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宝宝可以"读懂"你的心吗?心理学家如何研究婴儿的"读心"能力?父母如何帮助宝宝提高"读心"能力?想知道的妈妈看过来……我们俗称的"读心"能力,在发展心理学上指的是宝宝理解他人的注意、兴趣、知识、意图、愿望、想法等的能力。你知道吗?小宝宝就有惊人的"读心"能力!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岁以内的小宝宝已经具备了惊人的"读心"能力。一起来看看宝宝"读心"能力的发展历程吧。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同情教育的核心是以同情之心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培养儿童的善意感。同情教育主要包括:融合关心、尊重、理解和责任的教育爱的释放;敏锐的情感感知和体察能力的培养;把儿童引到复杂的人际关系世界中去,让儿童"心中有他人"。苏霍姆林斯的同情教育表明,在教育中爱是一种心灵的参与,是对儿童的同情和对教育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侯红卫 《教育》2022,(14):48-52
"教育心理化"思想由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首次提出,他认为,只有教学过程与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相一致,在教育情境下,教育教学内容才会使人固有的内在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即教学内容与儿童心灵产生碰撞,儿童的天性和能力才会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有四大特点:"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其中,他这样描述儿童的游戏心,他说:"儿童好游戏乃天然的,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他又说:"幼稚园教育,即根据游戏本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幼儿园教育即游戏化的教育。一、在游戏中了解生活游戏是什么?游戏是对生活的模拟,它来自并超越现实生活。陈鹤琴先生的  相似文献   

5.
卢林妮 《时代教育》2013,(1):160-161
幼师职业口语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幼师需要全方位提升自身素养,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借鉴学前儿童全语言教育的特点,幼师口语教师对幼师生实行"全语言教育"策略,进行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训练,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实训,切实提升幼师职业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谁——重构我们的儿童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我们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任何教育行动都受着教师的儿童哲学的干预。当前,儿童哲学的斗争还在持续,"乖孩子"的民间儿童哲学正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从对"儿童是什么"的发问方式转向对"儿童是谁"的追问,重构我们的儿童哲学是教育事业的召唤。儿童是他自己,他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儿童属于童年,成年人读不懂他;儿童需要好教育,他需要在教育中实现自我。只有在儿童的世界、童年和教育活动中,我们才能完全搞懂"儿童是谁",才能重构一种崭新的儿童哲学。  相似文献   

7.
"早期阅读优先"计划是美国学前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美国学前儿童的阅读能力,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一政策注重儿童早期阅读语言环境的建设和教师的作用;强调将教学改革活动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方法的整合和家长的参与;要求实现学前阅读教育和学校阅读教育的有效衔接.该计划对美国学前儿童阋读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教育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8.
去年在"教育在线"网站(www.edul.cn)拜读了新教育实验项目<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的文章,"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通过诵儿歌诗词、读儿童书籍、写日记随笔等方法,让学生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读后受益非浅.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我随即想,能否借鉴新教育实验的思想和形式,在我的学生中开展英语的晨诵、午读、暮省活动,以辅助课堂教学,并改变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呢?我将我的想法和学校领导汇报后,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迅速展开了本项目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混读班是将学前儿童混合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对其进行"学前教育"的一种班级组织形式.研究者通过对西部某省一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发现,混读班儿童在入学认知准备方面落后于具有其他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混读班的课程安排、师幼互动、管理等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面对混读班这一客观存在,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混读班任课教师也要提升专业能力,尽最大可能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生的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说,在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时,需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无心地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多问、多写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实验"的首要行动,阅读推广成为全体新教育人共同的使命。"儿童阶梯阅读"是其中的一个阅读研究项目。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实验学校解决"营造书香校园"中面临的不同阶段的儿童读什么、怎么读等现实问题。项目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切入点和突破点,通过几年时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共读""选读"书目。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语文教师文本"裸读"能力的弱化甚至缺失,贬损了中小学语文教育应有的含金量。"裸读",顾名思义就是不借助任何资料,不带有任何先入为主的看法,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对文本进行陌生化阅读,获得对文本的原初理解和个性化解读。语文教师"裸读"文本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教师应该重视并切实提升自己的"裸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小学融合班级开展同班共读,通过精选经典绘本、规划阅读课程、优化阅读环境、开展多元化互动式的师生共读、亲子阅读、"心书分享"、新媒体阅读、排演绘本剧等,能促进包括特殊儿童在内的所有学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荔 《幼儿教育》2012,(10):7-9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儿童心理与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此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今年是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弘扬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进一步促进广大幼教工作者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组织开展了"深读《陈鹤琴全集》"活动,并顺此组织了"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的征文活动"。本刊特选登其中的部分应征稿件,这些稿件分别由高校教师、高校学生、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等撰写。我们希望广大幼教工作者能认真学习、深刻体会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有效解决实践中的真问题,从而为幼儿美好的童年生活、为幼儿教育的科学化作出我们专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一、正确看待儿童读寓言 寓言故事以其生动有趣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受到众多儿童的喜爱。儿童心理专家和教师一直建议儿童早读寓言、多读寓言,并认为寓言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育成长。因为寓言能帮助儿童尽早认识社会,寓言能提高儿童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寓言是寓教于乐的最好典范。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许多农村地区都建有留守儿童之家。如何充分发挥好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使用效益,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就成了教育工作者探究的课题。笔者对此谈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加强道德培育,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例如,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组织他们阅读关于"爱的教育"相关书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7月18日下午,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永远离开了她最钟爱的"小学岗位",而她所创立的情境教育则永远地留在了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通师二附"),留给了这片土地,流进了千万个儿童的心间。"情境教育"起步在课堂,终极目标是育人,是德育、场境、心育的一体化。当通师二附以"情境体验式心育"申报省品格提升工程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情境教学"的升华,"儿童—知识—社会"中隐含着更深刻的"儿童品格—德育场境—心润终身"育人逻辑,呼之欲出。"德境心一体",  相似文献   

18.
行走在教育一线,面对着日益复杂的教育问题,"身心疲惫""心力不足"的我们迫切感到"养心"的需要——涵养心脉,气接万千,增大心理能量,提高教育适应力。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养心"一说,其目标主要是达成人的心理平衡。而教育中"养心"是指教育者通过阅读吸纳、自我反思、能动调整等方式提升处理教育问题的智慧水平,从而达成儿童发展的最优化。教育"养心"旨在以教师之"心"来唤醒、引领儿童之"心",教  相似文献   

19.
"心罚"是在教育活动中非常隐蔽而又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要避免"心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家长教育方式的改变、学生个人的努力,以及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新中国成立以来整本书阅读不在语文教育课程框架内,2000年以后,儿童阅读蓬勃开展,把儿童文学引进小学语文教学。或许有人问:在孩子读了大量的一篇一篇的文章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强调让学生读"整本书"呢?整本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呢?一、为什么要开展儿童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