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为助力教育信息化走"云"化道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要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如何提高校园信息化,实现"班班通"、"校校通"乃至实现全国区域教育公平等便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深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及应用逐渐普及,  相似文献   

2.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与教育资源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但目前我国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备、乡村教师数字化教育能力缺失、乡村数字教育资源匮乏等现实堵点。因此厘清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城乡教育协同发展逻辑是助推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逻辑与育人逻辑有机耦合,利于明晰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向。建议通过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资源更新、教学模式改革等途径实施智慧教育工程,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学校精准匹配、按需推动技术与乡村教师精准对接、精准设计区域性乡村学校数字化发展方式,解决乡村教育生态失衡等问题,实施配置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策略,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化教育云平台联接城乡学校,汇聚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学习共同体,形成“协同化”发展新格局,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效应。  相似文献   

3.
2008年教育部的工作重点中指出要"积极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通什么?堂堂用.怎么用?作为国内专业的教育信息化公司,现代中庆近年来参与建设了数十个教育城域网和班班通工程,并结合不同的区域特色和建设目标.经过不断的研究开发,在"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的道路上取得了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着“互联·互通·互动·节能·经济·高效”的原则,以及满足现代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华师京城通过整合“班班通”基础教学设备、多项互动教学平台软件,以及基于教育云平台的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出了“云上绿色班班通”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班班通”何必“堂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班班通,是指学校的每个教学班基于网络环境下以投影机或者电视机为终端显示的设备,每个班级都能同时上网,实现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电影电视节目等功能。"班班通"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的发展被推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时下,随着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不少地区的各级学校都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一时之间,不少地区和学校都在大力  相似文献   

6.
班班通、城域网都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教育部的工作重点中指出,要“积极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依然是信息化。  相似文献   

7.
正校校通是基础,班班通是关键,人人通是目标。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教育部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即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三通两平台"成为建立现代教育信息化体系的主题词。2013年上半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大力支持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3年间,石家庄市教育城域网已有2300余所学校基本上实现了"校校通";全市50%以上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全市建有统一的电子学籍系统和网上  相似文献   

8.
段飞  张小卡 《辅导员》2014,(3):26-29
正"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摘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我们做到了两点:一是网络平台建下去,通过"校校通"、"班班通"、"堂堂用"等形式,让全县中小学师生共享优质资源;二是教育质量提上来,信息化建设推进了新安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得以深化,特色教育获得认可,教育质量飞速攀升,高招成绩连续八年居于洛阳市之首。——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贾长河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历了"校校通""班班通"的发展路径,对于解决优质信息和资源在课堂上的合理有效应用,改变教师教学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助推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我国十年的教育信息化无论设备设施的配备,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等,更多关注的是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做文章,很少关注为学生的"学"创设信息化环境和条件。"组组通"项目的实施,就是从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向关注学生如何"学",探索教育信息化助推新课程改革的新路径。通过项目实验,探索"组组通"网络环境技术解决方案、平台开发、资源配置以及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寻求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的结合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夯实基础,为教育信息化应用铺路2010年,本溪市以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为契机,将"班班通"工程作为重要内容来抓。2012年,作为本溪市惠民项目,市政府投资了6400万,为3108个教学班配备了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主体的新媒体教学设备。2013年4月,又提出"试点先行、逐步推广、以点带面"的"人人通"工作思路,启动了区域内"统筹推进人人通"建设试点工作。同时,以多种方式整合教育资源,先后创建了一室(数理化仿真实验室)、一馆(数字图书馆)、三个系统(电子备课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六个库(清华同方思科资源库、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百年树人资源库、智能题库、教学索材库、视频资源库)等资源。在惠民工程中,搭建起了符合国家原数据标准、采用云计算技术的本溪教育云资源平台,教师备课、授课实现了与市级云资源服务平台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的个性和自由提供了舞台和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用不断的自我充实和发展把语文教学的个性和自由充分发挥,让学生更健康快乐地成长,让语文教学展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课堂评价语是教学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直接交流的手段,规约性是课堂评价语的主要特征之一。生命的发展在社会规约和生命规律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完善,生命的能量只有在规约的作用下才能更好的释放。课堂评价语蕴含着师生的生活知识,课堂教学受其规约而具有条理,富含理性。  相似文献   

13.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作为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育人任务的艰巨,值得我们去关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定位,重新认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听课随想录     
老任 《历史教学》2007,(7):41-42
最近听了两节公开课,教师用的是高中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内容是必修2第三单元第3课"经济体制改革"、第4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执教者是年轻教师,教态自然,口齿清楚,善于表达,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随听随记,有些感想,提出来供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课堂总结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心理、生理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的风格又决定其表现的形式。方法何其多,贵在得法。最理想的是追求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听课随想录     
最近听了两节公开课,教师用的是高中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内容是必修2第三单元第3课“经济体制改革”、第4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执教者是年轻教师,教态自然,口齿清楚,善于表达,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随听随记,有些感想,提出来供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蓝墨云班课平台在高职院校的建筑施工技术专业课课堂的使用实践过程进行总结,提出了蓝墨云班课堂管理的相关措施,并利用平台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展示课后教学资源管理的有效与实用性。蓝墨云班课平台能有效改变传统课堂的学习状态,大幅度减轻教师的课后数据处理工作,还可以让教师及时根据数据进行授课计划的调整,从而更有效地对课堂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8.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层单位 ,负责班上全面工作的老师叫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既辛苦又光荣。  相似文献   

19.
课堂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关系场,其建立依赖于师生角色的纯粹化、外在环境的虚化与思维的活动化.哲学课堂的成立是一个动态的养成过程,要从哲学能力培养、哲学道场建立与哲学效果评估三个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20.
小班化教学是我校在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教学改革活动,是对我校普通班级授课制地不断反思。实施小班化教学在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本人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唯有转变教育观念、自觉提升教学能力、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符合我校对高质量高水平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