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自十九世纪下半叶实现了国家统一,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法制建设,到二十世纪初已建立了近代法的完整体系,成为大陆法系的典型国家.德意志民族作为世界民族中最为独特的一支,近代以来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息息相关,而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则对德国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代德国民族主义从反对民族压迫、要求民族统一,蜕变为以扩张为特征的民族沙文主义,问题在于其原因与后果之间存在相悖现象。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分裂状况是导致德国民族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体制与现实则构成其相关要素,它所带来的后果是专制主义的确立与巩固、容克与资产阶级联合统治、军国主义的承继与思想文化上的强权意识。这种前后期的指归差异不可避免地使德国民族主义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3.
论泛德意志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德意志民族主义宣扬生存空间、种族主义和战争万能的理论, 为德国发动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制造理论依据。其所谓 “世界政策”是它的集中政治表现。各政党朝着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和泛德意志民族主义组织的不断出现是它的组织表现。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标志着近代德国民族主义完全走向反动, 它推动德国走向帝国主义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4.
近代德国军国主义曾几度猖獗,它把德意志民族推向灾难的深渊,也使欧洲和世界人民蒙受大规模流血战争的巨大痛苦。重温德国军国主义发展的历史,探索其形成、发展的原因,并从中吸取历史教训,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 近代德意志是一个富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究其根源,有必要追溯到中世纪。 政治上的分裂乃是中世纪德意志最重要的特征。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元10世纪德意志国家形成时就造成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当时德意志有四个公爵领地(士瓦本、法兰克尼亚、萨  相似文献   

5.
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战争新论》(顾德欣著,1990年版)是近年来出版的一本很有特色的论述战争的新著(全书分为战争观篇、核战争篇、局部战争篇),值得一读。该书至少有以下一些新意。新意之一是将马列主义战争观作为整个人类战争认识史的一个发展部分来论述,该书分析了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以及欧洲新生的资产阶级对战争根源、战争实质和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  相似文献   

6.
古代日耳曼人的勇猛、效忠和强烈的民族尊严共同构筑了最初的德意志民族精神,它为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过巨大的影响。17-18世纪出现的文化民族主义实现了德意志文化上的统一。直到拿破仑战争时期文化民族主义转变成政治民族主义,在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中形成了成熟的政治民族主义,并在其指导下德意志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俾斯麦的领导下,近代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不是普鲁士单纯的领土扩张,而是德意志民族的统一,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是一位通晓兵略的历史学家,他对战争和军队问题有系统而独到的理性认识.他的战争观是其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对战争起源、战争定义、战争性质及民族战争等有深刻的见解.司马迁的战争现直到今天仍有其闪光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9.
《德国农民战争》是恩格斯关于农民战争问题的重要论著。恩格斯在论著中分析了农民阶级的概念、特征,阐发了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恩格斯将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德国农民阶级的欲望、摇摆与分散等属性。恩格斯的农民战争观是基于特定时代背景形成的。深入分析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书中的农民战争观,对于农民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他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国和法国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拚死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1862年他在议会上说“德国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当前重大问题的解决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有铁和血”。他撇开资产阶级和议会的反对,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加紧扩军备战。他认为只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俾斯麦扫荡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内外敌对势力,迅速走上了以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民族发展历史起伏性很大 ,历经了三次高潮与三次低潮 ,因而德国的发展也走出了一条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折射出德国巨大的“矛盾体”。德意志民族顽强、务实、勤劳、敏锐 ,同时在特定的时候又有着残暴、毫无原则和奴役他人  相似文献   

12.
纳粹主义的兴起,人们多用它的“社会主义”对中下层民众的吸引力、欺骗和胁迫手法、权势集团的扶持来解释。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希特勒曾明确地称他的世界观是“民族世界观”。他对党纲中的“社会主义”也作民族主义的解释。而纳粹的“民族主义”,又是大德意志民族极端主义、沙文主义、种族主义、反犹主义等等的混合物。因此在考察纳粹主义兴起的根源时,要重视近代以来德意志民族主义、德意志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特点。它们是纳粹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根源和肥沃土地。德意志的民族思想和民族特性(volkstum)在…  相似文献   

13.
在普法战争浓浓的炮声中,尼采构思着《悲剧的诞生》,展开他的现代性文化批判,构建着德国民族文化未来的梦想。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德国民族文化想象已初见端倪,对希腊悲剧及其神话的思考是尼采发现文化隐秘的开端,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成为尼采文化构建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4.
军国主义传统在德国由来已久,在其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德意志民族崛起到一战爆发前,这是近代军国主义传统的形成期,它包括雏形期和最终形成期.军国主义传统在德国的确立最终引发了一战,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二战结束后,纽伦堡审判宣告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归宿,使其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从此,德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5.
西欧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最初行为——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德意志爆发,这除了德国历史发展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外,德意志的民族因素是其成为西欧宗教改革策源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德国独特的国情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具有典型的文化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背离、并带有普鲁士的“铁血”色彩等特点;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特点对其国民性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德意志民族至上论和种族优越论的出笼,崇尚权威的传统使德意志民族比较容易接受独裁和专制统治,军国主义的传统扩大至整个德国;而其国民性又是导致纳粹党上台的重要因素。所以纳粹法西斯的灾难是历史的错误而非个人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民族发展历史起伏性很大,历经了三次高潮与三次低潮,因而德国的发展也走出了一条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折射出德国巨大的“矛盾体”,德意志民族顽强,务实,勤劳,敏锐,同时在特定的时候又有着残暴,毫无原则和奴役他人。  相似文献   

18.
在战乱频繁的宗教改革时代,马丁·路德的战争观建立在"两个王国"论基础上,认为战争与宗教应该分离,反对宗教战争;世俗政权由上帝设立,反对反抗暴君的战争.这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在土耳其战争和德国农民战争中表现了出来.与战争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士兵出于基督教仁爱的教义对本身的职业产生了怀疑,路德用天职观解决了这个信仰危机,肯定了士兵是一个正当而神圣的职业,天职的神圣性和世俗性分别对应一个士兵的基督徒和士兵身份,从而调和了二者的内在冲突,而且他提出的以基督徒良心判断是否参加战争具有极其重要的近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并不长,它是在东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形成的,至今不过一千余年,但有九百多年处于一个分裂、割据的状态,直到1871年普鲁士最终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德国特有的国情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具有非典型性的民族主义。汉娜.阿伦特的民族观认为,在典型性的民族国家里,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是对立的;在德国这个非典型性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却能在一起共同作用,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它对纳粹上台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俾斯麦利用德国的内战的成果,在北德意志联邦作好战争准备之后,就挑动对法战争而后发制人,俾斯麦达到了目的,打败了法国,统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这是一个特种的革命”。德意志帝国就是这一革命的产物,俾斯麦功不可没,但他对法国攻城略地,勒索空前的巨量赔款,结下民族仇恨,播下新战争种子的罪过,应该受到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