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代美国妇女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地位,使她们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活跃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但进入80年代后,妇女运动陷入低靡。究其原因,除了政治势力的干涉和妇女运动组织的内讧分裂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隐藏在事物背后阻止女权运动继续发展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余红顺。杜朝明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论美国妇女运动的新发展》一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妇女运动由女权过渡到女性主义,并与后现代主义融合,从而进入了后现代女权主义发展时期。后现代女权主义者深受法国怀疑主义哲学大师福柯的影响,致力于批判所有高大宏伟和涵盖一切的现代理论,试图建立社区理论,  相似文献   

3.
美国妇女经过艰苦顽强的斗争,终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争取到了公民选举权,这标志着第一次妇女运动的结束。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六、七十年代,第二次激进妇女运动又一次登上政治舞台。这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取得的成就来看,都远远超过了前一次。第二次激进妇女运动兴起的原因主要是妇女自身的改变、民权运动与新左派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妇女问题总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国际妇女运动随女权主义思潮和女权主义运动而产生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思潮和女权主义运动是以资本主义获得一定发展为条件的,在其演进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并极具变革性。国际妇女运动和女权主义思潮凸显了人类社会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的轨迹,为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治理问题注人了鲜活的内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启示。当代女权主义政治倾向的温和性趋势,深刻地折射出现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应该吸收和借鉴西方女权主义理论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当代妇女运动和妇女理论研究工作。文章不但在理论上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吸收与借鉴女权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而且列举了大量事例进行论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吸收女权主义精华的同时 ,一定要扬弃其糟粕。  相似文献   

6.
台湾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逐渐开放,使妇女运动有了生存的机会。而台湾妇女运动所完成最主要的历史性任务就是推动台湾地区民法亲属编的修订。而这一过程推动了台湾妇女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台湾妇女运动对台湾民法婚姻制度的转型,其贡献不容抹杀。  相似文献   

7.
《赫索格》主人公赫索格的婚姻经历反映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父权制由于激进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所面临的危机与女权主义者本身存在的观念性悖论。本文拟从女性的"去家庭化"和女性的"性解放"两方面来解读《赫索格》这部小说中的"他者"与"自我"。  相似文献   

8.
施沃伦作为美国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主要代表,其"女权回归"的思想在美国妇女运动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认为,随着人性的成熟,男女同体的统一人格将取代男女二分的不健康人格.女权的回归带来"共创"、"共赢"的理念和全球主义的价值观以及环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进而改变资本主义的竞争本质.  相似文献   

9.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以妇女为中心,具有开放性和颠覆性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伴随着妇女解放的政治斗争而诞生、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政治色彩。英美派、法国派、黑人和女同性恋的女权批评对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文化传统进行声讨和批判,并提倡一种女权主义的写作方式,其成果有许多新的创造和拓展,为西方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回溯中国妇女运动史,以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女子"不缠足运动"为起点,至今有近百年了。其间,妇女运动有高歌猛进,也有迂回曲折,而妇女获得初步解放,妇女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时代却首先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的妇女运动时代。  相似文献   

11.
作为对女性人身权利最直观的犯罪行为之一,强奸受到了女性主义者最猛烈的抨击.布朗米勒的《违背我们的意愿》一书集中反映了"强奸是社会制度和文化准则构建的结果"的观点.但是,一直以来,将男女两性定格成为变革男权制社会而彼此"斗争"的群体的主张对最终消除强奸现象收效甚微.从人性出发,重新理解"平等"与"差异"的实质含义,有利于实现两性和谐发展,实现男女的真正平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厘清女性主义运动的三次思潮的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归纳女性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和女性主义方法论,进而深入到现代西方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并描绘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认识论、方法论以及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13.
Contemporary feminists struggle over “choice.” A central demand of the second wave, some feminists insist on the continued significance of choice to their activism and theorizing; others are critical of the term, arguing that an emphasis on choice diverts attention from political issues and blames women for the oppressions they experience. The tension at the root of this debate is echoed in feminist theorizing about consciousness raising. In her germinal essay “The Rhetoric of Women’s Liberation: An Oxymoron,” Campbell argues that through consciousness raising, feminists illuminated the political underpinnings of women’s personal problems and prompted collective activism aimed at finding structural solutions to those problems, all the while affirming the centrality of choice to women’s lives. What Campbell left unstated, however, is how a process based in choice will promote a political, collective response. In this essay, I offer an analysis of the 1978 volume Ourselves and Our Children, arguing that the consciousness raising modeled therein illuminates broad patterns of political oppression, urges a collective response to those oppressions, and embraces choice. Based in a recognition of the synecdochic nature of 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 adage, this analysis offers insights into feminist debates over choice and resolves a lacuna in theorizing about consciousness raising.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以米,女权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男女性别差异在文化层面的处境被突显出来,女性作家得到极大的关注。女性作家将重修文学经典作为一种有力的手段,在文学作品中,重塑妇女形象,向男权文化的道德规范提出挑战。《晚安,黛丝狄蒙娜》以荒诞艺术形式阐述了女权主义思想,表达了现代女性寻找“自我”的渴望,是反男权中心文学经典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女权主义以强烈的性别色彩和主体意识为妇女谋求解放,但是其单一的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立场却导致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分化。与西方经典女性主义强调性别作为女性主体性的唯一要素不同,有色族裔妇女认为,不仅性别,而且种族、文化、阶级等诸多因素都参与了女性主体建构。美国华裔女性写作研究正是以其多元视角来丰富我们关于女性的认知方式,对西方和中国的女性主义理论和文学批评都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6.
论西方女性主义的教师专业化批判与重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教师专业化”话语中的社会性别内涵进行了深刻剖析与批判,揭示出其中隐含的性别权力关系、前提假设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带给女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危机和教师教育的困境,并且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以女性主义教育学重新塑造女教师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在一战期间创作的《恋爱中的女人》是其由女权运动的支持者蜕变为反对者的转折期作品,借助隐喻和象征的掩护宣扬菲勒斯意识,以赋予男性在婚姻中的主导地位方式来消除如火如荼的女权运动对作者及其同时代人造成的焦虑恐慌,从而遭致众多女性主义者的尖锐抨击,标志着劳伦斯与女性主义之间恩怨突变的开端。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olonial encounters of gender, race and sex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hilippines in the early 1900s. It traces the anxieties over US men's moral degeneracy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Filipinas as libidinal temptations, which mobilised US women'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colonial biopolitics and governmentality. It contends that white women as imperial feminists asserted their principled crusade and superiority over white men and brown women by becoming bearers of racialised heteronormative traditions and feminine respectability and becoming barriers to inter‐racial sexual relations. White women focused on the white male domains of military and government and on the colonial education of brown women. Ultimately, the article supplements the Spivakian claim that “white men are saving brown women from brown men”, which has become the quintessential narrative of colonial justification and redemption, with “white women are saving white men and brown women from each other”. Drawing on government, newspaper and school documents, the article engages feminist discussions on the role of women in empire and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文论兴起以后,简.爱形象受到极大的关注,被视为反抗男权传统的一面旗帜。简.爱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对女性的规范要求相悖离,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但这种反叛远非后来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倡导的那样彻底,而是对主流文化有一定的回归倾向。这里,反叛与回归之间的矛盾有其合理性,进一步拓展了简.爱形象的内涵,对现代女性亦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掀起第一个高潮。由于她们处于不同的阶级,导致主体内部分化。男性的参与和支持成为了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走出黑暗的一盏明灯,为运动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不仅唤醒了广大女性主动为自己争取选举权的意识,而且还使一些男性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壮大了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