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帝喾陵     
正帝喾陵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南23公里的高辛镇西北角。现存墓地南北长233米,东西宽130米。帝喾陵最初修建于汉代,宋元明清又经多次修茸,陵前原有帝喾祠、沐浴室、更衣亭、禅门等古建筑。帝喾高辛氏是《史记·五帝本纪》五帝中之第三帝,前承炎黄,后启尧舜,为黄帝的曾孙,玄嚣的孙子,蟜极的儿子,颛顼的侄子。帝喾因辅佐颛顼有功,被封于高辛。他是商朝始祖契的父亲,契的母亲即帝喾次妃简狄。在"五帝"中,帝喾的事迹最为简略。《史记·五帝本纪》既对帝喾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太史公的评价也显得宽泛和笼统。  相似文献   

2.
198 7年在河南濮阳出土的 45号仰韶墓葬 ,墓主脚端外侧的北面摆塑着一座柄斗指向龙头的北斗图案。经碳 14测定 ,并经树轮校正 ,那是公元前 40 0 0多年前的墓葬。经研究 ,北斗图案显然是一幅反映当时实际天象 ,其年代当为公元前 43 0 0年左右。这时正是帝喾高辛后期。其图象是帝喾时期以“三辰”(参宿 ,心宿大火和北斗 )授时的最生动、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实证。它以铁的事实说明 :距今 63 0 0年前的帝喾高辛时代 ,我国的天文历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科学、相当精密的高度。 45号墓主 ,大概就是帝喾后期著名的天文历法学家昆吾  相似文献   

3.
关中地区古代墓葬数量众多,依据葬者的身份,可分为帝王陵与陪葬墓,历代将相名人墓葬等类型。关中古代帝王陵的营造形式有"封土为陵"和"因山为陵"两种,按建陵时间跨度分为华夏始祖陵寝、先秦王公陵、统一王朝帝陵和分裂割据政权王陵等类型,其地理分布具有片状、带状分布及点状散布等特点;陪葬墓主要依附帝王陵在特定区域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历代将相名人墓葬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影响关中古代陵墓选址及其空间分布的因素:一是都城区位,二是风水观念、追求皇权威严和博大气势;三是墓主人籍贯;四是历史事件发生地与名人生前活动地。对关中地区绚烂丰富的古代陵寝文化与帝陵遗产资源,应该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研究,以便发挥其"古为今用"之效。  相似文献   

4.
阏伯台     
阏伯台也称火神台、火星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是五帝之一帝喾长子阏伯祭祀天象的观星台,也是我国最古老的观星台。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受封于高辛(今商丘古城南23公里高辛集),故又称高辛氏。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史上的五帝时代是华夏文明的早期阶段,而颛顼帝喾时代是五帝时代的重要阶段。在颛顼帝喾时代,中原地区在农业、畜牧业、水利、陶瓷、纺织、冶金、建筑、石器制作、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天文历法、地学、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科学技术成就,并呈现出同步性、融合性、先进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帝喾的传说     
吴艳  改改 《中国漫画》2020,(6):22-23
帝喾,姬姓,名俊。他自小聪慧,品德高尚,十五岁时就成为堂叔父帝颛顼的得力小帮手。叔父看他能干,便把"辛"这个地方交给他掌管。"辛"那里经常闹水灾,人们不停地迁徙,安居乐业的生活是没指望了。帝喾便带领人们把地势加高,这水或许很爱攀比,总是第二天又将他们淹没。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的关中不仅是雄视天下的"天府之国",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高地。东汉皇帝为了绍继西汉,取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对关中西汉帝王陵墓格外重视,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就确立了定期拜谒、祭奠关中西汉十一陵的制度。刘秀之后的东汉皇帝,大都能继承刘秀的遗风,多次亲临西京长安,祭祀关中西汉帝陵,充分显示了关中西汉十一陵在东汉政治和礼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再论西夏陵区北端建筑遗址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陵区北端建筑遗址既非王室祖庙,也不是仅与西夏陵有关的佛寺。确切地说,这应是一处安放有西夏帝后神御的佛寺圣容寺,是西夏统治者模仿宋朝在寺院为祖先设置神御、神御殿的做法,同时吸取吐蕃民族“佛、祖合一”的思想而创建的。  相似文献   

9.
丹阳陵口镇萧塘河两岸的一对南朝石兽,其造型与装饰皆与三城巷(1)、(4)、南京狮子冲等处石兽肖似,属于典型梁代风格,所列置的陵口应为齐梁两代陵区总入口。关于石兽的建造年代,曾布川宽推考当在梁末大宝三年(552年)简文帝葬礼前后。然其时建康初复,政局动荡,对茔陵的修复不可能有如此巨伟之制。根据文献记载的线索,以及与其他同时代遗物的比较,陵口石兽实为梁代盛世作品,推测与大同十年(544年)梁武帝回乡谒陵有关。  相似文献   

10.
嫘祖     
《初中生》2012,(34):11
正嫘祖相传为西陵氏之女,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正妃。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玄嚣之孙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帝"。《史记》  相似文献   

11.
延陵与昌陵     
西汉成帝在位期间修建了两座陵墓:延陵与昌陵。延陵位于咸阳原上的西汉主陵区内,地理形势和历史传统十分优越;昌陵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戏乡,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昌陵是在延陵建设了近十年之后开始修建的,由于其所在地势等原因,建设了五年即被放弃,又返回延陵。昌陵的修建致使国库空虚、民力疲乏。成帝之所以修建昌陵,主要是延陵的建设规划受到附近秦惠文王公陵的影响。由昌陵风波我们可以看到西汉时期皇帝的个人好恶和心理因素对陵址的选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蚩尤族是活动在中原地区古老的土著部族,其先祖创造了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当裴李岗人发生分化而迁徙之后,蚩尤部族留在中原地区而发展成为九黎族,蚩尤为九黎的首领。当炎黄部族从西部迁徙进入中原之后,蚩尤与炎帝族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强大的黄帝部族,两大集团在今天河北涿鹿县一带展开激战,蚩尤战败而被黄帝所杀。炎帝族、蚩尤族与黄帝族的战争结果使中原地区得以初步统一,中原土著部族与炎帝族、黄帝族产生大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初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嵬兵变逼死杨贵妃的后台是谁?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各类文学作品众说纷纭。而明代的《惊鸿记》和《混唐平西传》却认为是太子,即后来的肃宗。此二书虽系文学作品,立论是有依据的,主要依据就是肃宗与杨氏家族、玄宗早已结下的矛盾,实际上杨贵妃是玄宗和太子争权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北魏后宫始创于道武帝时期,经过孝文帝的改革,后宫人员有了明确的等级、地位划分,孝明帝还根据《周礼》的记载,并参照汉晋南朝的后宫服饰确定了北魏后宫人员的服饰,将她们在后官中所处的地位直接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北齐乃至隋唐后宫服饰等级制度之先声。  相似文献   

15.
北宋皇陵主要是指位于河南省巩义市的北宋皇陵区,这里共埋葬有宋太祖至宋哲宗七位皇帝,以及被追封为宋宣祖的赵匡胤之父赵宏殷,故称"七帝八陵"。北宋皇陵的选址依据当时流行的"五音姓利"之说,陵台的大小、皇堂的深度以及修建皇堂的规制经历了从太祖永昌陵时的草创到英宗永厚陵最终定制的过程,而北宋皇帝葬礼的礼法却始终采用"以日易月"和"七月而葬"的古制。  相似文献   

16.
莫贺延碛北起哈密北山南麓,南至瓜州县大泉西北,广袤八百里,汉武帝以前原属呼衍王地。莫贺延碛道又名第五道,特指唐瓜州常乐县至伊州的官道。"莫贺延"即"呼衍""呼延""呼演""姑衍""车延""五船"之别译。唐代于莫贺延碛道"总置十驿",即新井驿(今瓜州县雷墩子)、广显驿(今瓜州县白墩子)、乌山驿(今瓜州县红柳园)、双泉驿(今瓜州县大泉)、第五驿(今瓜州县马莲井)、冷泉驿(今哈密市星星峡)、胡桐驿(今哈密市沙泉子)、赤崖驿(今哈密市红山墩东),另有二驿失名,笔者推测可能分别在今哈密市之格子烟墩及大泉湾。  相似文献   

17.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末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汉武帝在卫太子举兵反叛之前并未有诛杀太子之意,直至太子起兵反叛,武帝才下令诛杀,并由此引发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持续动荡。汉朝盛世局面一去不复返,由此开始了休养生息的政局。  相似文献   

18.
明有二陆时雍,一为浙江桐乡陆时雍,字仲昭,一字昭仲,浙江桐乡县人,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贡生,是我国明代嘉靖时期著名的诗歌批评家。《明史》、《清史稿》均无传。一为浙江归安陆时雍,字幼淳,归安人,嘉靖进士。疑此二人事迹相混,文章拟对二人生平进行考证。同时笔者将对《唐诗镜》作者桐乡陆时雍的生卒年进行详考。  相似文献   

19.
"炎帝神农氏"称谓的形成过程及演变轨迹,可分以下几个阶段:战国以前,"神农氏"与"炎帝"二者截然分开,有着严格界限;战国时期,二者开始交叉叠合;西汉仍以区分为主,两汉之际开始逆转,东汉则以融合为主流;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彻底融合为"炎帝神农氏",从唐宋一直沿用至今。此过程与不同时期的政治背景和历史演进趋势相适应,反映出民族融合进程中人们对古史传说的整合及对上古史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蹴鞠,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发展于汉魏,繁盛于唐宋,至明清渐衰落。汉魏时期的蹴鞠运动具有浓厚的对抗竞技性,作为军队训练的手段,受到统治者和军队的重视。唐代则向单纯的娱乐健身性发展,成为一大社会民欲,逐渐失去了军事竞技和训练的作用。宋代蹴鞠运动职业化,表演色彩浓厚,出现了专业组织。自明以后在宫中遭禁,转向民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