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不少教师已经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安排动手操作的活动,以直观的操作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和思维的展开。但是,由于教学设计不当,不少操作浮光掠影,不能真正体现操作的实际价值。在很多时候,安排"二次操作"显得十分必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把握"二次操作"的时机,提出恰当的操作要求,充分发挥操作在学生认识、理解数学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年级教学认数时教师常常设计动手操作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认识。操作的活动是否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数学本质、学生在认数过程中是否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如何设计有效的操作活动促进认数的意义建构等成为教师备课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基础,对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操作活动呢?教师需要就操作活动内容和时机的选择、操作活动时空的把握、教师角色的定位、操作后的交流和内化等方面对操作活动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葛翡 《考试周刊》2012,(81):71-71
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操作实践活动对学生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及情感态度等的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操作活动如果只是为了形式、为了课堂“活”而不加以思考合理运用.那么这样的操作活动往往是无效的,不会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起到帮助作用。只有把握好操作活动的选材.操作活动的时机,操作活动中的启发,才能使操作活动行之有效.才能真正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5.
数学操作活动,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其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可持续学习的发展学力。本文将从精心选择合适的操作材料,提高操作的针对性、设计有序的操作程序,提高操作的有序性、安排科学的展示方式,提高操作的思维性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孙芳萍 《家教世界》2014,(Z2):62-63
<正>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操作材料的巧妙设计、灵活运用,能使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学得轻松、学得快乐。那么,操作材料如何设计?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点。一、材料的目标性操作材料应蕴含幼儿通过操作能够达到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首先要从实现  相似文献   

7.
操作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把基本活动经验纳入到课程培养目标之后,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过程当中的很多感悟多半都是在操作中产生的。那怎样设计与实施操作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教师可以结合"倍的认识"教学,从操作方式、操作人选、操作形式和操作内容四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因此动手操作活动就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最经常的数学学习活动,但操作活动如何有效组织却成了困扰许多教师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有效的操作活动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来设计活动;活动前要准确把握操作活动内容,合理选择操作材料,活动中要有序组织,留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还要适时点拨和引导,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后要对知识进行数学的提升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其形象直观,所以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不少学生参与的操作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也有一部分教师,一味地追求动手操作,经常出现为操作而操作的现象,学生的操作是教师指令下的行为。因此,不知为何而操作的学生大有人在,使得操作活动流于形式,课堂上出现了“操作”的错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刘燕 《广西教育》2013,(33):17-17
长期以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操作经验,也有了操作意识。但是在很多时候,课堂上的操作还停留在浅层次的"伪操作"上,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示和发挥。要走出这个"误区",笔者认为,要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一、不重形式重体验许多教师在认识上把操作看得比较"神秘",认为操作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有两个误区:一是找不到可以操作的地方,认为不需要操  相似文献   

11.
陈永胜 《广西教育》2014,(29):93-93
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做数学"是人本思想的理想体现,利用"做",唤醒注意、引发思维、激发参与,有效地推进学习的深入,提升学习的能力。本文结合相关的教学实例对小学生"做数学"进行探究,仅是个人的管窥之见,旨在引发大家的关注与思考。案例一: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笔者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操作中合作、在操作中提炼、在操作中增智。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预先操作探究模式 预先操作探究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之处主要在于把"活动指导"教学环节改变为"预先操作"教学环节。在操作活动开始之前,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的要点、方法、注意事项,也不是由学生凭空思考后提出并交流问题,再进行实验操作,而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研究问题,提供材料,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尝试进行直接操作,通过自主操作和集体研讨,解决操作活动中遇到的技能、方法上的问题,完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杨亚萍 《甘肃教育》2005,(1):102-103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非常重视学生活动的开展,尤其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亲自动手操作,了解图形在“展开与折叠”过程中的变化,自己发现结果的来龙去脉和可靠性。这样,就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留给学生一个活动和探索的空间。近几年各地的中考题立意活泼、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动手操作的新课程理念有较明显的体现,现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特点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师在设计直观操作活动时,应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维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力求做到动手作和思维活动相结合,使操作活动符合学生的思维展水平。如果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而织动手操作,就有可能让动手操作成为点缀课堂教的手段,使操作活动低效甚至无效。  相似文献   

15.
操作法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运用很广泛,它是指幼儿通过自身操作教具、学具等各种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经验、知识的一种方法。在数学活动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其次是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有操作机会,而操作活动的游戏性和时间的保证,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充分考虑幼儿个体差异,积极调动幼儿去主动操作,培养幼儿讨论、评价的能力,保证操作时间,操作法才能发挥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16.
动手操作具有直观性,对于小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原理具有重要作用.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不少学生参与的操作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7.
操作活动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获得数学结论的重要过程。为了提高操作活动的效率,在课前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课堂上学生根据活动方案的要求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固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已经成了一种比较常见的活动。然而,在实践中,我们总感觉到动手操作的一些局限性。譬如,所占的时间太多、学生们动手操作时易混乱、学生对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等,为此,笔者对让动手操作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应有的功用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研究者在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对动手操作活动设计进行了深度剖析,认为数学课堂只有设计自主性操作方式,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开展大空间的数学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会思考、学会寻找、学会研究、学会探索、学会建构,有效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如何组织实施动手操作活动,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实效性,让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结合自身在这一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从操作层面粗浅地谈一谈提高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实效性的一些策略。文章从训练良好操作习惯,保证操作进程;创设有效的操作情境,激发学生操作热情;注重操作、观察、思考及交流的有机结合,提高操作实效;发挥操作中教师的作用,提高操作的有效四方面,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