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我们所说的叶圣陶教学模式,其实是指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初设计的教学步骤。那个年代大约还没有模式这个词儿,但是模式是教学思想的简化形式,表现为步骤,称之为模式也无不可。用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推行叶先生的教学模式是个好办法。我们从2001年开始推行叶老的教学模式,至今已经五年了,效果非常好,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初设计的阅读教学步骤是:1.预习;2.讨论;3.练习。其具体内容如下:预习。预习有如下一些工作:第一,通读全文。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默读。目的是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第二,认识…  相似文献   

2.
吴娟 《教师》2019,(11):40-41
《文心》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合著的我国第一部语文教育小说,它主要讲述乐华和大文几人的生活成长故事,将当时青少年需要学习的国文基础知识与能力富有情趣地展现出来,反映出的是夏先生和叶先生的儿童本位思想。在如今的教育大环境之下,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方面的引导,存在注重作文的形式、套作模仿来应试的问题,导致学生的习作华而不实。文章借提炼《文心》中与作文教学思想相关的精髓,以期给语文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本新选入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华队公会的供状》。这是“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为这件事写的一系列文章之一。这一系列文章在叶先生思想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是叶先生一生写作业绩光辉的一页。他以笔为武器,投入由五卅惨案引起扩展到全全国的轰轰烈烈的反帝斗争中。叶圣陶先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创始者之一。一般地说,五四时代作家在政治上都还处于最初觉醒的阶段,但是这一伟大时代促使历史进程迅速发展,这就使五四时代作家中能和时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早年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即开始写作新诗并大力倡导和推动我国新诗歌运动。他同朱自清、刘延陵、俞平伯等创办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当时的商务印书馆曾出版了他与周作人、朱自清、俞平伯、刘延陵、郑振铎、郭绍虞、徐玉诺的新诗合辑《雪朝》(内收叶圣陶新诗15首),显示了文学研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杜克强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00周年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圣陶先生于1912年18岁走上小学教师岗位,后来担任中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大学教授,还大量编写教材,创作儿童喜爱的文...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教育界一代宗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圣陶先生──教育界一代宗师张志公叶圣陶先生在许多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从很年轻的时候起,就参与当时的进步社会活动。他很早就从事文学创作,写过童话、散文。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他很早就同若干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文学研究会”,自成一派:崇尚写实,即写...  相似文献   

7.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先生因病在北京谢世,继郭沫若、茅盾之后,又一位"五四"文学巨匠告别了文坛.当时,报刊上登载过不少悼念文章,总结他在新文学创作事业中的辉煌成就和在教育事业上的重大贡献.但在这众多的缅怀悼念文章中,差不多都有一个失实之处.即把他的长篇小说《倪焕之》,说成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为我国现代教育、现代文学和现代出版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是现代中国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是新中国教材和教育图书编辑出版发行事业的卓越领导人。他以中央出版总署副署长和教育部副部长的身份,长期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为人教版教材和教育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55周年,进一步深切  相似文献   

9.
张中行先生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写道:“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文章还说,叶老认为,文章写出来是要发表的,要经过编辑、审查、排版、校对等琐碎复杂的工序,工作人员十分辛劳。你的文字(包括标点,标点也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潦草、不清楚,就会给工作人员添加麻烦。叶老这种推己及人、严谨的工作作风的确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最早提出语感这一概念的是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他把语感定义为对于“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叶圣陶先生把语感的对象由“文字”扩展到“语言文字”,基本见解和夏先生一致。叶先生明确把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了解力”“灵敏的感觉”称为“语感”,并指出获得语感的途径。吕叔湘先生于1984年又把语感看成是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教育史上承前启后的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博大而精深,作文教学思想是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先生的真知灼见是指导我们作文教学改革的圭臬,只要我们按照叶先生有关论述,自觉地进行作文教学探索,就能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为文诚实叶先生一贯主张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1924年,他在《作文论》一文中指出:“……”作文上的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1978年,他在一次讲话中又着重指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  相似文献   

12.
正向叶圣陶先生诞辰120周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教师节设立30周年献礼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先生一生跨越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既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些重大文化教育事件的亲历者、参与者,又是20世纪一系列重大教育出版活动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长期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是新中国中小学教材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和新中国设立教师节的主要提案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在文学、教育方面成绩卓然,他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七十多年,形成了一套代表我国现代教育实践发展方向的教育思想体系。该体系中,叶圣陶先生的思想精髓莫过于八个字:"做人"、"习惯"、"自得"和"直观"。本文将围绕"做人"、"习惯"、"自得"和"直观"八个字,谈谈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訾敏 《考试周刊》2010,(26):216-217
本文对叶圣陶先生著名的教育观——"教是为了不教"的核心意义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等职业教育中实施叶先生的教育思想,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方法包括:正面鼓励、体验成功、目标激励、自我评价、榜样激励。  相似文献   

15.
<正>叶圣陶先生强调作文与作文的统一,认为"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是作文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呢?叶先生认为应该寻到它的源头,这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和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叶先生明确告诉我们,唯有生活才是习作的源泉,学生习作应生活化,从生活的本源汲取营养,才能将生活的感受诉诸笔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涉及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可谓博大精深。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要真正实践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首先必须对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正确、全面的理解。就如众口传诵的“现在的教是为了达到将来的不需要教”这句话,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说过:“上课是什么东西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在这样的场合里,教师犹如一个讨论会的主席……”叶先生说的讨论也就是课堂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史晓风 《中国教师》2006,(10):22-23
[前记]1988年叶先生逝世,我写了副挽联:上联是"四十年承教,学习读书、作文、做人、处事,一辈子受用不尽,如今痛失恩师";下联是"八千里随行,考察、做工、务农、育才、编书,多方面得益很深,往后永念遗范"。此外,我还跟叶先生学了不少科普知识和哲学常识,下面讲些实例,供教育工作者研究叶先生是怎样"因人施教"的,怎样具体运用启发式教育的,怎样与学生和谐相处、促进"师生互动"的。热胀冷缩1961年,我随叶圣陶先生去武汉调研。有一天,参观长江大桥。在桥面上走了一段,忽然发现有一条整整齐齐的横切裂缝,切口两边都镶着一把犬牙交错的不锈钢的“锯…  相似文献   

19.
清纯自然:叶圣陶的审美追求万陆在我国现当代社会生活中,叶圣陶先生初因文学名世,继以社会活动家享誉,后则致力于教育与出版事业,尤其在语文教育方面赢得口碑。综观他的一生,我们会明晰地看到:不论是他那“为人生”的文学,或是他不惜身家性命为之奋斗的“光明世界...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从事语文教学七十余年,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其作文教学思想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有实践指导价值,在如今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当中,叶圣陶先生的写作实践,教学实践和写作理论研究对当前作文教学依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浅谈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苏派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为题对相关内容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