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的美术活动是孩子们心灵的抒发,是孩子们借以表达思想的一种语言方式,幼儿教师要把美术知识与技巧巧妙地隐藏、转化,让孩子在"无声" "无痕"的"玩"美游戏中寻找感觉、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一、搜集多元媒材,在把玩中寻找感觉 在美术的范畴里,媒材是表达者完成艺术创想与表现内容不可或缺的载体,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一个生动而缤纷的材料世界. 1.蔬菜水果总动员. 生活中一个个造型独特的蔬菜瓜果"擦亮"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激发了他们创造美、表现美的兴趣和欲望.在《蔬菜水果玩起来》的区角游戏中,孩子们在随意的拼拼凑凑、插插叠叠中掌握了造型活动的要领,即利用蔬菜水果原有的外形特点再加以分割、组合,然后美化造型.  相似文献   

2.
1.注重熏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要注重熏染,不能靠强制达成.它是随形入心去,熏染悄无声.所谓"形"有两层意思:一是文本中有形的插图和语言文字,二是"形"而上的思想情感.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受教育者感觉教育者的意志越少,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相似文献   

3.
留白,是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有"空白"的一种艺术.生物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许光英 《学子》2013,(6):149
"留白"是中国绘画、书法艺术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它指的是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好的表现出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的手法。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上只见一叶扁舟、一个钓翁,整幅画面中没有一丝水,但是却给人"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奇妙感觉,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往往能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设想】初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种"喜"的感觉猛烈冲击心头,从字面上也能够理解确实"喜",而且"喜欲狂",然而为什么诗人如此狂喜?我们如何让孩子从字面渗透到字里,真正领悟这"喜欲狂"?这确是本诗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时光煮雨     
很喜欢落落的一句话,用什么去形容安静,脚步落在花瓣上,咖啡袅袅香.也许是自己比较喜静的缘故吧.感觉这句话有种特别的韵致,这里的"安静"远离了寂寞的感伤.有种新鲜动人的活力.浅浅的调皮及优雅的姿态.  相似文献   

7.
将戏曲称为"有声戏"和把小说称为"无声戏"是李渔的创造.李渔"有声戏"理论世所公认,但"无声戏"理论却多有争议.实际上,考察李渔的理论和创作,最突出的是其"戏"论的提出及"戏"论在其戏曲和小说创作中的运用.李渔"有声戏"和"无声戏"理论或曰戏曲和小说理论的客观性应该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8.
在戏剧中,无声的动作叫"停顿";在音乐中,无声的部分叫"休止"。在歌曲曲调中,休止符的出现不仅是为了呼吸换气,在音乐作品中,更多的是为了表现的需要。它参与音乐形象的塑造,在对人物刻画、气氛烘托、情感表达、创造意境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在营造戏剧性方面的表现与停顿、独白、旁白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9.
在歌唱中常出现"有声无情"或"有情无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弄清楚"声"与"情"的关系."声"是指发声技巧的运用,"情"则是指心理情感表现,二者相辅相成,具有整体性.二者的阶段性即:最初的情感体验、理论的指导和情感的升华同样不容忽视.情感与技巧的关系简单说就是:表达情感是目的,技巧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同学少年:10:27:06文字本无声,又如何去"聆听"文字的声音?董明辉:10:32:02这里说的"聆听"并不是单单指用耳朵去听客观存在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指用"心灵的耳朵"去感觉、体悟文字里的世界与情意。  相似文献   

11.
雨景山水的画法 雨景山水,在中国画中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四季山水中雨景一般表现夏季.雨有细雨、小雨、大雨.细雨和小雨主要是画感觉,细雨无风,小雨微风.物静、树净、点景人物用雨具来表现,如打雨伞、穿蓑衣、用静与净表现细雨和小雨,此处无声胜有声. "山雨欲来风满楼".天昏地暗、风驰雷电、乌云密布、水流湍急,是雨景山水大雨的真实写照.画大雨首先要画风,风主要体现于树——风吹树动.还要画出风的动感和方向感.在一幅画中,风向不能乱,方向只有一个. 画树先画主树干.树干有直立的,有逆风倾斜顶风而上的.主树干画得要牢固有力度.树被风吹弯,弯度自然流畅,弯度大小,能体现风力的大小.树冠留有风吹的空白,要画出树叶被风吹乱,甚至吹掉的感觉.画完树叶后,顺风势用浓墨干擦,擦出风雨.  相似文献   

12.
润物无声胜有声 面对学生的不良表现,教师若微露不悦,且沉默不语,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压抑,使之领悟到教师内心的不满和责备.这种无声的批评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上课时,有些学生思想开小差,如果教师突然中断讲课,沉默一会儿,学生自会警觉起来,思想马上集中到听课上来,这比大发雷霆更有利于维持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13.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必要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表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但需要教师用尽可能精准、形象的有声语言进行表述、讲解,更需要"虽不能言传,但可意会"的无声语言作为辅助补充。手势语言,作为无声语言的一种,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极为广泛,它不仅可以对有声语言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还可以代替有声语言单独传递信息,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交流信息,这样既可以弥补有声语言未尽之意,扩充信息量,又可以从视觉上、空间上、感觉上来使复杂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增强有声语言的表现力,还可以表达一些附着在无声语言上的新的教育思想,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准确的理解教师的意图,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新感觉派小说所表现的洋场都市中,病态的"洋场爱"成为情爱生活的主潮.解剖和批判这种不健康的、病态的情爱生活是该派小说所着力表现的一大主题.透过新感觉派小说所书写的洋场情爱生活的表象,不难发现一个令人深味的潜在的事实,那就是这一时代的情爱理念对"五四"所倡导的情爱价值观的猛烈冲击和颠覆.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推动"两制"国家关系从"共存--对抗"模式向"共处--竞争"模式演化,从而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主要表现为:两制并存,西强东弱;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矛盾依然,较量无声.  相似文献   

16.
缄默知识:教师知识权威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闻 《班主任》2005,(3):10-12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非常注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这里的"无声"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知识,或曰缄默知识,"有声"则是指显性知识.在很多情况下,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效.笔者认为,教师缄默知识储备的量及其如何与显性知识协调好,是教师建立知识权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许小莉 《广西教育》2012,(37):91-91
绘画和语言都是幼儿与他人交流的方式。由于幼儿的语言处于发展阶段,不少幼儿无法用语言将心中想说的话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所以,幼儿往往喜欢将喜、怒、哀、乐通过自己的绘画表现出来,也就使绘画成为他们无声的语言。幼儿的绘画不只是单纯的画画活动,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引路人。在孩子绘  相似文献   

18.
    
雨,好像千万根魔指,在弹拨千万条魔弦,弹响了我心田的千万个音符。春雨柔软,夏雨粗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雨,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但是一样美丽,一样动听。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把自己投入雨中,享受那多变的雨。这,是我的乐趣。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总叫人心喜。有时独自漫步于雨中,感觉那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  相似文献   

19.
情感逻辑的"还原法"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一旦有了个人情感色彩,就不科学了,没有意义了。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或心理学的知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正是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为此,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目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道"与"无声"都有着深刻的意蕴,其中"有道"意指坚定正确的道路、坚持科学的道理与坚守有效的道法,"无声"意指内容的沉潜、方法的浸润与境界的融通。"有道"与"无声"辩证互动于现实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中,立德树人"有道"是春风化雨"无声"的价值底色,春风化雨"无声"是立德树人"有道"的艺术彰显,两者生动地诠释"有无相生""刚柔并济"与"显隐一体"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