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张兰 《华章》2011,(1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应能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问题解决"的同时,要充分关注"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那么,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处理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这两者的关系?本文笔者以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专家学者的观点,试从两方面来阐述一些个人拙见,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衡量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是一项重要指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激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做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指导学生自学与反思等,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智力障碍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并且能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到他们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方法.这就赋予我们教师在教学生"读"、"练"时,"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的理念,与实际生活相紧密联系.善于运用"启动效应",设计揉合有趣味性的启动线索,在"趣"字上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4.
例题的价值体现不仅要有增加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的"基本功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灵活思辩中培养思维习惯、发展创新意识和提升数学素养.本文以例题选择为抓手,从依据课程标准,提升数学素养;重视例题选择,增强创新意识;落实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发展三个角度进行了思考,指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的数学体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计量单位"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各个年级.教学计量单位,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经历、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心理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6.
薛峰 《教学与管理》2007,(10):36-38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节课能否把"口"收好,对一节课的成败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课堂结尾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堂课如一首乐曲,结尾犹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数学课堂结尾,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关于"现实数学"和"数学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教学中强调联系学生的现实,是我国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数学教学除了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之外,需要联系学生的"数学现实".数学现实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和个体性.学生的数学现实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模拟型数学现实、程序型数学现实、论证型数学现实和思想型数学现实.  相似文献   

8.
师范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精于从事素质教育的师资.在"数学学科教法"的教学中该"粗"的地方,"点拨"为主,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掌握、充实、提高;该"细"的地方,"讲、示、评、练"为主,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掌握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该"粗"、"细"交替的地方,通过"说课"、"微格教学"强化和巩固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决定作用,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则取决于教师,因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疑引趣"、"巧问引趣"、"纠错引趣"、"设障引趣"、"求变引趣"、"留味引趣"等教学技巧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中,在谈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时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观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否诚心诚意的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去"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挖掘教材的内涵,创设"说"的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从而提高学生"说"的质量,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意识",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一年来和孩子们的共同探索,我发现"数学日记"的撰写并不难,毕竟日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数学日记可以称其为一种含有数学元素的日记,指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也有操作性.刚开始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这种形式的写作有些困难,所以要求学生写一周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就请学生找生活中的乘法.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并运用这些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错误"也有其独特的精彩之处.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一动态生成的资源,变"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素材,使数学教学更精彩呢?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学"数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尹汶  晓峰 《辽宁教育》2007,(11):43-44
新课标把培养"数学思考"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四大目标之一,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教会他们如何思考,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给他们以智慧.没有数学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因此,要加强数学思考的教学,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落实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着力点的教学目标;克服时下课堂教学形式上"生动活泼"背后掩盖着的学生思维肤浅和思考浅薄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以生活为源.在数学教育中,应该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有当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接轨时,学生才能感觉到数学是鲜活而有生命的.实现"生活化"和"数学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学生符号感的培养--从"字母表示数"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感是数学新课程核心概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本文介绍了符号、符号思想、符号感和学生符号感的培养几个概念和"字母表示数"的内涵,主要是以"字母表示数"为载体来说明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过程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尽快掌握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创造性的思维与方法.数学教学中的"过程教学"应以数学思维与方法为灵魂,整体设计教学结构,组织学生参加整个数学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极为重视和倡导的内容,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片面理解,错误地将"生活数学"等同于"学校数学",出现了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倾向.对此我们认为要正确看待"生活数学",认识"生活数学"的必要性和局限性,以及"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不同点.要克服"生活数学"的局限性,数学教学必须回归数学本质,把"生活数学"提升到"学校数学",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数学知识;从现实的生活问题中归纳建立适用的数学模型;从普通的生活现象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