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学是林学、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从微生物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入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分析了传统微生物实验教学的不足,重组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手段,提出了电子化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不断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制约着培养高等人才的发展、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这些问题,在微生物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从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要求三个角度人手,探讨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严格要求,从而能有效的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实验是畜牧兽医专业中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微生物实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课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在微生物技术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对于实践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总结了一些新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宋福春  许礼发 《考试周刊》2012,(73):166-167
目前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应用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对推动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应用到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还可以应用到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较复杂的实验操作技术更直观地表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数码互动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效率、促进师生交流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通过分析现行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在此学科中运用数码互动的必要性;数码互动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微生物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改革了考核机制,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微生物实验成绩评定方式奠定基础。描述了数码互动的组成和特点,探讨了数码互动在实验运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是生物工程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微生物实验教学具有与理论教学同样甚至更重要的地位。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系列改革探索。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和递进提高式教学理念,将实验课程分为单元操作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同时,对课程考核模式也做了相应的改革。实践表明,教学改革使得课程设置更科学合理,学生学习兴趣极大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实验课程,针对传统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对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并设立助教岗位、全面开放实验室、建设实验网络课程中心、增设科研性及综合性大实验,以期能够达到调动学生微生物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课堂学习向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过渡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及单片机等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平台进行实验教学,可解决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先进机器人技术教学难的问题。结合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及单片机等课程的具体教学实例,对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及单片机等课程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效果良好,为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以及单片机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创新课题研究等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切实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理论教学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探索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过程的细节监控,全方位评价,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创新课题研究上,通过学校、学院和院内的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等多渠道的创新课题项目,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科研创新训练。  相似文献   

10.
许燕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346-346
对《微生物及免疫》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医学基础课(微生物及免疫)的实验教学和护理专业课(常用护理技术)有机结合,以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提高的学生职业素养,探索出一种新的实验课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依托中国药科大学国家级生物制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遵循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原则构建了生物制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由微生物虚拟教学模块、生物技术虚拟教学模块和生物工程虚拟教学模块组成,通过数码互动、动画及视频等形式,能够非常形象、生动、直观地将实验技能传授给学生,有效地解决实验操作不规范、互动较少以及课堂教学内容有限等问题,明显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植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实验教学考核制度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和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联泰 《考试周刊》2007,(35):103-104
针对我院以往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笔者采用改善实验条件、优化实验内容、重视预习、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和教师科研课题,考核方式多样化等方式对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结果表明,通过教改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勤奋、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而且初步具备了从事微生物应用和研究所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他们将来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意义。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方法、重组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临床岗位技能,以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英会  岳晓禹 《科教导刊》2019,(10):113-114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和应用型非常强的一门学科。通过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情景教学、改革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分析我院传统微生物实验教学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方式,对实验室管理、实验项目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明确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向,重点突出微生物实验技能训练,使微生物实验技术与生物技术领域紧密结合,以提高微生物实验知识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从而建立具有以微生物为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在教改中采用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整合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革新考核方式等措施,以期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经实践证明,我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教学通过以上的改革措施,显著提高了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巩固并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实际教学基础上,探讨多维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构建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素材,专项整合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库、实体实验项目库、实验现象图库、模拟动画库、规范操作视频库五大教学资源库,搭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网站,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形式,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增强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实验技巧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微生物实验课程是微生物教学的重要途径。结合多年微生物实验教学工作经验,作者提出我国微生物实验课程改革的新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材料学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以及实验内容及实验教学方法的初步实践,探讨了以教学平台实验室为依托,改革本科生实验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践表明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将微视频引入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利用其针对性强、形式多样化和内容精简等特点,可以有益补充传统教学单一、内容复杂的模式。通过微视频与微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串联每一个微视频群,可以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