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100~101页。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亲自探索所摆图形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发现每多摆出一个图形,小棒相应增加的根数。2.放手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经历知识发生的情景,初步掌握8、7、6加几的各种计算方法。2.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难点:理解和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小棒、幻灯片或实物投影仪、磁铁黑板等。学具准备:人手20根两种颜色的小棒,每种颜色10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兴趣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唱歌曲《火车司机》,边唱边玩。老师作司机,先上8名乘客,小“乘客”牵着“司机”的衣服后面成为“小火车”,“火车”绕教室“开”…  相似文献   

3.
犤教例犦教学中,如何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逻辑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现摘录以下几个教学片断。片断一:摆小棒。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才能让人们一眼就看出是11根?生1:1根、1根地摆;生2:左边摆5根,右边摆6根;生3:左边摆5根,中间摆5根,右边摆1根;生4:左边摆5个2根,右边摆1根;生5:左边摆10根,右边摆1根;生6:左边摆2个“☆”,右边摆1根;生7:左边摆一捆(把10根捆成一捆…  相似文献   

4.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因为“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重点是11~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它是以后学习、掌握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最基础的内容。下面试举几个教学片断,就教学中如何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逻辑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片断一:摆小棒。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才能让人们一眼就看出是11根?生1:1根、1…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拍手游戏,得数是10。生1:我拍3。生齐:我拍7,3和7组成10。(拍7下掌)生2:我拍6。生齐:我拍4,6和4组成10。(拍4下掌)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加法,现在请大家先回忆,再填空(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填写):9+3=()9+5=()9+()=139+()=159+()=119+()=14师:请大家摆一摆,算一算,先摆9根小棒,再摆2根,一共有多少根?生:(学生回答,教师板书)9+2=11师:(摆出11根小棒,用虚线)狖?生:原来有11根小棒,拿去9根,还剩多少根…  相似文献   

6.
彭文艺 《湖南教育》2002,(17):47-47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50页例题10:360-70=?属“口算退位减法”,可利用小棒进行教学。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将10根小棒做1小捆,10个小捆做1大捆,共准备3大捆6小捆小棒。上课时,教师提问:“从360根小棒中拿出70根,怎样拿?有几种方法?”学生们立刻认真地操作,摆弄一会儿后,纷纷举手。教师让几位学生上讲台边讲边演示。生1:先拿出6小捆,再解开1大捆,拿出1小捆,共拿出7小捆,也就是70根,剩下2大捆9小捆,共290根小棒,得出360-70=290。生2:先解开1大捆,拿出7小捆,也就是拿出…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是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发现技能,让学生能运用操作、观察、推理等方法发现问题、获得知识。一、结合操作,发现规律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已有被2、5整除数的特征的思维定势,当在数的个位找不出被3整除的特征时,就出现了认知冲突。教师实物投影出示下表:……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让学生用6根小棒摆数(数位上有几根小棒就表示此数位上的数为几)。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阶段性地发现以下特征:1.有6根小棒组成的数都能被3整除。学生又用5根、4根、3根、2根、9…  相似文献   

8.
<正>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所以,提高小学生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这个时代数学教育的主题。一、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接受新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分别用3根、4根、6根小棒摆出各不相同的多位数,然后用3去除摆出的数。学生发现,用3根或6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叫"体悟"?打开词典我们不难发现,"体悟"就是在实践中找感觉、感悟,在行动中感受、探索,强调的是身体力行。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一、摆一摆,算一算教学42÷2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你们能不能摆出42÷2  相似文献   

10.
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注重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存在与乐趣。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问学生:“大家经常喝牛奶,可牛奶盒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表示什么意思?”又如:学完10以内各数的认识后,我们让学生用第几排…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通位减法的基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一、认识数的组成先让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20。接着出示例1的挂图,教师用铅笔演示,学生跟着小声数: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10,把10根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单位。然后一根一根地数到20,再把10根捆成捆。最后,要成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再数一遍小棒。指导学生摆出11根,并由学生说出是怎样摆的,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1根小棒里有1个十,1十一,一共是十一,读作“十一”。再让学生分别摆出13…  相似文献   

12.
学数学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发展、生活有“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有利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调整后,本册教材结构更加合理,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为加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提前口算教学,适当扩展口算范围。 口算乘法 例1、例2是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复习1题是乘法口诀,2题和3题是万以内数的组成,要注意加强正反两方面的练习,如:6个十是多少?60是几个十。例1是用一位数乘整十数。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摆3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捧,怎样计算?用加法算:20+20+20=60,用乘法算:60。怎样想:每…  相似文献   

14.
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是完成新知教学的良好途径,也是落实学习主体地位,锻炼学生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的良好途径,同时,使学生体验认知活动成果的快乐,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操作“参与”,发现规律。对数学概念,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如果只强调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学生不仅对概念理解得不深不透,而且不能灵活运用。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设计了“摆小棒,找规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自己寻找规律,此操作过程分五步进行。1.用小棒摆数。(1根放在…  相似文献   

15.
贲友林 《云南教育》2001,(21):40-41
“9加几”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11~20各数的认识之后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凑十法”计算8加几、7加几……的基础,因此,“9加几”的教学是这一单元的重点。“9加几”的学习也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教材通过例1的演示操作来体会凑十的方法和过程;例2要求学生用小棒或圆片相加的过程来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例3只给出算式,让学生通过摆实物来算出结果;例4则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设计背景:“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涵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片断一(感知“倍”)二(1)班的数学课堂上正在举行一场有趣的拼摆图形比赛,咱们也去看看吧!课件出示第一项比赛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尽量用小棒摆出更多的正方形。画面出现小红、小芳、小明摆正方形的情景。时间到,他们三人摆好的正方形数为:小红□小芳□□小明□□□你猜第一项比赛…  相似文献   

17.
文章用数学联系科学的视角来审视数学教学,重点探讨了科学在小学数学"教"与"学"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在科学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隐性的科学知识,寻找到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去体验和实践;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把学数学变成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力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在数学教学中作了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细节虽小,但能成就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彩。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细节,精心捕捉细节,用细节点亮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灵动飞扬。  相似文献   

20.
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方式来学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抽象的数学“物化”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帮助学生用在数学重组生活经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真实的数学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自然性、流畅性、合理性,在愉快真实的数学体验中有效建构有意义的数学知识,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学案例用平实的语言,在行云流水般自然的教学行进脉络中,让我们和学生一起,体验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形成的完整过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关注学生真实数学体验的优秀案例.现在,笔者试结合该案例就数学体验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亟盼广大读者朋友也能认真关注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真实数学体验,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