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根据这个过程产生了“晓理”、“激情”、“导行”三大教学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用种种办法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所以学生能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往往出现唯我独尊无视他人,只会享受不会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品德课文中,“导行型”课文占有很大比重,这类课文特点是夹叙夹议地摆事实讲道理,从正面或从侧面甚至从反面给学生以触动和启示,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 对“导行型”课文的教学,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从课文的具体事例出发,由对具体事例的感知、评价,再迁移、扩展,使学生明白一般的道理,然后将一般的道理深化,进而指导学生的具体行为。为此,我们在“导行  相似文献   

3.
一、挖掘课后习题的内涵导行 思品课的教学不单是让学生了解“是什么”,明白“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怎样做”。因此,努力挖掘课后习题的内涵,让学生懂得“怎样做”是导行的一条新途径。如《遵守公共秩序》一课,课文只限于讲意义,而对于怎样遵守公共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屡错屡犯”的现象。常常是教师刚刚订正完同类习题,学生再做时还会出错;教师反复叮嘱的答题注意点,学生在试卷上又会“故伎重演”。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哪些学生、哪些学习内容易发生这样的现象,又该如何有效避免和矫正这一现象?值得教师冷静思考、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的导行。思品课教学不单是让学生了解“是什么”,明白“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怎样做”。因此,教师提高教学技能,让学生懂得“怎样做”,是导行的一条主要途径。情境法导行。如教《爱护名胜古迹》一课,教师可将教材后的练习题综合起来,制成一个小品。学生身临其境,认识到片中小男孩阻止别人乱刻、乱画、乱丢烟头、摇栏杆,本是对的,但为了提醒大家要爱护名胜古迹,自己也在廊柱上写起字来,行为却不妥。榜样法导行。如《尊敬和照顾老人》一课,可先组织学生评出本班的“尊老标兵”,再让这些标兵具体说一说自己是怎样…  相似文献   

6.
每堂课都有一个导人的过程.课堂导人往往就像是电影中的“序幕”.能不能抓住观众的心.就看这一步演得精彩不精彩。精彩而富有情趣的课堂导人往往可以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科学课处处充满了奇趣.在学生的眼中它属于好玩儿而有趣的课.可是教师如果不注意开始的引导.一上来就告诉学生要学习什么:研究什么:做什么……那再精致的“菜”也会被我们做得失去该有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过程,同样,课堂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导什么”和“怎样导”的过程。“导什么”、“怎样导”,一些教师教学中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如“谈整体的横向概括与具体纵向深入分析评价的关系”“大问题引领小问题策略”“层层提问导读”“学会抓切人点”“学生质疑导航”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但更好的方式,笔者认为还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8.
小学思品教材,其思路和脉络大都阐述了以下四个方面:即“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其中,“是什么”是内容和认识要求;“为什么”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明白道理;“做什么”是加深理解、进行辨析、巩固认识;“怎么做”是导行,帮助学生形成信念、习惯。根据思品教学知、情、行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耳闻目睹、动口动手、辩论评价等做法,活化思品课堂,努力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成信念和行动的动力,以求得思品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还要以德治国,这是一个被历史证明了的重要治国方略。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何改革小学思品课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我们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纵观小学思品教材,其思路和脉络大都阐述了以下四个方面:即“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其中,“是什么”是内容和认识要求;“为什么”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明白道理;“做什么”是加深理解、进行辨析、巩固认识;“怎么做”是导行,帮助学生形成信念、习惯。根据…  相似文献   

10.
德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知、情、行的统一。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统一和谐发展,但对于处于自我统合的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导之以行”是最为关键的。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做健康的人,做有用的人”是大学德育工作完成育人目标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说题意 即要求学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从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关键词语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三个方面说起。例如: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训练时,可用问题导“说”:(1)题目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2)要求的问题是什  相似文献   

12.
古代教育家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偏过一边,则一边受病”。这就告诉我们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其最终的目的是“导行”,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文中所讲述的道德准则的规范和要求,在道理上懂了,说得很漂亮,但是往往做不到,出现言行脱节的现象,所以思想品德课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封闭式的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而要以创新教育的精神为指导,拓展课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积累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晓理、动情”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导行”。…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只有在“导”字上狠下功夫,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本文仅谈谈在语文教学的“导”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明确“导”的目标 在语文课中,“导”的目标有两个; 教材目标。教师要明确某篇课文解决什么,如学习哪些知识,进行哪方面的思想教育,培养哪种能力等;又怎样引导学生去实现这个目标。整个过程要做到有的施“导”,切忌漫无中心或多中心的题海训练。 学生目标。同一个班,学生群体有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的差异,因而在“导”中对这三类学生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物理实验的描述,不像现行教学大纲那样,具体规定哪些知识点需进行什么样的演示实验,哪些知识点需进行什么内容的学生实验,以及这些实验需要使用什么仪器,实验的总课时是多少,等等.过去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甚至随堂实验、学生小实验等,在“新课程标准”中一并以“通过实验”、“通过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术语提出了要求,它没有界定哪些是演示的,哪些是学生做的.这就给教师们提出了新课题:怎样选择实验内容?以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活动?在实验活动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该怎样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和作法在实际教学中应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解读本课选自苏教版《科学》教材年级上册。这一内容是科学过与方法显性化单元的重要内容一。教材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希望学生能对解释与模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识,并对“解释与模型”这一科方法进行初步的了解。考虑到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况,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部分整。本课教学过程由以下环节组:第一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么是事实,什么是解释,让学生识到,为了作出合理的解释,就要获得很多的事实;第二环节,导学生判断哪些是事实,哪些解释;第三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图画出模型解释的基本方法;四环节,指导学生根据…  相似文献   

16.
我校进行的“以培养学生‘四会’为目标的导学导行教育”的含义是:通过各种教育途径的导学导行活动,使学生逐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一、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全面系统地导学导行按照“四会二导”教育的要求改革学科教育,着重点是在善导上下功夫,要善于激发学行志趣,培养学行习惯,教给学行方法,发展学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行主体的能动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实现“四会”目标。1.激发学行志趣(1)创设乐学情境,引发学行兴趣对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创设丰富有趣的学行情境,是引发学生学行兴趣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够积极地并且是自信地学习数学,是学生学习状态很重要的标志。谈起数学学习,很自然会联想起背许多数学公式,做大量繁杂的数学题,这既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并未反映数学的本质,长期这样,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良感受。新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有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标准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路跨进新的世纪,网络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接触网络的经历。通过“焦点访谈”式的交流,让学生诉说自己触网的点滴经历,从而引发较为集中而深刻的感受,使写作的欲望奔涌而起,内心的话语从笔下倾泻而出,并通过专题式的交流与写作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做一名优秀的网上冲浪者。导写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话题1.脑筋急转弯:世界上最大的网是什么网?(互联网、因特网)2.扩说词语:身处信息时代,坐在电脑前,你会想起哪些跟“网络”有关的词语?(上网、网虫、“大虾”、“菜鸟”、网民、网页……)3.教师总结揭题:根据我对大…  相似文献   

19.
让学于生,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要求教师以学定教,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弄清哪些是他们已经会的。哪些是需要组织学习的;然后顺学而导,把文路、教路和学路统一起来,教在学生需要之处,教在学生不会之处:还要求教师有“舍”“得”观,一课一得,扎扎实实。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具体落实让学于生的理念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研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过程,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少,于是课堂成为“讲堂”。要化“讲堂”为“学堂”,就必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量与质上都得到保证。那么,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该注意什么呢?一、备课时向着学生教师备课常着眼于教学内容,考虑的是这节课要学哪几个知识点,先学什么,后学什么,课堂上要用到哪些教具,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