原则相对立的,在某些情况下免除原告举证责任的司法原则.在刑事诉讼案件侦查过程中,一些司法机关采取刑讯逼供等犯罪行为,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进而获取有利于指认其罪行的证据.刑讯逼供行为不仅有悖于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举证倒置"原则的具体内容、其在防范刑讯逼供行为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完善该原则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非法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但又具有程序违法性的证据入手,提出了司法中对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上面临多重价值冲突。制定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须在综合政治民主、经济水平、犯罪状况、法律传统、刑事政策及价值取向和公民权利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作出符合国家及社会需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姜福廷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2):92-94,101
针对《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7条取消审查批捕阶段的刑事补充侦查的规定和有的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存在违法行使刑事补充侦查职权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就刑事补充侦查这一专门问题作了粗浅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取消审查批捕阶段的刑事补充侦查的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观点和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应如何正确行使刑事补充侦查职权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诉权理论对刑事司法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在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之时也面临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惑,使改革难以进一步深入。究其缘由,除一些备受关注且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的因素外,笔认为,还与刑事诉讼领域没有导人诉权理论,以致诸多基本问题不能从根源上寻求答案有着直接的关系。鉴于此。笔拟从诉权这一视角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行分析检讨,并尝试从中寻求对刑事司法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证据制度是诉讼法的基础和核心,证据规则也一直是刑事司法领域中最活跃的内容之一。它关系到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价值取向,也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冲突时如何寻求平衡。因此设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完善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直接言词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都基本遵循的刑事司法基本原则之一,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仅有某些体现这一原则的具体规定,在司法实践工作中,还存在着证人亲自出庭作证困难、审判委员会过多介入案件审理等违背直接言词原则的情况。为适应新时期我国刑事司法建设的需要,应当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将直接言词原则确立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并在具体制度建设方面作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9.
刑事司法理论模式同任何理论体系一样,本质上都是一种思维范式.传统刑事司法模式建立在报应主义、功利主义或两者结合的刑罚理论模式基础之上,希冀通过时已然犯罪的均衡责罚或有效预防未然犯罪来实现正义,但20世纪以来,传统刑事司法的实践在控制犯罪、矫治罪犯行为以及对被害人赔偿等方面均陷入困境.近年来,西方国家在对传统刑事司法模式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上兴起了恢复性司法运动.恢复性司法在满足被害人需要、促进罪犯回归社会、减少犯罪、控制成本等方面较传统刑事司法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但其在克服传统刑事司法缺陷的同时却也暗含着付出更大制度性代价的风险.传统的简单思维模式已经很难为现代刑事司法找到出路,刑事司法的理论和实践唯有采取一种有能力承认对话、循环性和多维性的复杂性范式,运用两重性逻辑,深刻理解刑事司法理论模式合理性与局限性的交织,建构国家权力与社会自治的互补.创设网络化的刑事争端解决机制,才能在新的平台上实现超越.  相似文献   

20.
羁押具有积极、中立与消极方面的诉讼价值。刑事羁押的决定应当是刑事诉讼价值选择博弈的结果,必须遵循谦抑原则和比例性原则,实现人权保障和程序正义。由于羁押本身的消极属性和司法实践中有关刑事羁押的种种问题的存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在实践中实现羁押的谦抑适用、替代适用与控制适用,以寻求刑事诉讼价值博弈的最优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