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生存危机。然而近年来,一系列的事件已经使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走向复兴。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对《论语》的解读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局面,为普通百姓传播了儒学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带来了生机。在于丹现象的背后,我们看到普通百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渴求,也看到了在21世纪,复兴传统文化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与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基本上都体现在词汇的词义上。通过分析“国”和“中国”两词词义的变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隐藏其背后的当时的社会状况,而且也能看到社会赋予一个词语新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方式与思维工具,在各国经济文化发展合作交流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云南与越南老街省红河流域中,语言文化丰富多样,即少数民族文化语言有许多不同语系,反映东南亚地区的典型语言文化。了解语言文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两国居民的历史和现在的联系。人们也看到红河流域流经两国,为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为了推动和加强越南老街与中国云南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了解该地区的语言文化是必须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充分利用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文章从课堂思政的背景、定义、目的、课程本身特点、具体的教学实践等方面入手,探索"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课堂思政教育的途径.通过在教学手段上融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学内容中植入家国情怀,以教学单元"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为例,就"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思政进行案例教学分析,提出"中国旅游文化"课程通过课堂+思政、课堂+地方、课堂+实践开展课堂思政教学模式特色.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与越南的科技文化交流十分密切。中国的科技文化不断传入越南,同时中国也吸收了越南的科技文化,这有助于中越两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文章从印刷术、医药、织锦技术、建筑技术、天文历法、陶瓷技术、数学等方面具体介绍了两国的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成竹 《留学生》2010,(6):35-37
从朱民与林毅夫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深深领会中国传统为人处世准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柳永的羁旅宦游词内容驳杂,情感复杂,但是他的文士气质与市民气质渗入其中。本文将通过对本类词作的内容的具体分析,论证词人的双重文化气质在其羁旅宦游词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深入的了解、深刻的研究和科学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统。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事功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国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化、教育上既各具特色,又多有共通之处。日本“综合学习时间”与中国“研究性学习”具有同类性质,同属于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色。通过从政策演进、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开发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可以透析彼此的亮点和不足,从而为“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塞林格的创作,尤其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可以看到塞林格人生梦想中所孕育的"生命超越"情结.霍尔顿的流浪及其寄于"孩子"身上的那份承担与保护,倾注了作家以内心的片刻安宁和生命的瞬间升华来求得一生生命超越的精神参悟.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有着微妙的关系.塞林格对东方文化的向往,不仅深化了他的创作,也成就了他的神秘人生.  相似文献   

11.
从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内涵和特征入手,本着中国的实际,从“对方”和“自身”两个角度,分别提出尊重目标国的文化理念以实现国际化传播、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弘扬中华文明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12.
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罗国杰一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思...  相似文献   

13.
由于唐代交通环境的变迁、科举制度的推行、工商业的发达与旅游观念的变化以及宗教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唐代士大夫形成了喜好、崇尚旅游的风气。唐代士大夫的旅游风习,可分为中上层官员的"宦游"和下层士大夫的"士游"。宦游与士游的空前盛况,反映出旅游已构成唐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唐代旅游也由此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占有着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民族文化面临着新的选择。固守民族本位或者全盘否定走向西化都不能使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民族文化应趋同存异,既从内部坚守我们民族文化的个性,又要从外部联系中发展与全球文化一致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公元7世纪至9世纪的隋唐时期,以日本官方派出20余次遣隋唐使为表征,两国的交往出现一个高潮。日本派出“遣隋唐使”的动机不排除学习隋唐先进文化的因素,但从理性的角度深层次地分析思考,日本“遣隋唐使”是岛国心态的日本为了打破封闭和孤寂,发展本土文化、扩展生存空间和加强对外联系方面需要的物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爱家的精神,又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包含着两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爱家情怀,第二层次是爱国主义情怀。大学思政教育可以通过课程增容、主题文化长廊、专题讲座、网络文化园等方式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来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和”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和”的观念出发 ,古代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科学文化 ,从而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迥异其趣。在一定程度上 ,“和”的观念造就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达 ,也成为阻碍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向近代科学文化形态演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 ,“和”与中国传统科学发展之间的悖论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应有之道。  相似文献   

18.
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极大地影响着越南文化。中国文化主要以直接推行、交通贸易、华人移居、跨境民族交流等方式传播到越南,探究中国文化传播越南的方式,有益于进一步认识越南文化和加强两国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吴金锋 《文教资料》2008,(14):52-54
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掀起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潮,面对这一现象,本文试图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必要性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以达到发扬、传承、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导读:一位文人,一场旅行,掀起一场“文化大散文”的风潮。《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一部文化散文集,此书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一位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敏锐的文化感悟力和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写下的这些文章,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从道士塔到酒公墓,从阳关雪到吴江船,从青云谱到天一阁,从西湖到苏州,他看到的是那些隐藏在具体意象后的历史累积;他抗拒着痛苦,追寻着文化,书写着历史,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远行跋涉。向社会历史领域的深层探索,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文积淀的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