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德育话语权是高校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学生话语模式,对传统的"垄断话语"与"教条话语"的高校德育模式提出了挑战,由此带来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话语的冲突,并弱化了话语的实践性与有效性。为重塑高校德育工作话语权,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建立并完善多渠道的学生话语表达机制,开拓网络德育工作,建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话语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德育活动中各主体话语权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是德育有效实现的重要因素.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研究者们普遍关注到了平等、差异等问题,但现实中对行政部门、教师和学生的话语权关注,其实可能只是一知半解的后现代主义德育探索,即存在行政话语权似有非有、教师话语权似强非强、学生话语权似弱非弱等现象.对道德问题的分析应该在一元指导下展开多元对话,避免盲目追求学术时尚.  相似文献   

3.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话语权有了明显的弱化.文章对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话语权弱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校强化在大学生就业中话语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德育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们在德育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们对此则往往采取不合作、甚至于抵触的态度,使德育教学陷入被动.文章提出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热情,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基础教育改革教学中突显了学生的地位及其需要,学生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话语权是“伪话语权”。学生的话语权受制于教师的控制,往往陷入虚假的困境,成了教师话语权运用和实现的工具。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的人格裂变和人性异化。教师要重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是知识的化身这一观念。转变课堂教学观,创设师生互动的环境和条件,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空间和权利,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真正的话语权,这是需要努力达到的。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话语权是指在课堂话语场域中教师和学生独立地、自主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和情感的权利。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课堂,应该是教师话语权和学生话语权相互尊重、相得益彰、和谐共生的课堂。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话语权存在着教师垄断话语权、学生缺失话语权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尊重和保障学生课堂话语权是高校课堂教学破解教师话语霸权的根本之策,也是深化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基础教育改革教学中突显了学生的地位及其需要,学生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话语权是"伪话语权".学生的话语权受制于教师的控制,往往陷入虚假的困境,成了教师话语权运用和实现的工具.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的人格裂变和人性异化.教师要重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是知识的化身这一观念.转变课堂教学观,创设师生互动的环境和条件,给学生发表自己现点的空间和权利,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真正的话语权,这是需要努力达到的.  相似文献   

8.
教师话语权的霸权与缺失及如何赋予学生以话语权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分析造成教师话语霸权、话语权缺失及学生话语权失却的基础上.提出教师与学生话语权的共享是实现个体的主体性和回归生活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话语权被老师掌握,严重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六模块"的教学模式下,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使其受到更多的锻炼和激励.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将话语权切实的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教师制度性话语权与个体性话语权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对前者有能动的反作用。但是,教师制度性话语权实际上在教学中只是一种虚假权威,异化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我们急需从唤醒教师主体意识、进行自我反思、还学生话语权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师个体性话语权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1.
对于“话语权”认识的模糊不清造成了实践中的尴尬。话语权包括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同等拥有话语权利。教师话语权力既是制度赋予的,也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所赋予的。教师话语权力和学生话语权利之间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张力,后者常常会造成前者的失语或转换。  相似文献   

12.
杨松峰 《中国德育》2007,2(1):22-25
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以语言为基础,以可普遍化原则和话语伦理学原则为核心内容,主张通过主体间的商谈、交往保证道德规范的普遍有效性。商谈伦理对道德教育的启示在于: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商谈”为过程原则,通过主体间道德话语的商谈论证,力求避免道德灌输与道德相对主义,最终促进道德主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自媒体的诞生与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逐渐受到挑战,教育主体的话语权威逐渐被消解,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渐被多元化、新潮的自媒体兼容,教育者的传统话语表达方式无法适应自媒体环境,这一系列原因都造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困境。在自媒体环境中,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在20世纪末创作的"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者通过主人公西尔克刻画了一个企图逃脱种族命运的当代俄狄浦斯王。以《人性的污秽》为对象聚集于特定的权力话语和公共道德的政治文化背景,从主体身份和道德取向两个维度探讨个体生存悖论,展示在权力话语无所不在的当代社会中个体对自我追求的无能为力,揭示公共道德话语对自然人性的压制和迫害,探索个体为追求自由对权力话语所作出的回应和抵制。  相似文献   

15.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得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针对目前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误译现象,基于权力话语理论,提出文化的有意误译是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并且译者主体的能动性必然受制于权力话语。  相似文献   

16.
公共知识分子正回应微博技术的赋权,参与公共话语的表达,其微博生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隐忧.微博“共景监狱”式的开放结构,使知识分子“虚妄的公共性”更为凸显.公共知识分子应积极介入微博空间,秉持批判与道义传统,以特殊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中观和微观政治话语的表达,彰显自身的中心话语权力,相应调整话语策略,推动公民交往理性和公民社会的建构.努力消解对其“虚妄公共性”的质疑,实现自我身份和公共价值的重新认同和构建.  相似文献   

17.
先从理论角度描述了话语分析方法,接着说明当前的农民阶层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加大、城市人对农民的歧视、以及农民阶层话语权的丧失等现象,最后说明农民阶层长期处于失语地位,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文章指出,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加强农民表达话语的权力,还农民表达话语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让农民真正开口说话对我国农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被赋予政治功能和价值属性,日渐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再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逐渐在互联网上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借助于这一新兴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在当今社会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渐趋激烈的复杂情况下,又面临一系列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掌握了网络的主动权,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先需明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内涵、在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方面遇到的问题及成因、如何建构自身的话语权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在网络环境下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才能有力地回应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教育中,话语权对教育和教学模式影响较大,话语者的意志力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中形成话语霸权,共同的期待行为是“利益”和“暴力”的语境生成,对教育教学环节进行话语形式的控制是“利益”与“暴力”的表现形式,制定教育活动中的话语权是实现话语者意志力需求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