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政府的教育责任边界设定不明确与落实不到位,是导致历史上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不足、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教育责任。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中应该明确的政府责任:保障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分配的公正,保证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确保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科学、民主与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政府能力的内涵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通过民族地区政府的职能实现,依靠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而成为一种有组织的产出,在经济战略发展、组织制度创新、政策制定执行、社会管理控的制、公共服务供给、市场培育监管、精神文化塑造等几个方面具体地表现出来,是外显的可直观感受的有效治理社会所具有的能量和力量的总和。因此,民族地区政府能力的内涵与特征均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定性。  相似文献   

3.
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民办高等教育制度、构建公共治理机制的核心问题是理顺政府与民办高校的关系,明确政府、民办高校各自的权责划分。和管理层面的政府与民办高校的关系不同,在治理视野框架下,政府和民办高校将形成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管理民办高等教育的角色、职能以及方式都会发生新的改变。在这种新型关系下,政府是有限的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治理是监督、引导、调控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各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滞后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民族地区政府必须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上有大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实现行政管理方式和手段的法治化,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系统建设,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公共管理变革的背景上看,客户导向的电子政务正是信息科技进步的时代下构建无缝隙政府的一个有力工具。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构建政府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政务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裁体,有效利用电子政务构建一个政府与社会民众等服务对象之间互动的无缝隙的服务模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必要的张力:构建现代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如何认识现代社会中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如何在大学的管理、运营过程中调整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是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经常面对的重要课题。在大学与政府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是保持两者关系的动态平衡,亦是构建现代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基本原则。战后日本国立大学与政府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冲突与调和所反映出来的两者关系的变化,也许是说明大学与政府间张力关系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是个多元化的秩序空间,各种规范力量相互作用,政府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其能否与道德以及各种礼俗、习惯等社会规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发挥各自特有的调整功能。因地制宜地构建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对社会规范的回应机制,形成治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的合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现今中国正处在一个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已经成为比较热的问题之一。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目前我国的城市和农村之间呈现二元格局,特别是民族聚居区的地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模式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在分析现代服务型政府根据民族自治地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基础上,其具体阐述了民族自治地区政府公共服务制度及存在问题,进而为保障各民族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为实现服务型政府的价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政府—企业—居民形成的三角关系实质上是管理—生产—消费这种三角关系。在生产一消费关系产生的微观链中,人口是供需结构的基数,价格是供需组合的纽带。围绕政府管理,存在着政府管理与消费之间关系产生的微观链、政府管理与生产之间关系产生的微观链以及政府管理在生产一消费关系上产生的宏观链。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我国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段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在回顾二者历史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因二者关系处理不当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政府与高等学校的正确定位,并对未来二者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作了展望:政府宜宏观管理,间接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依法管理,而高等学校应在国家法规和大学章程规范下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11.
法治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政府机构,都频频提及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这已成为官方和民间共同关注的热议话题,预示着中国未来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方向。本文拟从法治的视角来探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潜在的发展规律和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其应采用的法治模式,并论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领域,以期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共服务的生产和供给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深入考察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在我国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相关理论,探讨了政府形象模型的构建,该模型包括:政府理念识别系统、政府行为识别系统、政府视觉识别系统、政府听觉识别系统.公众满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建政府形象模型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是由信息支撑起来的社会,然而政府信息长期以来却为国家机关所垄断,这种垄断与现代民主法治理念格格不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因而有必要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了现代国家的一种潮流。政府信息公开有着其深厚的法理基础,是人民主权理念、法治理念、服务行政理念以及效益最优化理念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服务型政府内涵与特征的界定,在总结龙岩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龙岩建设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论和龙岩实际,通过提出服务型政府发展规划,发挥党建品牌在创建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开展公共服务品牌化的实践探索,并加强政府管理工具更新,推进政府绩效评估,由此切实推动龙岩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化的驱逼下,"有所为,有所不为"日渐成为政府改革的基本原则。学界关于政府如何准确定位的研究不在少数,然而大多是将研究重点放在有限政府的构建上,对于如何实现政府的"有为"问题却很少论及。分析洛克关于社会契约和有限政府的基本观念,以宪政基本理论为框架厘清有限政府的内涵,证成有限兼有为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能性,对于促进政府职能有效发挥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府转型:涵义、动因和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社会转型,社会转型要求政府转型。政府转型是政府为了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自身的系统性变革,以适应社会环境变迁并与之保持新的平衡的过程。推动政府转型的力量主要来自社会环境和行政系统内部,同时还有源于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其他动因。政府转型的目标是建立以社会为取向的政府,并由此出发,重点实现政府行政的价值、职能、体制、制度和方法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防火面临新的形势,政府的森林防火职能与作用急需转变。要强化政府的森林防火消防监督检查职能;推动林农参与森林防火工作,建立政府、个人共同防火的新机制;解决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火灾扑救工作中与林农利益冲突的一些问题;推动森林火灾保险工作的开展;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行政,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9.
社区参与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政府干预行为不当又造成"政府失灵",严重影响社区参与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通过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中政府不当行为的种种考察,指出与社区争利、调解矛盾不力、偏袒开发商、以权谋私是目前造成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并对其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机构改革与利益分配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机构是政府职能的载体。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所行使权力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转变。机构改革的目的不是要建立“小政府”.缩小机构规模,精减机构人员,而是要建立一个有效政府。建立有效政府的途径应该是在政府机构内部、政府机构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找到一种利益递增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