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革命根据地系由陕甘边和陕北两地党的组织在三十年代初分别建立起来,最后在刘志丹、谢子长同志的领导下,于一九三五年二月成立了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才正式形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仅存的一块根据地,也是中央红军和各路红军北上抗日的立脚点和出发点,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因此,研究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就成为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震惊西北的渭华起义失败后,一批渭华起义的领导者、参加者成为创建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坚强力量和主要领导者。渭华起义中形成的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提出游击战争策略等经验得到了发扬光大,为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创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创新;一脉相承的革命精神;注重革命的统一战线。渭华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创建者坚定理想信念,继承渭华起义的优良传统,创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唯一保留完整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抗日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长征落脚点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革命根据地之所以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它在政治、军事、干部、地理等方面具备了红军落脚的条件。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成为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对全国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人权建设中,把争取生存权当作人权建设的首要目标,把争取经济权当作人权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把争取政治权利当作根据地人权建设的中心内容,把文化建设当作根据地人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保障妇女人权当作根据地人权建设的特殊内容,从根据地的实际出发,把人权建设的广泛性、现实性、时代性结合起来,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争取人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西北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其独有的品牌价值、精神教育价值、经济开发价值使其成为陕西文化重要的软实力。然而,西北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却存在着缺少宣传,历史见证价值不为人知;缺少整体开发,精神教育价值没有充分实现;产业化开发尚未启动,经济发展价值没有实现等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开发利用西北根据地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陕西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功用。  相似文献   

6.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大区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白军开展分化瓦解与政治攻势。川陕革命根据地各级党组织通过加强对火线白兵的政治宣传、开展对白军俘虏的政治攻势、重视对白兵亲属的教育引导、优待白军投诚士兵和白区专门人才等具体工作,分化瓦解敌军,壮大了红军队伍,为夺取革命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和领导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在它存在的两年多时间里,红四军由初入川时的14000人,发展到80000人左右;在经济文化极为落后、封建主义盛行的川东北地区,女子们建立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最大的女子独立师,投身危险重重的革命事业,并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研究当年党和红四军该地区成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经验,对当前我们正在全国推进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程(特别是广大西欠发达地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在周逸群、贺龙、段德昌等同志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逐步建立起来的。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几块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由洪湖、湘鄂边、巴(东)兴(山)(秭)归、襄(阳)枣(阳)宜(城)和鄂西北(房县、均县、谷城、保康等县)几块大小不等的根据地组成,以洪湖为中心,包括湘、鄂两省西部的交界地区。它在全盛时期,曾据有监利、沔阳、潜江、石首、华容、南县、公安等七座县城,建立了十五个县的工农民主政权,控制了长江两岸东起汉阳,西止三峡,南达洞庭湖和武陵山脉,北抵桐柏山的近三百五十公里的地区,拥有三百多万人口。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仅就湘鄂西根据地的财政工作作点介绍。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从创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之日起,就着手抓教育工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江西苏区、陕甘宁边区、东北解放区等革命根据地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体现了教育为革命和生产服务的精神,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革命根据地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编写为新中国普通中学历史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我党领导下较早开辟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海陆丰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海陆丰人民在中共中央、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领导下,为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巩固苏维埃政权,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为总结海陆丰革命的丰富经验,本文试图从理论与革命实践的结合上,论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豫皖苏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在华中地区规模较大、建立较早的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在财政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建设和斗争,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为支援抗日革命斗争,打破日军、伪军的经济封锁,活跃革命区经济,稳定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等作出了一系列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南梁革命根据地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在南梁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历史,在党的建设、土地革命、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建设、统一战线等领域形成了宝贵的执政经验,并对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富有自己的特色,它面向劳苦大众,为土地革命战争服务的教育方针、政策;采用普通教育和干部、平民教育的文化教育类型及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现阶段革命老区的文化教育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威震南疆大地,有力地反击了国民党反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使西南半壁的反动统治急剧动摇”。在这两次起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扩大和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影响,使边疆深受苦难的各族人民看到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之光。在武装  相似文献   

15.
陕甘宁边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开始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西安事变后,我党为早日实现国内和平,迎接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党史研究会召开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史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22日至9月30日在四川成都市举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党史研究会顾问王首道,"三湾改编"时参加革命的李立等许多当年经历过创建革命根据地艰苦斗争的老前辈、老红军、老同志,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陈明义,来自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一些领导同志,以及党史工作者一百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廖盖隆就开展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的目  相似文献   

17.
刘征 《文教资料》2008,(20):68-69
作为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主动地对井冈山采取了两取一舍的灵活战略,取得了明显的革命成效.在中共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取舍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革命独特的"取一舍一取"的道路模式,推动革命波浪式向前发展,最终使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本文通过探究中共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中共和中国革命之间的诸多深刻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面开展群众动员工作的实践之场。党和红军通过组织起来、宣传鼓动、情感动员、经济激励等多种方法,将湘赣边界的农民发动起来,有力地支持了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动员具有扎根动员、全面动员、软性动员的特点,不仅铸就了光辉的井冈山精神,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井冈山时期群众动员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在理论上辩证把握予取关系、在行动上不断提升动员效能,才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是以革命队伍在农村长期不断地积聚力量,逐渐发展壮大而取得胜利的。但是,历史地看,农村并非是天然的革命堡垒。只有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才能将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革命阵地。这个过程就是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是创建根据地的先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后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理论和政策使中国农民 在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在党中央统一部署 和领导下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和革命政府,开展游击战争,形成了历史上空前的根据 地星火燎原之势;在革命根据地内,广大农民是根据地武装斗争的主力军、政权建设的基础和经济建 设的生力军。在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农民发挥了革命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