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地理新课程改革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学习有用的地理"。为实施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开放性和自主性,中学地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比重逐渐增加,Google earth是众多被应用于多媒体地理辅助教学的软件之一。本文运用经济管理常用的分析方法之  相似文献   

2.
想要地理课堂越"活"越精彩,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教师应通过优化地理教学方法,探索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营造更加活泼的课堂氛围,教授更为鲜活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被充分地激活,最终构建起活力四射的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一些发达的国家,地理教育被认为是终身教育。而我国的中学地理教学,由于应试教育造成了"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对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地理教学也应对学生进行良好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武强 《地理教育》2014,(6):49-50
正生活是地理学之源,生活经验被喻为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地理课程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地理教学,不仅能使他们较易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更好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知,而且能够达到科学世界与  相似文献   

5.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而在当今的学业中,地理教学也正被日益强化。但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抽象性,需要巨大的空间想象能力等因素,使学生对地理产生畏惧感,对地理学科产生不了兴趣,导致所谓的"地理难"、"难学会"。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地去改变学生这一观点。而要改变这一观点,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本文从教学手段、课堂气氛、角色转换、课外活动等几方面着手激发学习兴趣,搞好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6.
黄国锋 《地理教育》2013,(Z2):30-31
一、课程目标的变化传统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被称为"教学大纲",大纲强调教育教学要实现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两维"目标达成,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爱好和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教育。结合乡土地埋教学,对学  相似文献   

7.
在高考复习中,地理学科一直被认为是提高文科综合成绩的"瓶颈"。文章联系高三教学实际,结合高考"文综"地理规范化命题和规范化答题等问题,探讨了高考"文综"地理复习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学生高考"文综"地理答题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价值1.地理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价值地理实践活动能够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与环境和教育相比,人是能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起决定作用的。所以,地理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立自主的地位,并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消极的被"塑造"的对象。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应当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在学生能动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被形象地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将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形象而直观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增加人们对空间分布、联系、差异及变化的认识和理解。地图也是地理学重要的学习对象和研究工具,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大量地图、地理示意图、等值线图、地理统计图表、地理景观图、地理漫画和地理三维立体图,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至关重要。一、地图能力的概念地图能力是指阅读地图、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规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的综合能力。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国际教育界正在开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93):129-130
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倡导地理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做中学"理念核心是"探究式科学教育"。本文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做中学"理念,让学生动手、动脑,从而构建灵动、高效的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7):128-129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地理专家、学者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为目前广大地理教师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本校初二学生的同安竹坝综合实践活动为例,探讨了在野外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  相似文献   

12.
乡土地理中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它贴近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载体,上好高中第一节地理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乡土案例,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乡土地理环境问题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家乡情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实现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学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国家新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当地条件,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掌握获取乡土地  相似文献   

13.
<正>学生是否有兴趣去学习,课堂教学是否能对他们产生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成绩的好坏。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地区的地理学科被视为"副科",在学校和学生中得不到重视,所以地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地理教师应该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对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一、导入要新颖,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地理课程标准》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基本理念,乡土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地理课堂联系实际、体验生活不仅符合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更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可以改变地理学习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弊端,使学生认识到地理教学有趣且有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师讲授、考试,学生记背内容"模式,但初中地理具有重要的学科地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教育课程,它面向成长中的青少年,需要教师以完整的、深层次的"实践观"教地理,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智慧,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实践首先是学生亲身参与的"做"。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当我们一次次看到人们在地理常识方面的错误,一回回目睹学生在地理运用方面的"低能",先要深刻反思自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53):119-120
<正>地图被称做地理的"第二语言",是人们认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变化的有效方法。没有地图是无法进行地理教学的,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现阶段中学地理教学非常薄弱,许多学生连一些很常识的地图都不会阅读,甚至连经纬线都不懂,南北方向也不会判断,培养学生地图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学生地图能力培养不仅使学生会看地图,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分析地图,并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使学生理解地图语言。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地图  相似文献   

17.
地理这门学科由于不涉及中考,因此学生、教师、学校都没有加以重视,有时甚至轻视,并把它称为"副科"或"小科"。学校安排的地理课都放在上午第四节或下午,地理教师也很少是专业的,特别是乡镇学校几乎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地理课都由其他专业教师兼顾,导致地理课常常被忽略。基于以上因素,再加之教师课上专业知识缺乏,有时会造成课上学生不听教师讲课。特别是课后布置的地理作业,结果往往是:1.学生不做作业;2.不交作业;3.迟交作业和抄袭作业等。因为学生做作业是为了达到复习、巩固、加深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借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一地理科目普遍被认为是副科,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人类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潜在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成分。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工作所具有的重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改推进已经十多年了,教师们在新的教改理念下不断地转变着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地理教师也不例外。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包括新的教材观、课程观、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对地理教学都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在一线的绝大多数教师也认识到,地理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对地理课本知识的传授,也不仅仅是把地理课作为"副科"而被边缘化,而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地理知识,感知学习地理的快乐和意义。尤其是初中的学生,秉性还处在活泼期,比较容易培养他们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科在中学阶段被称为"副科",在初中阶段更是被称之为"小儿科"了,现在地理学科在我市属于中考科目了,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要想使学生取得更高的分数,地理复习课的重要性就更加不言而喻了,怎样使初中地理复习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笔者在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感受和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