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又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形势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树立。改革现行学校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经过实践证明明星激励法在体育课上是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伟 《考试周刊》2012,(12):99-99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体育教学中总会发生伤害事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何正确处理学校体育的安全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体育课的质量,真正完成体育课任务,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每个体育教师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者对运动损伤产生的因素和预防措施作阐述,供同行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福州地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从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制定等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教师们都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培养学生兴趣以及掌握体育锻炼方法作为重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还没有跳出"生物体育观"和"增...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是通过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和体育活动的锻炼来促进人的健康,这与医护人员通过治疗、照料使病人恢复健康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中职医护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的信念,强健学生身体,为学生作好体力储备;健美学生形体,提高学生从业自信心;开展团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精神;编制体育处方,教授适用技能。  相似文献   

5.
宋贵福 《考试周刊》2014,(67):111-111
<正>新课程强调《体育与健康》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在心理、身体、社会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玩中学"、"玩中练",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玩"好,让体育课变为学生的乐园,体现快乐教学的理念呢?一、以游戏激发乐趣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教师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步骤练习,然后纠正学生的错误,讲得多,练得  相似文献   

6.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发展,促使学校体育教学更注重长远效果,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进修期间以及毕业后,仍能主动积极地参加身体锻炼,继续从各个方面接受健身的指导与教育。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对策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以培养学生终身健康与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行为作为主要目标。笔者作为一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多年体育教学的实践和潜心研究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和思路,以飨读者。一、增强体育课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赵晓丽 《考试周刊》2013,(30):116-116
<正>阳光下、草地上,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尽情地嬉戏;操场上,足球小子在狂蹦中自由挥洒着年少的激情,这是我们多么向往的情景。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减少。以本学校为例,被调查的高年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只有65%,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的不到50%,特别是部分女同学已出现逃课现象,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因素,相对来说要高出许多,不少学生课堂上无精打采,课外活动中却生龙活虎。可以说,学校体育造就了不少既无参加体育活动意识,又无参加体育活动能力的"体育合格毕业生"。难道体育课真的没有吸引力吗?究其原因,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模式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本文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不断地提升体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高职校体育教学必须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通过对体育课教学进行选项教学的实验研究,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水平,终身体育意识得到了培养,形成了按"兴趣编班,选项教学"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加广阔的眼光,心胸更加开阔,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学校体育课是引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是引导学生健康爱好的关键,是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手段。教师应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更好地实施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高素养的人才离不开健康的体魄,具体到上学期间,学生应该在体育方面有良好的发展。体育课是学校搞好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阳光体育和终身体育已经深入人心,体育课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必修课。通过进行体育教学,学生应该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要以体育教学大纲为主,其中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等都是教学范畴。然后增强学生体质,并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得以升华。本人结合自己体育教学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关于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彩 《考试周刊》2012,(91):113-114
终身体育理念要求受教育者不仅在学校接受体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且形成体育学习和锻炼意识、习惯和能力。本文从"倡导开放型教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阳光体育,让学生阳光起来;强身健体,让终身体育更具针对性"四个方面阐述了终身体育的策略,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体育课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这不仅是因为体育课上学生可以从事自己喜爱的游戏和活动,更因为体育可以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充分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呼吸自然的气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锻练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只有充满乐趣的体育教学,才能赢得学生欢迎,收到实效。事实上,每所学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尊重这些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是现代学校体育的基本特征。同时,体育新课程改革至今,体育课堂也需要更鲜活的教学资源,需要更有乐趣且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从而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自上世纪60年代起,英、美等国学校的教师就开始在主题内涵丰富的大规模长期课程之外开发“微型课程”。微型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  相似文献   

16.
"阳光体育"是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是"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简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旨在提升学生体能,健康学生的体质。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唱响阳光体育主旋律,实施快乐教学,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新颖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普遍参与到阳光体育中来,体验快乐、享受快乐。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用来玩的,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确,体育课就是用来玩的,但是它能在玩的同时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本文主要对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实际例子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体育课也是为学生打好体育基础、激发学生体育热情、最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新课改,落实新课标,让学生融进课堂,调动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在玩得尽兴的同时,学会体育知识,增强心理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最基本的价值是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认真组织、讲解、示范和指导,积极做好"教"的角色;同时还要在体育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情趣特点、身体素质、接受能力等决定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注重“教”与“玩”的结合,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工作,增加了小学体育周课时,并通过各种措施强化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以此来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能落到实处。经过实践和研究,发现趣味性田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而且能激发学生对田径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那么怎样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兴趣入手呢?一、以营造氛围为兴趣入口创建"阳光体育"校园,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应该成为一个学校发展的根本。学校要积极营造体育传统与风气,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