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林红 《教学与研究》2023,(10):117-126
欧洲民粹主义政党的长期活跃,为观察民粹主义如何影响国家治理提供了最佳视角。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民粹主义政党大量涌现,并在经济和文化的分歧线上形成左右分野,各自追求着在议会或政府中的政治目标。欧洲民粹主义的政党经验极具反差性,一方面,政党因擅长议题政治、认同政治和激情政治而表现出极强的选举与动员能力,另一方面,因无法凝聚社会共识、难以兑现选举承诺和困于单一议题而无法展现可信的领导与治理能力。欧洲民粹主义政党真正上台执政的机会甚少,但是对国家治理影响深远,尤其反映在国家治理的再政治化、对抗思维盛行以及追求短期政治效应等方面。当前,民粹主义已成为对国家治理有独特影响的新变量,如何与民粹主义共存是欧洲主流政党正在面对的新考验。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中,而民本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统治者必须"重民"、"爱民"、"惠民",以民为本;统治者要做仁人贤君,施行"德治"、"仁政";教化民众,构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3.
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生成背景。网络民粹主义对国家政治、文化、社会安全造成严峻挑战,需要有针对性地从"民""粹""民粹关系"以及"网络"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以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危害,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老子学说有三:宇宙论、人生论和政治论。而五千言之旨,则在教导为政者何以求得社会之和谐。老子和谐思想之哲学基础在其宇宙论,其历史渊源则可远溯史伯与《尚书·尧典》。老子五千言教导为政者唯有修身方能担当治理天下之大任。为政者在治国理民时,需抱一守静、保持素朴、节制嗜欲,去满、塞兑、闭门、挫锐,无为、无事、不欲以静,大公无私、心系百姓、与物无争、利万物而甘居卑下,重身轻物、知足知止,守雌、守弱、处下,平等对待百姓,不可与民众对立,恶兵而谦下。如此,方能求得"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和"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之理想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学术领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划分主要采用"五因素论",即由政治、思想、道德、法治和心理五方面构成。在教育层面,虽然五者并没有高低或先后之分,但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更加明确政治性,从而在民众政治思维、政治意识层面奠定坚实基础。以社会政治性教育需求为出发点,深刻剖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民众因缺乏政治指导而产生的社会现象及行为实践方式,强化政治导向,是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反对鬼神星占而注重人为因素,倡言君主将帅通过发挥因变之主观能动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施德政法治,即尽力做到与民"同意","与众相得","令素行以教其民","合之以文,齐之以武",以社稷存亡、百姓祸福、士卒生死为考量之本,以期实现保民而王、练卒制胜之目的。而孙子选将练卒的"治心"治气"说,与克劳塞维茨的"武德"论,既有相通之处,亦有所不同,表现出中西文化各自的特色。这些对于今天的国家建设与社会管理都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刘子翚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家,朱子的早期老师。在刘子翚儒学思想体系中,"不远复"三字符是其修养身心的起点,主要包括自我修养、社会关怀、一体之仁三重向度。在《圣传论》中,刘子翚提出了他糅合儒释道的独特的"道统说",认为《书经》之"惟精惟一"乃是道统心传之"密旨","一"就是道统相传之心法。其《维民论》的思想主旨为"君民相资""维民在得心""维民四说"的理论。这些理念,对朱子的修养观、仁说、道统说、民本论等思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起于第二代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具身认知观,认为心智是具身的神经生物现象,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在身体--大脑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然而,在科学心理学内部,具身认知观缺乏一种普遍认可的神经生理机制以及超越现象的全局性解释理论.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显示,灵长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在社会认知(从动作和意图理解到语言进化)的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这些证据,我们讨论了当前认知科学领域一种对具身认知的全新解释框架--具身模仿论.镜像神经元系统和具身模仿论通过有效地共享他人动作表征、意义与意图,为认知具身化的合理性奠定了基础,并重新赋予"身体"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以来的民粹主义社会思潮既是时代环境的产物,也受到了俄国民粹派的较大影响.民粹主义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多有渗透,具体表现为两种民粹主义面向:“以民为粹”的文学精神和“民之精粹”的精英意识,分别指涉创作理念和思想内蕴这两个文学维度,在认识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衔接与转向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下文学与文化环境的纠偏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别尔嘉耶夫对俄罗斯诸多典型的精神现象都进行过论述,并且认为这些精神现象都具有一个宗教性内核.根据他的剖析,我们可以建构起一个具有宗教品质的多极的俄罗斯精神结构--这个结构由"斯拉夫主义与西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民粹主义、虚无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神正论与人正论"、"末日论与弥赛亚说"、"新基督教意识"等精神向度组成.  相似文献   

11.
民粹主义是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重要标识,其构成远承中国传统的民本论思想,近受俄国民粹派运动的影响。在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中,民粹主义不仅是革命实践中进行社会动员的情感元素,而且是文化建构中不断趋向大众、走向民间的思想资源。左翼知识分子在言说方式和言说姿态上呈示出了借重民间形式、靠拢民众情感、皈依乡土道德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2.
孝道伦理思想是董仲舒哲学中的重要部分。董仲舒以天道论证孝道的合理性,用五行次序来说明父子之序,同时又认为孝悌是社会安定的根本,王道政治要重视孝悌的实施。孝悌是为人之道的重要德行,董子由"志"论孝,强调"志"是孝的本质内涵,最后用经权理论对孝行方法提出自己的权变思想,要求人们在坚守孝道人道主义的原则下变礼守孝。  相似文献   

13.
当前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由虚变实问题,二是与实际工作两张皮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论、载体论、主体论三方面入手,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由无形变有形",从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一、客体论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由主体、客体、载体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今学者一般从伦理的角度去理解、解释"仁",认为"爱人"是仁的核心.其实"仁者爱人"不是一般道德意义上的爱人,它着眼于政治与民众的关系,要求统治者为政爱民、富民、惠民、教民;节约开支,役民而不伤民."仁者爱人"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既是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孔子对殷周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是稳定春秋社会秩序,安抚人心的措施.分析"仁者爱人"的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方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桐城文化中的爱民思想体现在吁求统治阶级爱民、重民和贵民等方面,认为统治者应以民为贵,使"君—国—民"之间形成并保持一种良性的持续互动关系。桐城仕宦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和政治地位,提倡爱护和厚待民众。桐城仕宦认为设君为民,民贵君轻,君臣有共事之义,而非臣之食禄为受君之恩之主从依附关系,这种共事之义的内涵是臣子匡正君主过失,利江山社稷,使百姓安居乐业。桐城诸贤突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贬抑男权,褒扬民妇,既宣传"女胜儿"思想,又颂赞"女君子"形象。其对待妇女之态度不以富贵为尊,而以思想品德上之"贤"来打破以政治上之"贵"和经济上之"富"为特征的阶级地位之不公,推举"惟贤者为尊"。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汉儒董仲舒在构建儒学体系时,对墨子思想尤其政治思想作了重要吸取。首先表现在"天志"论上二者几乎同出一辙,他们都承认天有意志;都认为"天志"就是泛爱民众,安乐民众;都强调"天志"是人间君王所不可违抗的。其次表现在政体观上,二者都强调建立君权独尊的大一统政治,并以君权神授论作为大一统论的论证依据;都充分认识到政治大一统与思想大一统的内在关系,主张政治大一统必须思想大一统.因此我们有理由说,秦汉以后表面上已经中绝的墨家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寄生在董仲舒所创立的新儒学机体中去了。  相似文献   

17.
当前,民粹主义政治浪潮在欧洲各国发展迅猛,但民粹主义政党却极少能够在中央政府层面获得完整执政权,其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国家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抵制民粹主义的社会氛围;民粹主义政党因所奉行的意识形态的特点而经常发生分裂;民粹主义政党相互之间无法结成稳固的政治联盟;部分民粹主义政党因不能坚持自己的主要立场而无法持续获得选民的支持;某些国家的选举制度限制了民粹主义政党的发展;某些国家的传统主流政党接受了民粹主义政党的一些主张,争取到民粹主义政党支持者的支持;部分民粹主义政党的言行过于极端化。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通变"论并非《周易》"通变"论在文论中的直接运用。在《周易》"通变"论中,"变"是天然合理的,"变"是"通"的条件,"通"是"变"的结果。但在刘勰看来,南朝以来的文学"新变"产生了太多的"爱奇"之风、"浮诡"之言和"淫丽"之辞,导致了"文体解散"的严重弊端,使文章之"变"成为需要反思和批判的现象。由此造成了刘勰文学"通变"论的独特思路和特殊内涵:其论述重点不是提倡和推动文章之"变",而是强调通过对源于经典的"有常之体"的"相因"来规范文章之"变",以克服"新变"之弊;其所说的"通"也主要不是指向文章之"变"的结果,而是指向文章之"变"的前提,即对传统"有常之体"的"会通"。刘勰将传统"通变"论置入《文心雕龙》"以正驭奇、以常驭变"的整体论文思路,创造性地重建了"通变"概念的意义结构和具体内涵,从而将《周易》"变而通之"意义上的一般"通变"论,转换成了《文心雕龙·通变》篇"会通—适变"意义上的文学"通变"论。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变局论开始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持变局论者也更多了。这种变局论,以李鸿章于同治十三年(1874)所上的奏折最具有代表性,他指出:"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船轮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数千年大变局"之称谓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人士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所发出的浩叹。  相似文献   

20.
民本论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历代的政治实践中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传统民本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民生问题的,但其中也有丰富的民权思想。传统民权思想认为,民众是君主权力的来源,为民服务是统治者的职责,对于无道昏君、贪官污吏,民众有革命的权力,而在日常的行政过程中,统治者应该接受民众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