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正>《文心雕龙·情采》中写道:“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1]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情”往往被视为文章的灵魂与命脉,因此,读古典散文,紧要之处便是体认作者独特的情感经验。但是,作为散文的《登泰山记》自面世以来便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清人蒋湘南批判这篇散文“井底看天,岂无珠斗,转笑岱顶,空立搔首,其弊也醉”[2]。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同志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我们搞讲读教学,无外乎是搞字词句篇的理解,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字词句篇是文章的表现形式,是语言的外壳;教学中必须抓字词句篇的内在联系,即文章的思想内容、思想感情和思想方法的联系。所谓思想内容、思想感情,指的是文章的灵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加深对三篇散文的理解。二、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 一、比较三篇散文的相同点。 1.托物言志。三篇散文都是以物命题,都是在物上寄托思想感情。《灯》:托物抒情。抒发了作者对人民的信赖和热爱及对中国人民的胜利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丑石》:托物寓理。作者透过丑石,让人们认识现象与实质的关系,告诉人们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菱角》:托物说理。作者通过对菱角的联想,告  相似文献   

4.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学起来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结果.无不是“情”的喷涌与渲泄。因此散文作家大多运用丰富复杂的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或抒发自我的强烈感情:而我们的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也由于文学欣赏能力的关系.对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散文作品时应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再现散文的意境。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情的涵泳、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真正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正>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本文拟着重谈谈抒情散文的教学.一、了解时代背景,分析作品思想内容.介绍并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为理解全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譬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为解决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以及作者在文中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并联系作者写作  相似文献   

6.
作者写文章是为了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识,读者读文章则是为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所认识的生活。为了达到这共同的目的,都得凭借语言。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曾经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事以入情。”这就是说,作者写作是由内而外,即先有了为客观现实所触发的感情需要表达,然后才用一定的文辞表达出来;而阅读则是由外而内的,即首先通过文章语言的媒介,激起自己感情的共鸣,从而逐步理会到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可见,语言对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一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是作者抒发主观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较好载体,追求意境的优美空灵与心境的独辟蹊径,一篇好的散文就如同一座心灵的大厦。然而,学生只能够看到散文表面的情境,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很难鉴赏散文的神形,要深入理解散文的内涵,教师要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社会经验和知识基础,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灵活把握散文的审美原则,依照散文的特性教散文,带领学生进入文质兼美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8.
没有感情,就没有文章。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刘勰云:“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理成,理定而后辞扬,此立文之本源。”可见,始终伴随着作者写作过程的情感活动,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阅读文章时,倘若能潜心探索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轨迹,不仅有利于把握作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高年级还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词语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借助语言来表达,要读懂文章,深入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要理解语言,这是提高阌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认为,词义的教学必须注意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解词的方法、规律,使他们在运用中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些理解词义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散文教学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幼儿散文具有短小精练、内容生动形象、意境优美的特点。让幼儿学习一些简短的散文,可以唤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生活、大自然和文学作品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尤其是散文艺术化的语言,对幼儿语言的学习有着特别的意义。作品艺术的语言构成具有一般语言表达、理解不能达到的特点,可增强幼儿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能积极促进幼儿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散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是:1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乐意欣赏作品。2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培养幼儿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3理解作品内容,学习用…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翻译家们对衡量翻泽的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概括来说,翻译标准以“忠实”“通顺”为核心。散文是抒发作者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所以散文翻译不仅要“忠实”,“通顺”,还要“传递原作的思想感情”。张培基先生凭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透彻理解和熟练驾驭,在翻译散文《巷》中力求做到内容忠实,译文通达顺畅,充分传达原文作者感情,实属一篇佳译。  相似文献   

12.
通过本单元学习,应着重提高综合阅读能力。本单元四篇课文中,三篇都是说明文,它们以介绍知识为主,主要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我的“长生果”》是一篇散文,语言具有文学性。我们要认真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重点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是如何安排结构层次的,理出作者的思路。在自学三篇说明文时,可运用说明文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中有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小狗包弟》,其中倒数第三段是一处典型的环境描写。这段环境描写虽然不是叙述小狗包弟的故事所必需的,但却有它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好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不仅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把握作品的写作艺术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写人写事的文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载体。任何文章的思想内容都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学习文章应从语言文字入手,领悟作者的目的意图。再根据其内容体味语言文字的特点,探究表现手法和构思上的技巧,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探究要靠读来帮助,因此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自学语言的好形式。在某些方面,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读,读能起到讲解不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作活动。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水平,还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朗诵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久以来,语文教学忽视诵读,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围绕"高考"的指  相似文献   

16.
李汝恒 《新疆教育》2012,(18):124-124
我们知道多读课外书,特别是名家作品,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在读书过程中,要在心中分段并思考段意,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继承知识的各条途径中,可以说阅读是一条主要途径。下面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斌 《学语文》2003,(5):22-22
《项脊轩志》是篇老课文 ,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人间真情 ,所感受的人间至爱 ,是这篇散文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要做到老课新教 ,避免重点过多 ,繁杂无序 ,就必须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我在教这篇课文时 ,正是注重这一点 ,从“情”字入手 ,注重文章的整体性 ,注重对作者的情感把握 ,让学生自然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脉络。一、以读为主 ,细心体会作者的情感一部好的作品 ,越读越能体现出其中的真味。《项脊轩志》便是这样的佳作 ,在赏析之前 ,我让学生在读上很下功夫 ,默读、朗读、诵读、齐读 ,要求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作品语言的精巧 ,以…  相似文献   

18.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理解“记忆所蕴涵着的真谛”及“门槛”的象征意义。   2.体会两篇散文诗中饱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隽永的富有哲理的语言。   3.学习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认知散文诗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对散文诗的欣赏。   学习侧重点   从品味语言入手,通过两首散文诗的对比阅读,归纳散文诗的基本特点,进而欣赏两首散文诗的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   (解说:学生过去接触散文诗不多,对这种文体感知很少。因此,这篇课文的首要学习目标是感受其文学性,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以语言为材料建构出一个个形象生动的艺术世界来表达作家的审美理想。作品的一切内容和形式,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语言承载着作者独特的见解和认识,渗透着作者丰富充盈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是鉴赏文章的基础,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凡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总是作者动了感情才见诸笔端的。作为教师,我们这些“现文者”理应努力寻找动情点——一篇作品中作者思想感情集中流露的地方,一篇作品中最能打动读者的地方,去理解作品,推敲语言和文字,“技文人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一、钻研教材,挖掘动情点要使学生“观文”动情,教师必须在阅读中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作者的情感是否能被读者感受,进而使读者得到自我体验,这就要求老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动情点,深刻地把作者的感情波澜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