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曼诚 《英语沙龙》2009,(1):29-29
洛佩一奥坎达生态系统和残存文化景观展示了茂密并保存完好的热带雨林和热带稀树草原之间不同寻常的相互交接景象。这里物种多样,包括濒危的大型哺乳动物,也有着多样化的动植物栖息地,显示了物种和动植物栖息地适应冰期后气候变化的生态和生物进程。这一地区还包括了不同民族的人们相继生活在这里的痕迹,他们在山顶、洞穴和棚屋周围留下了众多相对保存完好的生活遗迹,  相似文献   

2.
一项新的调查显示,菲律宾群岛和印度尼西亚附近的珊瑚礁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但也是面临被严重破坏危险最大的海洋生物栖息地。热带珊瑚礁为数量众多的海洋物种提供了栖身之地。根据这项调查,科学家首  相似文献   

3.
海南南湾保护区社鼠种群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1995年在海南南湾半岛进行了鼠类群落调查。社鼠(Ratusniviventer)为该调查区域的优势种。研究发现:不同生境即居民住宅区、山脚旅游区、山地自然植被区的上夹率分别为0,3.5%,4.2%,说明社鼠是较为典型的林地鼠种;社鼠分布密度随着猕猴栖息地植被质量发生变化,栖息地植被好,社鼠分布密度高,反之,则低;社鼠各季捕获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性别、同年龄组社鼠的肥满度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南湾社鼠与南湾猕猴之间存在一定的生态位重叠;季节变化对南湾社鼠种群的影响不大;南湾社鼠与内陆社鼠种群比较所存在的差异,主要与该区气候的热带特点导致食物条件变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参与式乡村评估法对平武县白马藏族大熊猫栖息地村民的经济进行了调查。对比两次调查结果。表明栖息地村民经济收入减少,贫困家庭比例显著上升。村民的经济发展活动中,放牧、挖药、采集柴薪以及打猎等活动增加,会导致栖息地退化,威胁大熊猫及其它珍稀动物的生存。而传统的伐木导致栖息地破坏和丧失.对大熊猫及栖息地的直接威胁已不复存在。最后根据栖息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自然保护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珊瑚礁是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一个生态系统。在全球海洋系统中,它所占的比重不足0.25%,但却是多种海洋生物重要的栖息地,被誉为“海上热带森林”。  相似文献   

6.
对于游客来说,能在非洲自然栖息地看到一些世界上最令人敬畏的野生动物,是一种终身难忘的经历。南非的摄影师安德鲁·斯克曼抓拍到许多壮观的瞬间,让人大饱眼福。从气势如虹的雄狮、威武强壮的大象到以小蜜蜂为食的鸟类,他把日出或日落背景衬托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暗色轮廓尽数摄入镜头之中。  相似文献   

7.
鸭嘴兽     
《课外阅读》2011,(24):69
鸭嘴兽是半水生哺乳动物,栖息地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和塔斯马尼亚州,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不是借由分娩而是以下蛋的方式产出下一代。当初发现它时,它奇怪的外观、产蛋却会哺乳、鸭子般的嘴、  相似文献   

8.
对虎纹捕鸟蛛分布区的自然概况、种群分布特点、种群栖息地生物群落以及蜘蛛洞穴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近十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采集以及对栖息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其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虎纹捕鸟蛛成为一种濒危的物种.为此,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1.蝙蝠数量占所有哺乳动物数量的五分之一,科学家们在六大洲发现,蝙蝠种类很多,从爱吃昆虫的大鼠耳蝠到果蝠。是时候让人们重新认识蝙蝠了,因为蝙蝠有一个成功的进化故事。2.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现生物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1种,分布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最早的蝙蝠  相似文献   

10.
菜阳河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阳河自然保护区是以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为主的森林保护区,特别是以保护野牛为主的珍稀野生动物及多种类型的热带、南亚热带森林自然景观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哺乳动物和鸟类和200多种,维管植物196科806属1722种,6个植被类型,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三级保护植物1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种,二级保护动物16种,就菜阳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讨论了生态旅游及保护区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调查了惠州市园林树木害虫发生的种类及其危害。结果表明,惠州市25种主要园林树木中,共调查到害虫30种。其中发生普遍的有台湾乳白蚁、黑翅土白蚁、柑桔红蜘蛛、麻斑樟凤蝶、黛袋蛾、黑褐圆盾蚧、褐软蚧等9种害虫;危害严重的有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柑桔红蜘蛛、灰白蚕蛾等4种。樟树上调查到11种害虫,白兰与小叶榕树木上分别调查有5种害虫,针对并对主要危害类群提出防治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土法炼锌区植物群落现状,为重金属污染区域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群落生态学方法调查了黔西北及邻近区域土法炼锌区6个样地植物群落组成等特征,并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6个样地中,仅出现8科16种植物,其中菊科植物7种。在6个样地中均出现的植物是大叶醉鱼草、千里光、鬼针草3种植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采集、室内饲养,对临沂市园林植物害虫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了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的危害性,特别是园林植物害虫对园林景观和城市环境的危害情况,为害虫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共调查了主要园林植物50余种,鉴定出临沂园林植物害虫种类有100多种。并重点调查了部分发生较重的害虫的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14.
在对安康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进行树种调查的基础上,统计了常用城市绿化树种资源的数量、各树种应用频率以及各类型园林植物群落的加权平均树种数量等指标,对安康市绿化树种资源利用现状和影响因子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1998年3月底到5月,对四川省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兽类有63种,分属7目25科51属63种。其中,东洋界有31种,广布种有22种,古北界有1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2种,回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2种,我国特产动物有14种。列入IUCN红皮书名录的有8种,列入CITES附录I的有7种、附录I的有7种、附录I的有8种。分析其区系特征,表现为东洋界种类占优势,珍稀兽类较多,特有种类比饲较大。按生态类型分析,表现为小型兽类较多,水栖种类较少。按生境分析,以山地疏林灌丛区和同叶林区的种类最丰富,而针同混交林区和河谷疏林灌丛区的种类较少,水城环境种类最少。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绵阳市安昌江滨河湿地植物的群落类型及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滨河湿地植物有79种,分属36科,主要由草本构成,乔、灌、藤本植物较少.安昌江滨河湿地植物按优势种为代表可划分为空心莲子草、马唐、青蒿、马鞭草、构树、狗牙根等6个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以上6类群落类型对研究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主要作用.研究区域内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较简单,层次单一,在水平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镶嵌性,这可能与滨河湿地生境的多样化和破碎化有关.对整个滨河湿地群落不同层次的多样性指数(H')分析显示,草本层(3.97)>乔木层(1.79)>灌木层(1.61);均匀度指数(E)为草本层(0.82)>乔木层(0.79)>灌木层(0.38),灌木层分布不均匀.人类干扰引起的湿地环境的变化和旱生物种入侵是影响该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瑞安红双林场植物资源的全面调查,发现林场内共有自然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23种,隶属于18属、13科.其中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稀有1种、渐危5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Ⅱ级7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有极危1种,濒危1种,易危17种.林场的各个林区均有珍稀植物的分布,但种类最多的是花岩林区,其次是大洋坑林区.对红双林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组成、保护价值、分布现状与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梅江流域植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展植物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梅江流域的植物区系、稀濒危植物、城区古树(名木)植物、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物种、群落、自然保护区)及保护对策进行了的论述.结果表明:(1)本流域共有高等植物231科874属2268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28科52属88种,裸子植物7科13属21种,被子植物196科809属2159种;(2)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热带美洲、热带非洲和热带大洋洲)占绝对优势,但同时又较多的温带成分,这种热带—温带过渡性质也就是南亚热带地区的特点;(3)流域现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28科37属43种,梅州城区现有古树29科49属55种,计407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于氏纤恙螨在云南省部分地区的分布和宿主选择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结合云南省不同地理方位和地形,独特的气候与生态等特点,于2001年—2011年选取了23个县(市)进行野外调查,用鼠笼(夹)加食饵诱捕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小兽)宿主。选择小兽的双侧耳廓和外耳道采集恙螨幼虫,用霍氏液常规封片后在显微镜下逐一鉴定螨种。统计于氏纤恙螨在不同地域、不同景观和不同宿主小兽体表的分布情况。计算于氏纤恙螨在不同宿主小兽体表的感染率(P)、平均多度(MA)和感染度(MI),用聚块指数(m*/m)测定其在宿主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所调查的23个县(市)中,有9个县(市)采集到了于氏纤恙螨(共1 959只,占所有恙螨的1.81%)。88.77%的于氏纤恙螨采自山区地理景观(尤其是海拔较高地区),只有11.23%的于氏纤恙螨采自坝区景观。宿主大类选择显示,采自啮齿目(鼠类)、攀鼩目(树鼩)和食肉目小兽体表的于氏纤恙螨分别为57.78%、42.16%和0.05%,其它目小兽体表没有采集到该螨。宿主种类选择显示,所捕获的5目12科34属67种小兽中,有20种小兽采集到了于氏纤恙螨,其中42.16%采自攀鼩目树鼩科树鼩属的树鼩,其感染率(26.52%)和感染度(13.54只螨/每兽)均比较高,其次是其他野栖小兽。聚块指数显示,于氏纤恙螨在大多数宿主小兽不同个体间的分布呈聚集分布格局。结论:云南省存在于氏纤恙螨,且数量较大。该螨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地带,可寄生多种小兽宿主,宿主特异性低,但主要倾向于寄生在树鼩等野栖小兽体表。  相似文献   

20.
Naturally occurring plants in agroecosystem evident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system stability. Field studies on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native plants conserved in orchard and their resistance to adverse climatic stress, and soil erosion were conducted from 1998 to 2001 in a newly developed Changshan-huyou (Citrus changshan-huyou Y.B. Chang)orchard. The experimental area covered 150 ha in typical red soil hilly reg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with six combinations of twelve plant species with four replications. All species used were native in the orchard. Plots were 15×8m2 and separated by 2 m buffer strips. Precipitation, soil erosion in rainstorm days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of plant community when rainstorm days ended,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under various plant covers during seasonal megathermal drought period, antiscourability of soil with different root density under various simulated rainfalls were measured. Plant cove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daily highest and mean soil temperature and its daily variation in hot-drought season,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alleviation among various plant covers. Plant cover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oil moisture in seasonal megathermal drought period. Better moisture maintenance and soil erosion reduction was found when the plant species numbers in cover plant communities increased from one to eight. Higher root density in plant communities with higher species richnes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antiscourability of the soil. It was suggested that conserving plant communities with diversified native species could produce the best positiveecological effects on citrus orchard ecosystem st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