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的刘大搬在《论文偶记》中有一句话:“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道》,意思是说: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这个成语可以变通地运用到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当遇到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时,有些教师认为,会列算式能算出结果就行了,即"只可意会,不需言传";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激发体验兴趣1.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文字常常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感觉,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体会文章中不可言传的细微之处,唤起学生的激情,使他们进入意境。音乐是最富有情感召唤  相似文献   

4.
没有诉诸文字、无形、却依靠彼此心领神会的准则去约束所有人的行为,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解题教学,但是解题教学往往会存在这样一个怪圈:教师把这道题目讲清楚了,学生也听明白了,但是换一道题目,学生又碰到了困难,继而教师再一次彻彻底底地把题目讲清楚.这种情况似乎在周而复始的经历着,学生觉得数学太难学,教师也觉得数学太难教,感觉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如何把数学教透教深,学生如何把数学学清学顺,答案不仅仅在于整个解题过程之中,更在于解题后的"风景".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解题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解题学上有一个著名典故:把寻找题解比作"怎样去抓藏在石堆里的老鼠",此即"老鼠尾巴"的由来.这个典故由前苏联的著名数学家塔尔塔科夫斯基首先提出来,通俗地说,就是寻找解题合适的切入口的形象生动的比喻,就是在一个问题面前"怎么去想"的一种关键性想法."老鼠尾巴"  相似文献   

7.
冯素屏 《中学文科》2006,(11):38-3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教学中较让人头疼的文言文教学偏偏没有给学生读的时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应重视读,这是由文言文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目的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含蓄为美,文言文言简意赅,蕴义深远,尤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韵,更是非读不足以深谙其中奥妙。  相似文献   

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关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好象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许多学生在做题时,也总是胡蒙瞎撞,很多教师和学生从“是一个复杂事物还是一个矛盾”上去判断(教材上说“在认识复  相似文献   

9.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真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颗洞察教育的玲珑剔透的心,应该有一双发现教育问题的慧眼。如果只会听,只会看,而不去思考,那么就会觉得很累,头脑中是一团乱麻。我想应该闭上眼睛,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寻找教育的真谛。与先贤对话,与学生对话……你会发现心灵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心灵的深处真的蕴藏着很多我们所不曾发现的东西。心灵的宁静能让我们抛开很多纷扰,能让我们把现实工作做得更好。由“藏羚羊下跪”说开去最近,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诗歌往往讲究韵味,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教学诗歌时要分析意象,体会文字背后生动的画面.这些都需要借助学生大胆的想象,才能进入诗境,理解诗意和诗情的美好.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作文训练课,教学目标定位于:在用心、用情、个性化地感受生活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运用"选取真实形象,融入个性情感"的方法,表达瞬间感受.针对学生写作中容易陷入的误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进行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12.
郜成有 《现代语文》2004,(10):14-14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接感知、领悟和把握。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境。在语感培养中.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白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语言感受能力,也能促进朗读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陈宏 《考试周刊》2007,(21):29-30
古人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话说得实在好,古人读书时,每每吟咏到好的诗词时,便不觉把玩揣摩体会一番。好的语言文字最大的魅力在于留出一片空间供读者或听众去想象、去领会,东方式的美感最主要的特点是端庄、含蓄,话虽说一半,却点到为止,韵味更是无穷,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4.
1.重视隐性知识的教学英国教育家波兰尼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的知识也被称为缄默的知识,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他认为,许多技能、方法、交流、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怎样加强隐性知识的教学呢?隐性知识无法形成像数学课本一样的符号化知识,只能通过学生在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对课文语言悟不到、悟不深的现象,让笔者对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慨。感悟是什么?教育者认为感悟是一种模糊的整体性的悟,是一种感性化的悟,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悟,是一种主观个性的悟。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悟如何去触动,如何去激活呢?  相似文献   

16.
稿源采珠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的人。在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今天,转变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式,这些都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那种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技能,“匠人式”的音乐教师已经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虽然作为一个学科,音乐的某些规律性知识需要向学生传授,但音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只能靠想象力去再创造。  相似文献   

17.
语感教学是近几年来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新课程标准也谈到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问题.贯彻新课程标准,语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感十分重要,它是打开语文宝库的金钥匙. 谈到语感不能不谈到"悟"."悟"即了解、领悟的意思,最早来自于佛教,是指对佛性的领悟,而这种领悟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相似文献   

18.
发展默会知识,改进化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群英 《化学教学》2007,(10):18-20
默会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内隐的知识;显性知识只是冰山一角,默会知识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化学实验、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升化学教师本身的默会认识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能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面对作品患上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鉴赏失语症".本文对这种教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四种切实可行的鉴赏方法,力图改变美术鉴赏教学的窘境,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基于经验的建构过程.尤其是学生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即是通过一个充满体验、探索的过程,不断完善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够系统、立体的知识结构和几何概念上升发展成为一种空间观念。所以人们常说对空间观念的培养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靠的是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