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被谴并最终殉情的根源,人们从封建礼教对人情的扼杀,《礼记·本命》的"七出"制度,门阀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但我们通过作品中女性和男性群体在"谴""嫁""娶""殉情"诸环节中的表现、态度和所起的作用可以看出,汉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正是促成了刘兰芝的被谴并最终走向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兰芝何以不被焦母所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全诗375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长诗”。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焦仲卿、刘兰芝夫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海誓山盟,情深意笃,而后来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相似文献   

3.
刘兰芝才貌俱全,集古典美于一身,不堪公婆虐待,主动请归,后遭兄逼嫁,以死殉情。实为时代的悲剧,妇女的战歌。  相似文献   

4.
对《孔雀东南飞》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学术界和广大语文教师普遍认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自尽是由于殉情。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殉情说”存在诸多硬伤 ,并不能自圆其说。故事开始 ,刘兰芝先自述婚前所受教育 ,然后说“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下面围绕这句话讲了三层意思。“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日稀”。这几句一般的教材分析都理解为刘兰芝和焦仲卿深厚爱情的体现 ,其实是误解。前两句是说焦仲卿远在府衙做事 ,恪守官府纪律。后两句点出焦仲卿很少回家的事实 ,诉说自己长期独守空房 ,难得与丈夫一聚。刘兰芝不是在表白…  相似文献   

5.
关于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一般认为是由于刘兰芝具有崇尚自由的思想 ,冲击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得罪了阿婆 ,因此他俩的婚姻悲剧就产生了。然而对《孔雀东南飞》进行多方考证 ,如刘兰芝的出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以及离别焦家和双双殉情时的情景等方面 ,就会发现这一观点不能成立 ,而造成他俩婚姻悲剧的真正原因在于刘兰芝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  相似文献   

6.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典型意义,他们的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但故事当中的"遣归"、"求婚"、"合葬"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情节似充满着矛盾,只有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才能理性地认识矛盾的必然性,从而再现刘兰芝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正义形象.  相似文献   

7.
话中之话     
《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刘兰芝被遣告别阿母时说的那段话、逼嫁时对阿兄说的那段话和焦仲卿在殉情前对阿母说的那段话,话中有话,有着丰富的潜台词。分析这三段话及其潜台词,可以看出刘兰芝、焦仲卿对封建礼教、对封建家长制的那种合而不露的强烈的愤怒和辛辣的嘲讽。  相似文献   

8.
善良、勤劳、美丽、贤淑的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她的死让人心有戚戚。无数读者发出同样的感慨:"刘兰芝缘何被遣?"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一诗表现了刘兰芝对生命的渴望 ,对爱情的追求 ,对礼教的遵循。然而完美的追求是不可能的 ,她只有不断地退缩。最后连追求无爱之生亦不可得 ,遂以死殉情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全诗按主人公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描写了聪慧、勤劳、知书达礼、多才多艺、忠贞不渝的主人公刘兰芝的悲剧命运。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孔雀东南飞》有意识将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进行突出表现,将美的有价值的东西从多方面强化,又以此的  相似文献   

11.
小说《所罗门之歌》里具有传奇色彩的派拉特作为一个悲剧性人物,她守护着家族的历史,却并不完全了解家族的历史;她独立自强,一直坚守着黑人民族文化传统,却没能与时俱进、融入到现实社会中;她有着大爱,并随时愿意帮助别人,可却被排斥在黑人群体之外,实际上她一直游走在社会的边缘。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笔下的厄秀拉是一位现代恋爱与婚姻关系的探索者。她的思想随探索而演变。恋爱和婚姻是厄秀拉生活的中心。她的性爱观点表现了劳伦斯所说的人类感情现实,是劳伦斯性爱理论的诠释者。在恋爱婚姻方面,厄秀拉的斗争不是为争取支配权,而是为了寻求一位能引导她走向创造性生活的男人。她与两个男人有过恋爱和婚姻关系,与前者由于彼此个性和思想的差异而分手,与后者虽然彼此也有分歧和斗争,但经过磨合,最终实现了尊重彼此个性,实现了一种“行星式均衡”的婚姻关系。劳伦斯这一解决方案是否有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卫慧小说的指向是构设一个欲望化的非存在性的世界。作品中隐含着某种强烈的反叛情绪,她另类地选择了“性”作为其实现反抗现实的有力武器。但事实上这种否定的背后缺乏一个强大的价值观念的依托。并不能提供一个新的有意义的存在性的世界.所以在她们的笔下无法诞生一个个深刻而光辉的形象.从而也无法真正走向人的心灵世界。卫慧等作家当前真正需要思索的是怎样努力穿越生存性的叙述视角。站在“存在性”的高度来探讨性与非性、性与爱、性与情的关系,并由此获得自己独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爱情故事是《一千零一夜》与《十日谈》共同的亮点,由于文化背景和创作意图不同,二者呈现不同特征:阿拉伯民族情重爱浓的文化传统和伊斯兰教教义的束缚使《一千零一夜》的爱情故事重“情”不重“性”,而卜伽丘反禁欲主义、促进人性解放的决心则让《十日谈》的爱情故事重“性”不重“情”。二者恰当结合于婚姻之内,这才是现代人的爱情选择。  相似文献   

15.
江定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7(3):116-119,128
从郁达夫自青年时代就患肺结核的事实出发,先从其书信、自传、日记等相关资料中考证其肺结核的发病史,然后结合肺结核的病理因素具体论述郁达夫小说的人物形象的病态美、“爱与死”的主题、自然观、主观抒情性,指出肺结核对郁达夫小说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教化移情的效果非常突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情梦具有显著的情爱教育效果。杜丽娘的情梦具有生理层面和幻想层面的双重意义,成为促发杜丽娘主动追求情爱实现的教育载体。杜丽娘情梦的情爱教育内涵,表现为明清女性借情梦倾诉内心对意中人的梦想,充分肯定杜丽娘以梦承载情爱理想的情爱实现方式,从形而上的意义上倡扬两性情爱之梦的真实性,成为明清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存在的标志,赋予了女性精神解放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女权批评的角度对比分析了麦克白夫人在盲目地爱着麦克白时的疯狂举动和失去麦克白的爱后的不同表现,论证了麦克白夫人并非天性邪恶之人。而是麦克白的政治野心和自己盲目爱情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8.
在新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冯沅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创作极具现代性,对封建伦理道德给予了强烈的冲击和批判,同时,她表现了新女性在爱情追求上的勇敢与"怯惧"的真实状况,尤其是她对情爱的热烈、大胆、真诚的抒写,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的乡土小说家队伍里,迟子建以其独特的身形为人瞩目,好以自己对生活朴素的,审美的理解,悲悯而不阴霾的情怀,执地表达着对黑土地的深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好笔下的乡土是诗意的乡土,生灵是诗性的生灵,而“幻想”则是好对艺术的理解和言说方式,这使好的乡土小说总有一种凌架于作品中人,物,事件之上的形而上性质。  相似文献   

20.
两个人在一起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的心是否在一起,是否有真爱,是否能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作家三毛在寻找真爱的过程中,踏遍万水千山,历经坎坷,最终找到短暂却又永恒的真爱,无怨无悔,了无遗憾。那凄美且感人至深的真爱旅程,至今仍然感动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