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公民身份"认同是超越民族、国家认同的一种更具价值的情感体验。由于受我国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加上目前全球性问题突显,各国公民的身份认同问题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我国朝向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应把培养现代公民作为一切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把公民身份的认同从初级身份认同上升为政治性集体认同,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从政治哲学的自由与平等观念出发,思考与审视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方式,以便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却遭到不同程度的批判。认为福利虽然增进了公民对国家的认同,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公民对国家产生依赖感,这更强化了国家对公民的控制而使公民丧失了独立和自由。认为通过福利建构起来的认同与忠诚是虚假的,更应该通过良好的顶层设计,使得公民在开放、自由、平等、民主的共同体中,在对话与协商基础上,真诚的建立起真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对福利国家的批判与反思,有助于我们客观与公正地思考社会福利对稳定秩序,产生认同所起到的有限作用。这对我国推进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民族国家视域下的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是一种高层次的现代文明意识.公民身份是人们国家属性的反映,对公民身份的认可是人们对国家认同的一种表达,国家认同是超越其他认同的高级认同.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公民,通过公民教育,要将对本民族的认同意识与公民身份认同、国家认同三个维度协调、统一起来,不仅有效激发各民族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也有利于保留少数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不致断裂与消失.在我国现阶段正确认识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有利于社会稳定,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需要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人。在我国当下的历史条件下,由社会转型而引发的国人文化价值观的转变,一方面表现为现代大工业社会具有的精神特质即自由、平等、民主、独立等公民意识的显现,与此同时又表现为公民意识所要求的责任意识、权利义务对等等意识的严重缺失。目前给公民意识进行准确定位,让人权观念得以确立,实现国人对公民意识的价值认同,实现主体的合目的性建构,这是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精神生活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多民族共存的国家,民族问题在客观上是一种长期的社会存在。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应该强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国家归属的政治认同和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中华民族的认同,强化公民的意识和公民的权利义务,从而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  相似文献   

6.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十分成熟的现代化公民社会.这些国家十分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具体做法主要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公民教育与宗教活动相结合;公民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西方国家培养公民意识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然而,我国对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方面的启示:我国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的涵摄;培育公民意识的核心理念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保证是“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的成员对作为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它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平等意识、公共精神、自主理性等。公民意识不仅能直接表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程度,而且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作用。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国家制度的  相似文献   

8.
李平 《天中学刊》2023,(6):16-22
新时代公民的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是内在统一的关系,爱国主义体现了公民国家认同的基本要求,公民国家认同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条件和鲜明特色。爱国主义教育是增进新时代公民国家认同的有效举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为重点,以公民国家意识为核心。同时,借助重大政治仪式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增进公民国家认同和爱国情感的重要举措和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公民的根本问题是公民身份问题,界定公民概念的内涵必须基于对公民身份的探讨,而公民身份与国家之间具有"结构二重性"。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身份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建构我国公民身份认同的过程。公民身份认同可以分为公民自我角色意识的认同、公民社会行为的认同和公民制度的认同,公民在建构自身身份认同的同时完成了国家认同,并通过履行公民行为促进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从建构公民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公民教育应该是在基于公民身份的教育制度中,去建构积极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十大七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一提法蕴涵丰富的法律价值信息,一语道破实现我国法治价值目标的核心基点、也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民主法治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前提性基本要求;自由平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层次的实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共生时代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一种生死与共的生存结构正在逐步形成。在共生时代,公民意识教育需要培养公民的公德意识,责权意识,民族、国家和全球意识,民主、自由和平等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将其渗透于学校课程之中。同时,要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重视社会实践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生态意识等现代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王文苹 《文教资料》2014,(4):138-140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在其国家、社会中权利、地位、责任等的认知,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观念、理念和情感的总和,它实际上是公民对自己公民身份的认识和认同。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应从公民与国家维度、公民与社会维度、公民个体之间维度,分别强调其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共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六个方面。明确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一提法包含着丰富的法律价值信息,一语道破实现我国法治价值目标的核心基点,也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民主法治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前提性基本要求;自由平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层次的实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国家认同是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在开放、民主、多元的"人本化"时代,凸显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注重对话、协商、反思和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业已成为公民教育的共识,国家认同教育因而需要借助理性式公民教育来加以落实。理性式公民教育基于理性的国家认同,旨在培养理性的爱国者。立足于积极公民的立场,增强共同体意识,注重共情式理解,促进公共文化建构,是当代中国推行理性式公民教育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6.
国家认同的培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愈发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政治不断现代化、民主化的当今时代,培养具有权责意识、主体意识的公民,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任务,国家认同的培养亦需公民教育来达成。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公民教育一方面需要开放、包容的精神,一方面需要在对话协商的方式上建构理性和民主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7.
合格的公民是一个现代民主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公民教育对于每一个现代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国是一个缺乏公民传统与实践的国家,公民意识在我国仍很薄弱,教育界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公民教育如何在建构中应对全球化浪潮的挑战便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公民意识是公民关于权利、义务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的总称,包括身份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当前初中生的公民意识呈现出如下特点:国家自豪感和认同感偏低,公平意识普遍较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公正意识不强,权利意识较强,责任意识不足等。不同性别学生的公民意识存在差异性。公民意识受年级,父母职业状况和学历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进程中,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生成,特别是学校公民意识教育,无疑是重要路径之一。加强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先要明确公民意识概念的内涵体系。公民意识,不仅是一个词语,其所蕴含的本质内容、基本精神以及根本主张更是尤为重要与深刻。现代公民意识内涵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构建,它的核心内容为国家民族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主体参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公平正义意识、文明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高中阶段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逐步渗透公民意识的培养,完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性自律精神和客观理性分析能力的新时期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